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感悟
首页 > 玄幻小说 > 资治通鉴感悟

资治通鉴感悟

其它作品>
连载中 签约作品 玄幻
主角: 历史人物
标签: 其他
6.67万字 0次阅读 0累计人气值
作者:浩炜 更新至:第14章 想让别人相信你,用这个方法就够了
更新时间:2025-07-01 07:00:02
6.67万字 0万次阅读 0收藏数
  • 作品介绍
  • 作品目录 (14章节)

简介

从战国竹简到数字屏幕,变的是载体,不变的是人性。不是简单的历史复述,而是一场跨越千年的思想对话 —— 让司马光 “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得失” 的编纂初衷,在当代社会焕发新生。翻开此书,你将看见:历史从未远去,它藏在每一次选择的逻辑里,躲在每一场危机的本质中,等待被读懂的人汲取力量。

第1章 谋发展才是硬道理

司马光撰写《资治通鉴》将周威烈王二十三年作为起始,其缘由在于这一年发生了一桩重大事件:周威烈王正式封授晋国大夫魏斯、赵籍、韩虔为诸侯。司马光认为,正是周天子率先违背了既定的规则,才致使天下出现礼制崩坏的局面,进而引发了连绵不绝的纷争。他秉持这样的观点:唯有最高领导者带头维护礼教和纲纪,君臣上下同心协力,国家才能够实现长治久安。

从某种情形而言,此道理似乎有一定的合理性。然而,遵守礼教、维护纲纪需要结合具体的时期以及国家或组织集团所处的社会背景来考量。

各诸侯国中卿大夫势力逐步壮大

在春秋晚期那个阶段,诸侯国里卿大夫强宗逐渐崛起,而国君公室的力量却日益衰微。当时,各大诸侯国均被持续不断的兼并、争霸战事拖累得疲惫不堪,这就为各国内部的卿大夫提供了绝佳的时机。他们通过汲取民众的剩余劳动来积累财富,并且采用 “损害公室利益、施惠于民众” 的方式来收买人心。这种状况经过长期的发展,使得一部分卿大夫的势力逐渐强盛起来。

周朝国力逐渐衰落,无力掌控各诸侯

自周穆王之后,周朝便开始走向衰落:周边戎狄持续侵扰,王朝长期处于战争状态,国力遭到严重消耗,于是便加大对民众的盘剥,致使国内矛盾愈发尖锐。除此之外,周天子不仅在经济上需要依赖诸侯国,在政治上也常常受到各诸侯的操控。更为关键的是,周朝后期的几代统治者昏庸无能,肆意挥霍祖宗留下的基业。

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诸侯国内部的卿大夫想要自立门户、寻求名分,无论周天子是否给予,他们都会去争取。周天子在群雄崛起的时代,自身又缺乏实力,只能顺应历史的发展,接受这一现实。当自己的生存都需要仰仗他人时,又何谈维护纲纪和呢?

领导者的首要职责是谋求发展

无论在哪个时代,实力才是根本。南开大学教授艾跃进老师曾说过:“尊严仅存在于剑锋之上,真理仅存在于大炮的射程之内。” 谁的实力强大,谁就会受到尊重,其拟定的规矩别人才会去遵守,否则就只是自欺欺人、自我内耗。

无论是国家的领导者还是企业组织的最高管理者,其首要职责并非维护礼教朝纲,而是带领自己的组织谋划发展、寻找出路,让组织能够生存下去,进而发展壮大。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只有在保障生存的前提下,将组织发展壮大,才有资格去谈论礼教朝纲,这样君臣有别的名分才具有价值。

相反,如果组织长期处于衰退状态,多次濒临破产,穷到连队伍成员的基本生活都无法保障,那么又凭借什么去讲规矩和原则呢?又凭借什么去讲君臣有别、长幼有序呢?这样的领导所封的总经理、部门主管又有多大的吸引力呢?

最近看到一则新闻:一名北大博士毕业后考取了街道办城管岗位。虽然这只是个别现象,但从中也能感受到,在当下,社会上许多单位正在进行裁员,或者招聘新人的机会减少了,这位青年为了生存,不得己先找一份稳定的工作。这就是非常现实的道理,没有利益的驱使,即便封人家做总经理,人家或许更愿意当看门大爷,因为这样更实惠。

所以,我认为司马光没有考虑周朝的实际状况,盲目地谴责周天子破坏了规矩。他实际上采用的是内卷的做法,但事实上这种做法是行不通的,也不符合历史的发展规律。

作为组织的领导者,首先应该考虑的是通过外部的兼并来把蛋糕做大,而不是一味地专注于内卷,因为内卷是没有发展前途的,只会导致组织混吃等死。

继续阅读
上期强推排行榜
根据作品好评、人气、互动等综合得分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