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大事啊!卫东和晓兰的奋斗史

第4章 年集定情

加入书架
书名:
多大事啊!卫东和晓兰的奋斗史
作者:
吐司大福
本章字数:
5734
更新时间:
2025-07-07

腊月二十三,小年的阳光刚洒上石城村的晒谷场,年货集市己经热闹得像一锅沸水。李秀芳站在知青点门口,第三次调整发髻上的梅花木簪——这是用后山那棵老梅树的枝条雕的,木质纹路里还沁着淡淡的药香。

"李大夫今天真俊!"张婶挎着竹篮经过,眼睛瞄向她簇新的靛蓝罩衫,"领口这梅花绣得巧,跟王连长那件军大衣上的像一对儿。"

李秀芳耳根发热,急忙从兜里掏出个小布包:"张婶,麻烦转交给..."

"自己给!"张婶笑着躲开,"王连长在集市东头帮老支书写春联呢。"

集市上人声鼎沸。李秀芳护着怀里的包袱,在挤满乡亲的摊位间穿行。远处传来熟悉的沙哑嗓音,她循声望去,王铁柱正站在红纸摊前,握着毛笔的姿势像握枪般僵硬,额头沁出汗珠。几个大姑娘小媳妇围在旁边,时不时发出嬉笑。

"王连长,给我也写个'福'字嘛!"

"排队。"王铁柱头也不抬,墨汁甩在了袖口。他今天穿了件半新的军装,风纪扣严严实实扣到喉结,衬得面部线条更加凌厉。

李秀芳正犹豫要不要上前,忽然被人撞了下肩膀。周晓兰抱着个布包匆匆走过,发梢还沾着面粉,看样子是刚从公社食堂帮忙回来。

"晓兰!"陈卫东的声音从人群另一端传来。眼镜青年挤得满头大汗,手里举着个红绸小包:"等等!我有东西..."

周晓兰像受惊的兔子般钻进旁边的杂货摊。李秀芳看得分明,那姑娘转身时嘴角的弧度,和她篮子里露出的毛线团颜色一样鲜亮——正是陈卫东围巾的枣红色。

"李秀芳同志。"

低沉的男声在身后响起,李秀芳差点被自己的口水呛到。王铁柱不知什么时候摆脱了人群,正站在她身后半步,手里还拿着那张没写完的春联。

"我...有个东西..."两人同时开口,又同时闭嘴。王铁柱的目光落在她衣领的梅花绣纹上,喉结动了动。

"去那边。"他指了指粮垛后的空地,声音压得极低,"...人少。"

粮垛后堆着成排的麻袋,形成个临时避风港。李秀芳刚站定,王铁柱就从内兜掏出个扁木盒。盒盖打开的瞬间,她的呼吸凝滞了,黑丝绒衬底上躺着一对绒花发饰,梅枝造型,花瓣用淡粉绸子制成,花蕊是细小的金线,在阳光下像跳动的火星。

"供销社只有牡丹..."王铁柱的指尖悬在绒花上方,不敢触碰她的发髻,"我让改了式样..."

李秀芳的指尖抚过花瓣,突然发现绒花的枝干部分是用军绿色棉线缠绕的,和她补过的那件军大衣颜色一模一样。她解开包袱的手微微发抖:"我也有..."

包袱里是个深青色香囊,绣着五角星图案,凑近能闻到清苦的草药香。王铁柱接过来时,香囊突然发出轻微的"沙沙"声。

"里面是甘松和艾叶,"李秀芳低头解释,"驱蚊安神...还有..."她的声音越来越小,"...一点相思子。"

王铁柱捏着香囊的手骤然收紧。远处传来鞭炮声,两人之间的空气突然变得稀薄。他向前半步,军靴尖几乎碰到她的布鞋:"能...试试吗?"

李秀芳还没反应过来,粗糙的指尖己经轻触她的发髻。王铁柱的动作笨拙却轻柔,像在拆卸地雷引信。当绒花终于簪好时,两人的额头都沁出了汗珠。

"好看。"王铁柱哑着嗓子评价,眼神却落在她因紧张而咬出牙印的下唇上。

粮垛另一侧突然爆发出一阵哄笑。李秀芳下意识后退,却听见陈卫东标志性的大嗓门:"这石头真记录了我所有笑容?"

"二十三次!"周晓兰的声音带着罕见的活泼,"从十月七号第一次在玉米地..."

"嘘!"

