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日一大早,杨家全家早早起来忙碌,刘氏挑着芋圆和绿豆水,杨月儿背着做好的水晶饺子,杨柳则拿着要卖的药材,带着杨荣一起去县城做买卖。因着今天是第一天摆摊,每样吃食都做的比较少,刘氏担着也不怎么费力。
到村门口,赶车的赵大叔己经在村口等着客人了,见杨家一家子担着这么些东西,忙问要不要坐车。刘氏刚想拒绝,杨柳忙道:“咱们坐车吧,坐车快,去县城刚好能赶上早市。”
刘氏见状,只得点头答应,赵大叔连忙帮忙将东西搬上车,一人一文钱,杨荣刘氏抱着不算他钱了,东西算两文,一共五文钱,价格也算公道。
赵大叔又在村口等了一刻钟,又来了三个人就出发去了县城,桃花村离宁山镇近,所以去县城的人不多,赵大叔因着家里有匹拉货的老马,平日里没活的时候就拉人去县城。
车上,村里钱婶子问刘氏去县城干啥啥,钱婶子就是之前的麻脸妇人,此人最说村里各家闲话。
刘氏:“是一种新鲜的吃食,我家二丫头从之前主家学的,这不家里没有田地嘛,总要有个进项,就想背去县城试试看能不能赚点银子。”
“啥新鲜吃食啊?”钱婶子好奇。
“你问这干啥,你要买点尝尝啊。”旁边一个穿青色衣服的秦大娘怼了一句,她最是看不惯钱婶子问东问西,然后去村里瞎传,都是一个村的,有啥好闲话的。
秦大娘知道杨家死了男人,家里不容易,听刘氏要自己做买卖,赞同道:“是这话,做买卖好,慢慢攒银子,把孩子拉扯大,好日子在后头呢!”
“咱们女人啊,自己也能立起来。”旁边一个穿麻衣的老妇人也说:“女人离了男人一样能干。”
都是善意的给刘氏打气,钱婶子在一旁撇嘴不说话。
赶车的赵大叔问杨柳:“杨家丫头,我听说你会看病啊。”杨柳点头:“会的。”
“那你给叔看看,我这两天喉咙痛,吃东西都不得劲,帮叔看看是咋回事。”赵大叔一边赶车一边说道。
“赵大叔,你把车赶慢点,我给你摸摸脉。”杨柳道。
赵大叔将马车赶得平缓一些,伸出手让杨柳把脉,脉像来时有力,去时衰减,是上火的脉象,她开口道:“赵大叔,你张嘴我看看。”
赵大叔照做,杨柳见他喉咙红肿,典型的上火热病。
杨柳道:“没事,赵大叔,估计是吹风着凉上火了,不严重,等会下车我抓点金银花回去熬水喝,几天就好了,最近切记吃些清火的食物,喝点绿豆汤,少食辛辣之物。”
旁边几人都看着杨柳帮赵大叔看病。
“杨家丫头,你真会看病啊,你不会是骗人的吧,给我试试,看你是不是真的会。”钱婶子又来了八卦心。
杨柳没有理会她。
坐在一旁一首没有说话的年轻妇人道:“你能给我也把把脉吗?”她是跟着她婆婆来桃花村走亲戚的。
杨柳点头,伸手摸了摸年轻妇人的脉象,跳如滚珠,滑而有力,这是滑脉。
杨柳见年轻妇人一脸期待的看着她,估计妇人自己也有所感觉,只是还没确定,于是笑着说道:“恭喜夫人,你这是喜脉。”
“真的?”年轻妇人听到了自己想要的结果,安心不己。
那麻衣老妇人一脸激动,小心的护着自己媳妇,问杨柳:“杨家姑娘,我这媳妇怀孕几个月啦,需要吃点什么安胎药不。”
杨柳摇头:“估么着两个月了,怀像很好,不用吃药。”
麻衣老妇人:“我也是高兴坏了,吃啥药啊,呸呸呸。”
钱婶子见杨柳真会治病,忙说,“下次有个头疼脑热的也不用去隔壁村找宋郎中了,找杨柳就可以治病,大家乡里乡亲的,帮忙看看方便”。
钱婶子这话,大家都没搭理她。
一行人到县城时,城门刚开不久,杨柳抓了把金银花给赵大叔就要进城。赵大叔喊住她说,他午时的时候从这里出发回村,要是还要坐车就这之前过来,不收他们钱。
杨家人对县城不熟,找了好一会儿才找到了能摆摊的百里街,这是县城专门卖吃食和杂货的街巷,一般农家摆摊就来这条街。
杨家到的时候己经没有好的摊位了,找百里街的角落找了一个位置,刘氏和杨月儿在这边收拾摆摊,杨柳则带着弟弟去找药铺卖药材。
杨柳问了一旁的路人,才知道卖药材要去另一条街,青云街。
青云街距离百里街不远,此时街上人不多,两侧都是书肆,或者高档一点的酒楼客栈,他们逛了一圈,选了最大的一家药铺,广济堂,这里药铺和医馆一体,比其他药铺大不少。
杨柳带着弟弟进去,药童连忙过来问是抓药还是看病,杨柳问:“你们药铺收药材吗?”说着打开包袱,让小二看里面炮制好的金银花。
小二见金银花品相不错,点头:“收的,只是要我家掌柜来收,客人先等一下,我去唤我家掌柜的。”说着便朝楼上走去。
不一会儿下来两个男子,前面的青年年约二十,身着一袭月白锦袍,腰间悬挂青鱼玉佩,身姿优雅挺拔,眉若远山,面如玉冠,一双桃花眼让他俊美脸上增添了一丝艳丽之色。
青年身后跟着一个三十岁左右的男子,身穿靛蓝色长衫,弯腰行礼,送前面青年离开,这人应该就是掌柜了。
青年走到门口,又转身对掌柜道:“这几日务必新招揽一个大夫进来,张大夫一个人怕是应付不过来。” 掌柜点头称是。
见青年离开,杨柳忙上前将金银花给掌柜看,掌柜打量了杨柳一眼,见是个十三西岁的姑娘带着一个小孩,两人衣着朴素,却很干净,对杨柳说道:“这是你家大人炮制的,品相不错?”
杨柳摇头:“不是,是我自己炮制的。”
掌柜点头:“炮制不错,姑娘对炮制药材颇有研究,不知姑娘想卖多少银子?”
杨柳也不太清楚金银花的价格,于是说道:“我也是初次卖药材,掌柜看着给吧,掌柜家这么大一家药店,相信掌柜不会压我一个小姑娘的价格。”
掌柜笑着道:“你这姑娘倒是会说话,我看你这金银花品相和炮制都很不错,这样吧,两百文一斤怎么样,你若是答应我就收下了。”
这个价格比杨柳预想的要高一点,遂点头答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