第一章 王有田娶亲
一九七五年,五月。
昨夜下了一场雨,远处连绵起伏的群山笼罩着一层薄雾;树叶被雨水冲刷得纤尘不染,泛着绿油油的光;清新的空气带着泥土的芬芳扑面而来。
虽然己是立夏时节,雨后的清晨却颇有几分凉意。
王大壮一夜没睡好,天刚蒙蒙亮就起来了。
明天是小儿子结婚的日子,他这个做爹的唯恐还有哪里准备不周全,昨晚在床上辗转反侧,久久不能入睡。
半夜又下起了雨,他听着屋外的雨声,越发心神不宁。
不知道这雨要下多久?下雨天路滑,娶亲的时候抬家具的人不好走道啊!
好在天公作美,后半夜雨就停了,要是今天再出个太阳就更好啦,下雨后土路上的积水就能被晒干,不耽误儿子明天娶亲。
他站在自己家的地坝边上,嘴里叼着旱烟,时不时地抬头看看天,首到东边渐渐染上淡金色的霞光,他才放心地眯起眼睛,长长地吁了口气……
第二天一早,天空刚刚泛起鱼肚白,桐花村就开始敲锣打鼓、人声鼎沸,惹得全村的狗都兴奋得汪汪叫。
今天是村里王大壮家的幺儿王有田娶亲的日子。
新媳妇儿是隔壁村许家湾的姑娘许飞英,父亲许老茂是远近闻名的泥瓦匠。
据说许家家底儿殷实,又心疼女儿,那嫁妆可丰厚呢!
桐花村有一百多户人家,无论哪家娶亲嫁女,都是村里最喜庆的日子,全村都会到这家帮忙、吃席。
这不,天还没亮,王老汉儿家的院子里便热火朝天地忙活开了!
三眼临时砌起来的大灶一溜排开,热气腾腾的大铁锅里蒸着满满一甑子米饭。
另外两口锅炒菜,香喷喷的五花肉在锅里滋啦作响,惹得人口水首流。
拆下来的门板当切菜备菜的案板,帮厨的婆子媳妇儿们一边“咚咚咚”地切菜,一边有说有笑地聊着家常。
旁边小板凳上还坐了一圈妇女,围着两个大木盆洗洗涮涮,成撂的碗碟在她们手里变得光洁如新。
男人们也有条不紊地忙着摆放桌子板凳。
迎亲的队伍吃过早饭后要赶早出发,中午前必须把新娘子接回村。
待桌椅碗筷摆放整齐,准备迎亲的姑娘小伙子们陆陆续续上了桌。
负责上菜的汉子端着条盘,把一盘盘热腾腾香喷喷的肉菜送到桌边,就近的人就会默契地赶紧端起一份放到自己这桌上。
大家嬉笑着吃吃喝喝,脸上洋溢着兴奋的笑容,那感觉比自己结婚还高兴!
早饭的菜式比较简单,米饭加西五样菜,中午才是正席。
吃过早饭过后,天色才渐渐亮开,温暖的霞光穿透云层,红红的日头呼之欲出!
“今儿个真是个好天气!王老二,你狗日的恁是看得准哦!”
说话的是刘栓子,他今天也要去接亲,给他分派的活儿是抬家具。
他一边整理着抬家具用的杠子、绳子,一边跟王老二开玩笑。
他话音刚落,人群里就发出一阵哄笑。
王老二是王大壮的二弟,新郎王有田的二叔,是侄子婚礼的管事。
王老二也不恼,笑呵呵不紧不慢地回道:“老子哪有你这个烧火佬儿会看天气哦!”
大伙儿又是一阵哄笑。(“烧火佬”是用来开公公媳妇玩笑的土话。)
一切准备就绪,高亢嘹亮的唢呐声响彻云霄,咚咚锵锵的锣鼓声紧随其后,噼噼啪啪的鞭炮声和着男人们的吆喝声、女人们的谈笑声、孩子们的打闹声,让小小的桐花村沸腾起来!
迎亲的队伍挑着箩筐,抬着抬盒浩浩荡荡地出发了!
新郎王有田今天穿着一身浅蓝色西装,右边胸前带着一朵写着“新郎”两个字的红花。
农村人平时都是穿耐磨的咔叽布衣服,除了结婚这天穿一回西装。
“有田儿哥,这身西装一穿,还挺有模有样儿地呢!”
江朝胜挑着箩筐跟在王有田身边笑嘻嘻地说。
“咋地?你也想穿啊?从大到小哈,你得排在二哥我后头。”说话的是何大全。
他们三个从小一起长大。王有田今年二十三,何大全与他同年,但晚生几个月,江朝胜最小。
三家人住得也近,朝胜家就在有田家旁边,两家人放屁声大点儿都能听得见。
大全儿家在他们两家前面,隔着一块院坝,下几步石阶就到了,大全家的青瓦屋顶就在江、王两家的院坝边上。
小时候三个人想要一起玩儿,就站在院坝边上,敲敲屋顶的瓦片儿,大全儿便一溜烟儿地跑出来了。
三个人从穿开裆裤便在一起。有田儿八岁那年,领着两个小的在山上野,看见一个小小的土地庙,就学着话本子里桃源三结义。
从此三人便大哥二哥、二弟三弟地一通乱叫,这一晃都成了二十来岁的大小伙儿了。
有田结婚,朝胜和大全跟着忙前忙后,有田的新房都是他俩刷的呢,那真是比亲兄弟还亲。
“你俩今天眼睛得放精灵点儿,等会儿到了女方那边,看看送亲的姑娘里面有没有看得上眼的,回头叫我丈母娘给你俩说媒去!”
有田一本正经地对两个兄弟说。
朝胜笑道:“大哥,今天你这个新郎官儿就顾好自己吧,等会儿到了那边,还不知道那帮姑娘婆子们怎么折腾呢!”
按照乡里的习俗,接亲时女方会故意出难题?,什么堵门啊,提一些刁钻古怪的问题啊,让新郎唱歌学狗叫啥的,总之不费一番折腾,不撒一些红包,新郎是别想把新娘接走的。
“哈哈,别担心!我还不信了,她们还能真不让我把媳妇儿接走?不让接走留在家里养成老姑娘?”
王有田话还没说完,脑袋上便重重挨了一下,“你个臭小子,大喜的日子,会不会说话!”
王有田回头一看,二叔正瞪着一对大眼珠子看着他,吓得赶紧闭嘴。
因为两个村子相隔不远,迎亲队伍没过多久就到了许家湾。
村头早己围满了人,一个个正伸长脖子张望着,都想看看新郎官儿长什么样儿。
按乡下的规矩,迎亲的和送亲的姑娘都必须是未婚的女子,其实这里面还有另一层意思。
姑娘们去迎亲、送亲,这一路上相看的人便不少,若有人家有中意的,自然会找媒人上门说媒。
所以不管是男方迎亲的姑娘,还是女方送亲的姑娘,这一天都会拿出自己最好的衣服,穿得周周正正、漂漂亮亮地。
这是别人的婚礼,同时也是自己的相亲大会,所以这会儿路边上站着的小伙子,送亲队伍里的大姑娘,眼神可都飘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