李秀芳与王铁柱对视一眼,默契地绕到粮垛另一侧。陈卫东正捧着块巴掌大的雨花石,镜片后的眼睛瞪得溜圆。石头上用细如蚊足的墨线标记着日期和简笔画,记录着主人每个微笑的瞬间。

"十月三十日,"周晓兰指着石头上的一处标记,脸颊比红绸布还艳,"你教我打算盘,我打错了七遍你都没凶..."

陈卫东突然抓住她的手:"这石头..."

"河边捡的,"周晓兰慌忙解释,"不是特意..."

"我知道!"陈卫东从怀里掏出个油纸包,"但你上次说想要个镇纸..."

油纸里是块晶莹的雨花石切片,断面呈现出奇妙的山水纹路。周晓兰翻到背面,发现石头上刻着首小诗,字迹工整得不像出自那个毛毛糙糙的眼镜青年之手。

"《卜算子·咏梅》?"她轻声念出来。

"我...我抄的!"陈卫东结结巴巴地说,"就觉得像你..."

王铁柱突然咳嗽一声。两个年轻人像触电般分开,周晓兰手里的红绸包掉在地上,露出半截织到一半的毛线围巾。

"王连长!李大夫!"陈卫东推了推歪掉的眼镜,"我们在...交流学习材料!"

李秀芳弯腰捡起围巾,枣红色的毛线与周晓兰篮子里的一模一样。她突然注意到围巾边缘织着细小的齿轮花纹——正是陈卫东那只老是坏掉的怀表上的图案。

"织得真好。"她将围巾还给周晓兰,后者低头绞着手指,耳尖红得能滴血。

"那边更热闹!"陈卫东突然指向集市中心,"苏芸和张建国在..."

人群中央,苏芸正站在拖拉机旁的红纸摊前,手里举着本手写册子。张建国穿着沾满机油的工作服,脖子上的白毛巾却雪白崭新,手里攥着支造型奇特的钢笔。

"《沪上风味十二讲》?"张建国翻着手写本,每页都工整记录着菜谱,边角还画着精细的步骤图,"你熬夜写的?"

苏芸扶了扶眼镜:"你说想学..."

"可这是你家乡菜!"张建国突然提高音量,引得周围乡亲纷纷侧目。他慌忙压低声音:"我...我用报废零件做了这个..."

钢笔的金属部件明显来自拖拉机,笔帽甚至是个微型活塞造型。苏芸试着在纸上划了几下,出水异常流畅。

"能调节粗细!"张建国兴奋地演示着,"这里旋开还能当螺丝刀用..."

老支书不知什么时候挤到前排,烟袋锅子敲了敲拖拉机轮胎:"小张啊,上次你说要改良播种机图纸..."

"早画好了!"张建国从怀里掏出一卷图纸,苏芸突然轻呼一声!图纸边缘密密麻麻记满了烹饪笔记。

人群爆发出善意的哄笑。王铁柱趁机拉着李秀芳退出人堆,却听见大喇叭突然响起:"全体知青注意,公社礼堂分年货!"

三对年轻人被人流裹挟着往礼堂方向移动。陈卫东护着周晓兰不被挤到,趁机在她耳边说了句什么,惹得姑娘举起雨花石作势要砸;张建国和苏芸走在最后,两人中间隔着半尺距离,却不时因为图纸讨论碰触到手肘。

"李秀芳。"王铁柱突然在喧闹中低声唤她。李秀芳转头,发现他军装领口别着个陌生的铜扣——是香囊的系扣,此刻正紧贴着喉结微微起伏。

"晚上七点,"他的声音几乎被鞭炮声淹没,"我在打谷场等你...教我用香囊里的药。"

没等她回答,王铁柱就被民兵连的小伙子们拉走了。李秀芳站在原地,发间的绒花被风吹得轻颤。远处,苏芸正把钢笔别在胸前的口袋上,金属部件在阳光下闪闪发亮;周晓兰的红绸包不知何时到了陈卫东怀里,露出的一角毛线像是织到了收尾部分。

晒谷场边的老梅树下,几个村里姑娘正对着三对年轻人的背影指指点点。李秀芳听见零碎的议论飘过来:

"瞧见没?王连长今天换了三次衣服..."

"陈卫东那眼镜擦得能照人!"

"张建国更绝,拿机油把拖拉机擦得反光..."

她低头抿嘴笑了,怀里的香囊散发出清苦的芬芳。绒花发饰在鬓边轻轻摇曳,像是早春的第一枝梅,己经等不及要绽放。

错乱漏章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