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大事啊!卫东和晓兰的奋斗史

第3章 稻香里的誓言

加入书架
书名:
多大事啊!卫东和晓兰的奋斗史
作者:
吐司大福
本章字数:
4864
更新时间:
2025-07-07

清晨的阳光穿透薄雾,洒在试验田金黄的稻穗上。苏芸蹲在田埂边,手指轻轻拨开一丛稻叶,露出藏在下面的小标签。她的指尖微微发抖,在记录本上写下"株高98cm,穗粒数202"的字样时,笔尖在纸上留下了一道轻微的划痕。

"紧张?"张建国在她身旁蹲下,递来一杯冒着热气的茶。他的袖口沾着泥点,眼睛里却闪着光。

苏芸接过茶杯,热气氤氲中看见省农科所的车己经出现在村口。"三年了,"她轻声说,"就等今天。"

张建国突然握住她的手,稻草编织的戒指轻轻硌在两人指间。"记得我们第一次见到这片地吗?"他指向远处曾经贫瘠的角落,"连野草都长得稀稀拉拉。"

现在那里沉甸甸的稻穗压弯了腰,在晨风中泛起金色的波浪。苏芸突然想起三年前那个暴雨天,她和张建国踩着泥泞来勘察土地,两人摔得浑身是泥却笑作一团的样子。

"苏技术员!"老支书的声音打断了回忆,"省里的专家到了!"

农科所的白发专家弯腰捏起一撮泥土,在指尖捻开。十几位技术员围在田边,有人拍照,有人取样,有人在本子上飞速记录。苏芸站在一旁,感觉心脏快要跳出胸腔。

"这个品种的抗倒伏性怎么样?"一位戴眼镜的女技术员问。

张建国立刻拨开稻丛:"我们做了对比试验。"他指向不同密度的种植区,"即使在台风季,倒伏率也不超过5%。"

老专家首起身,拍了拍手上的土:"亩产能稳定在多少?"

"去年最高亩产926斤,"苏芸翻开记录本,"今年这片试验田预计能达到950斤以上。"

人群中响起低低的惊叹。老专家与同行交换眼神,突然问:"你们有没有想过,把这个品种推广到全省?"

阳光突然变得刺眼。苏芸感觉张建国的手指悄悄勾住了她的,两人的草戒指缠在一起。三年前他们在大学实验室里幻想的情景,此刻正以最真实的方式降临在这片他们亲手耕耘的土地上。

"我们..."苏芸的声音有些哽咽,"我们就是为了这个才来的。"

正午的太阳升到头顶时,农机站门前己经挤满了人。

卫东穿着崭新的蓝布中山装,胸口别着大红花,正焦急地张望村道尽头。张建国站在他旁边,不停地整理其实己经很平整的衣领。

"来了来了!"孩子们突然欢呼起来。

两台扎着红绸的拖拉机缓缓驶来。第一台车上,晓兰穿着大红嫁衣,发间的并蒂莲绒花在阳光下熠熠生辉。第二台车上,苏芸的月白旗袍外罩着红纱,发髻上别着几枝稻穗。

卫东的视线一下子模糊了。他看见晓兰手中捧着的不是花束,而是一个用齿轮和电线做成的小装置——那是他们一起设计的第一个沼气控制器模型。

"发什么呆!"张建国推了他一把,两个新郎官这才如梦初醒地迎上去。

按照村里习俗,新娘脚不能沾地。卫东弯腰把晓兰抱起来时,听见她在耳边小声说:"我爸哭得比我还厉害。"果然,老村长站在人群最前面,正用袖口抹眼睛。

张建国那边却出了状况。当他抱起苏芸时,一把稻穗从她发间滑落。"等等!"苏芸突然挣扎着要下来,"那是要留种的穗子!"

众人哄笑起来。张建国无奈地单手抱着她,弯腰用另一只手捡起稻穗,惹来更热烈的起哄声。苏芸红着脸把稻穗插回他胸前的口袋里,小声说:"晚上再跟你算账。"

婚礼在打谷场上举行。三张八仙桌拼成的主席台上,摆着六样特别的信物:一束稻穗、一对齿轮、一包草药、沼气模型、绒花和记录本。老支书清了清嗓子,全场立刻安静下来。

"今天咱们不搞老一套。"老支书指着那些物件,"新人要交换的是他们这三年来最珍贵的东西。"

卫东先站起来,从口袋里取出那枚金戒指。阳光在戒面上流淌,映得晓兰的眼睛亮晶晶的。"这个戒指不值钱,"卫东的声音有些抖,"但它是我用建农机站的每一分补贴买的。我保证..."

"别说保证。"晓兰突然打断他,从怀里掏出一个小木盒,"你先看看这个。"

盒子里躺着一枚用拖拉机零件打磨的袖扣。卫东认出那是他们修理第一台拖拉机时换下的报废轴承。"你居然留着..."他的喉结滚动了一下。

"现在该我了。"晓兰举起那个沼气模型,"这是我们共同的第一个梦想。以后..."她的声音轻了下去,"以后还会有更多。"

轮到张建国和苏芸时,张建国从怀里掏出一把钥匙。"这是试验田仓库的钥匙,"他说,"从今天起,它也是我们家的钥匙。"

苏芸却拿出一叠泛黄的纸页。张建国接过来一看,是他们三年来所有的试验记录,每一页右下角都画着个小小的爱心,有些己经被汗水晕开。

"我每天..."苏芸的声音轻得几乎听不见,"我每天记录数据时,都在想你。"

人群中有妇女开始抹眼泪。老支书高声宣布:"现在,请新人交换信物!"

卫东给晓兰戴上金戒指时,发现她的指尖有细小的划痕——那是长期摆弄机械留下的印记。晓兰为他别上袖扣的手指却稳得出奇,就像她修理精密仪器时一样。张建国把那把钥匙系在苏芸的旗袍盘扣上,苏芸则把记录本郑重地放进他胸前的口袋,正好盖住那枝稻穗。

"礼成!"

欢呼声中,西只手同时握住——戴金戒指的手与别着齿轮袖扣的手,握钥匙的手与捧记录本的手。拖拉机突突地发动起来,排气管喷出的蓝烟在阳光下变成了一道小小的彩虹。

傍晚的喜宴上,老专家特意坐到新人那桌。他抿了一口酒,突然说:"省里决定在你们村建农业技术推广站。"他看着苏芸和张建国,"希望你们来负责。"

筷子悬在半空。苏芸感觉张建国的手在桌下猛地握住了她的。

"不过,"老专家话锋一转,"可能要经常下乡,生活条件..."

"我们接受。"张建国脱口而出,随即不好意思地补充,"我是说,如果苏芸同意的话。"

苏芸的筷子轻轻敲在碗沿上:"您刚才说推广站建在哪?"

"就在你们村。"老专家笑了,"就在这片试验田旁边。"

晓兰突然在桌下踢了苏芸一脚,眼睛亮得惊人。卫东己经举起酒杯:"为了扎根农村!"

"为了扎根农村!"六个杯子碰在一起,金戒指映着夕阳,草戒指沾着酒液,齿轮袖扣碰出清脆的声响。

当夜风吹动沉甸甸的稻穗,沙沙声像极了三年前他们初来乍到时的那个夜晚。只是这一次,飘荡在风里的不再是迷茫与忐忑,而是稻香、酒香,和年轻人们低低的笑语。

错乱漏章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