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玥瑶听了礼部的人回答后,差点笑出声来。
见过左相治灾!
这他娘的是个什么回答?
一层意思是自己没有经验,二层意思是自己是左相的人?
李玥瑶听了不禁上下打量了一下高鸿琛。
感情是这老小子搞的鬼!
这宗太师像尊泥菩萨,万事不管,右相亦正亦邪,有些不着调,这左相可不就趁此一家独大了。
李玥瑶听了道:“你三人就这如何赈灾事宜,当堂出一套方案,让陛下听听诸位的想法,看委派哪位合适。”
三人斟酌一番之后,李玥瑶点了那礼部的人先说。
果然说的稀碎。
而后又点了御史台的张御史,倒是说了点东西,但这些东西在李玥瑶看上去是远远不够的。
最后工部左侍郎崔明允,上前侃侃而谈,道尽岭南水患的问题,并一一提出了解决方案。
目前情况上看,这工部左侍郎最有经验,但是李玥瑶却对着大殿问:
“诸位臣工,可还有谁有过赈灾治水的经验啊?”
宗太师听了第一个站出来,他年轻时候确实治过水灾。
接着高鸿琛也跟着站了出来,随后两侧人群中稀稀拉拉跟着站出来八九个人。
这些人,职位有高有低,职位最低的人都快站到大殿外面去了。
李玥瑶道:“若是陛下派尔等去赈灾,尔等可愿意啊?”
“臣等愿为陛下分忧。”
李玥瑶笑道:“好好,诸位都是我大晋的肱骨之臣,能得诸位辅佐,实乃陛下之幸,万民之福啊。”
接着又道:“来人,将今日出列之人,都详细记下来,陛下下朝后详细研究一番,今日午时之前定选出人来。”
旁边负责记录的起居郎赶紧抬头,将站出来的人一一都给记下来。
众人退下后,李玥瑶又问:“那赈灾需要多少银两?户部可有详细核算过?”
户部尚书江浔出列回到:“根据以往赈灾的情况,此次水患涉及两州,十七县,最少需要赈灾银一百一十万两。
但去岁西北旱灾,北方又有冻灾,西南有战事,国库入不敷出……”
李玥瑶听到此处就连连摆手道:“此事本宫己心中有数。赈灾人选先选出来,银两不出三日就能解决。
爱卿且等等,三日内必然有消息。”
江浔听了半信半疑,这一百一十万两也不是小数目,怎晋阳大长公主说的如此随意。
但也还是乖乖听话,回了队列之中。
李玥瑶说完看着下面的朝臣道:“岭南水灾一事暂且议到此处。诸卿可有其他需要议的吗?”
“臣有本要奏。”
一面容清瘦,黑面长髯的人出列。
李玥瑶看了一眼,根本不知晓此人是谁。
“臣郑元生有本要奏。”
“郑爱卿请讲。”李玥瑶道。
“臣弹劾昭庆长公主,纵奴行凶,仗势欺人,强取豪夺。
为了将西门大街上的一家金银铺子据为己有,使自己奴仆上门将铺主人陈三郎打伤,而后又将其家宅焚烧殆尽。
逼迫的铺主走投无路,只得将金银铺子低价转让给昭庆长公主。
京兆府不敢收受此状,那陈三郎求告无门,在京兆府门口长跪三日不起,现己经奄奄一息。”
皇帝在上首听了,抬头不满的看了一眼这位郑御史。
开口道:“昭庆长公主定是被奴婢欺瞒,何至于在朝堂弹劾?”
李玥瑶听了则是心头暗喜,正愁找不到机会收拾昭庆呢,这就送上门来了。
听了皇帝的话,李玥瑶咳嗽一声,打断了皇帝的发言。
然后看着下首道:“京兆府何在呀?”
京兆府蒋府尹擦了擦额头上的汗,出列道:“臣在。”
“既然民众有冤情诉诸,因何不收状纸啊?”
“臣,臣最近忙于公务,不曾晓得此事。”蒋府尹辩解道。
谁知那郑御史怒视蒋府尹,贴脸怼道:
“你京兆府门口如今都成京城的一道风景了,每日里多少人围着看热闹,你居然说不知。”
说完便又对上首的皇帝道:“陛下,臣弹劾京兆府尹,尸位素餐,攀附权贵,有失职之罪。”
李玥瑶看了这位御史,感觉有点意思,是个不错的官,但愿他是个清流,没有参与党争。
皇帝听了头痛道:“郑御史,莫要一言不合就弹劾……”
李玥瑶实在听不下去了,转头瞪了皇帝一眼。
这一眼就只有孙福瞧见了,其他人都没看到。
皇帝见了李玥瑶的眼神,便闭了嘴。
李玥瑶道:“此事既然己闹上朝堂,想必不是小事。
但也不能只听一面之词,待散朝后,请了昭庆长公主前来询问,是否真有此事。”
朝臣听了李玥瑶这番话都揣测道,看样子这晋阳大长公主跟皇帝一个路子,准备和稀泥了。
谁知李玥瑶话锋一转:“京兆府先将案子收了,妥善安置苦主,若是苦主出事或者死了,你这京兆府尹就别干了。”
京兆府蒋府尹听了,连声称是。
接着李玥瑶又道:“至于你有没有尸位素餐,攀附权贵,欺压良民,此事容后再议。”
说完又看着郑御史道:“郑御史不畏权贵,敢于为生民请命,无愧于御史之职,陛下是不是应当有所赏赐?”
皇帝听了,叹了口气道:“嗯,那就赏郑御史绢十匹,银五十两,铜钱三十贯,以示嘉奖。”
郑御史赶紧谢恩道:“臣谢陛下隆恩。”
众人见晋阳大长公主这一番操作,赏了御史,斥责了京兆府,倒也算是公正。
但是对于昭庆长公主处置却十分笼统,不明白大长公主的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早朝结束后,礼部王郎中跟上左相问:“高相,这大长公主是何意啊?”
高鸿琛摇头:“不清楚,之前并未和晋阳大长公主过多接触。”
想了会儿又道:“莫不是与昨日太庙之事有关?”
王郎中诧异道:“太庙?太庙出了何事?”
高鸿琛却道无碍,说完便脚步匆匆走了。
户部尚书跟大理寺卿两人也是边走边聊,江浔问:“这晋阳大长公主忽然回宫,还跟着陛下上朝。
今日这情况,你可瞧出点什么?”
大理寺卿申正明摇头:“不清楚这晋阳大长公主的路子。不过定然是与昨日太庙之事有关。
陛下与大长公主一起长大,两人情分非同寻常。”
江浔点头道:“且看着吧。”
……
下了早朝,李玥瑶和皇帝两人一起回了太极宫,又用了点早膳。
李玥瑶边吃边道:“陛下,待会儿宣昭庆进宫。”
“嗯,好。”
“不过,姑母你准备如何?”皇帝问。
“准备先揍她一顿,再让她出一笔银子,反正赈灾缺银子。”
皇帝听了,两眼瞪得像铜铃。
“姑母,莫开玩笑,皇妹哪里来的钱财,能应付赈灾所用银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