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明懿刚送走前来请教刺绣问题的学生,办公室的电话突然响了起来。她放下手中的绣绷,拿起听筒。
"喂,是明懿吗?"电话那头传来二哥谢明强熟悉的声音,但语气里透着少有的犹豫。
"二哥?怎么了?"谢明懿立刻听出了不对劲。二哥在老家供销社工作多年,一向是个稳重的人,很少在这个点给她打电话。
电话那头沉默了几秒,谢明强才开口:"我...我在考虑要不要辞职下海。"
"下海?"谢明懿一时没反应过来。
"就是...做生意。"谢明强的声音压得更低了,"供销社现在效益越来越差,工资都快发不出来了。我听说南方那边很多人都开始自己做买卖了..."
谢明懿握着听筒的手紧了紧。她最近确实注意到京市街头巷尾冒出了不少小摊小铺,卖早点的、修鞋的、卖衣服的,五花八门。前些天她还和同事议论,说这政策是不是真要变了。
"二哥,你具体怎么想的?"她轻声问道。
谢明强叹了口气:"我这几天愁得睡不着觉。供销社里老李上个月辞职去卖水果了,听说一天能赚十来块钱,比我一个月工资还多。可是...我这心里还是没底。"
谢明懿能想象二哥此刻紧锁的眉头。二哥从小就是个谨慎的人,在供销社干了十几年,突然要改变,确实不容易。
"明懿,你在京市见多识广,你觉得...这政策能长久吗?会不会过两天又变回去?"谢明强的声音里满是担忧。
谢明懿望向窗外,正好看见校门外几个小贩推着车在卖糖葫芦和烤红薯,学生们围了一圈,热热闹闹的。这景象放在两年前,简首不敢想象。
"二哥,我觉得...风向确实在变。"她斟酌着词句,"我们学校门口现在天天有小贩,也没见有人管。而且报纸上最近总提'搞活经济',应该不是一时半会儿的事。"
电话那头又沉默了一会儿。
"可是...我除了在供销社点货算账,别的什么也不会啊。"谢明强终于说出了最大的顾虑,"万一赔了,你嫂子和侄子侄女怎么办?"
谢明懿心头一软。二哥一向是家里的顶梁柱,考虑问题总是先想着家人。
"这样吧,二哥,我晚上和宇轩商量一下,明天再给你回电话。"她柔声说,"你也别太着急,这事得从长计议。"
挂断电话后,谢明懿坐在办公桌前发了一会儿呆。二哥的处境让她心疼,但同时又为他可能的改变感到一丝兴奋。她想起前几天在报纸上看到的一句话——"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神州大地"。或许,这阵春风也能吹到二哥身上?
放学回家的路上,谢明懿特意绕道去了趟菜市场。往常她都是首奔常去的国营菜店,今天却留心观察起路边的小摊贩来。
"姑娘,新鲜的菠菜,自家种的,比国营店的便宜两分钱呢!"一位大娘热情地招呼她。
谢明懿蹲下身,挑了一把菠菜。付钱时,她忍不住问:"大娘,您在这摆摊多久了?没人管吗?"
大娘笑眯眯地数着钱:"快半年啦!刚开始还躲躲藏藏的,现在只要不占道,没人管。听说上头发话了,允许咱们老百姓自谋生路呢!"
谢明懿点点头,心里有了些底。她又逛了几个摊位,发现卖的东西五花八门,从蔬菜水果到针头线脑,应有尽有。摊主们脸上大多洋溢着笑容,和国营商店里那些板着脸的售货员形成鲜明对比。
回到家,陈宇轩正在厨房忙活。自从谢明懿开始带林小棠这个"关门弟子"后,他主动包揽了更多家务。
"今天怎么回来晚了?"陈宇轩从厨房探出头,手里还拿着锅铲。
谢明懿放下包,把二哥的事一五一十地说了。
"其实我们图书馆也有人辞职去南方了。"陈宇轩一边给谢明懿盛饭,一边说道,"老张,就是管古籍修复那个,上个月带着全家去了深圳。"
谢明懿夹菜的筷子停在半空:"老张?他不是你们馆里的技术骨干吗?怎么说走就走了?"
陈宇轩叹了口气,把一碗热腾腾的冬瓜汤放在妻子面前:"他弟弟在深圳开了家印刷厂,专门接香江那边的订单,缺懂行的技术人才,开出的工资是图书馆的五倍。"
"五倍?"谢明懿瞪大了眼睛,"那...那确实很难拒绝。"
"可不是嘛。"陈宇轩扒拉了两口饭,"老张临走前跟我喝了顿酒,说他这辈子都没想过会离开古籍修复这个行当。可是儿子要上大学,家里老人身体又不好..."
谢明懿默默听着,心里五味杂陈。
"宇轩,你...有没有想过..."她试探性地开口。
陈宇轩摇摇头,嘴角却挂着笑:"我知道你想问什么。说实话,看着老张他们一个个离开,说不动心是假的。可是..."他指了指书房方向,"我舍不得那些书,舍不得每天能安安静静看会儿书的日子。"
"其实我觉得咱们现在这样挺好的。"谢明懿夹了一筷子清炒菠菜放进丈夫碗里,"我在学校教书每月一百五十三块,跟珍宝斋合作还能拿三百多块,再加上你的工资..."
陈宇轩笑着接话:"我一个月一百五十八,加起来快六百多了。养孝安和思琦绰绰有余。"
"可不是嘛。"谢明懿眼睛弯成了月牙。
陈宇轩扒完最后一口饭,满足地放下碗:"说起来,珍宝斋那边最近生意怎么样?"
"可红火了!"谢明懿一边收拾碗筷一边说,"掌柜的上次还说,现在外国游客越来越多,都喜欢买些有中国特色的绣品带回去。我那套'西季花卉'的图样,听说都卖到美丽国去了。"
"这么厉害?"陈宇轩帮忙擦着桌子,"那以后是不是能多设计点?"
谢明懿把碗筷放进水池,打开水龙头:"我正有这个打算。最近在构思一套'十二生肖'的新图样,要是成了,掌柜的说每套给我加五十块钱设计费。"
水声哗哗中,陈宇轩走到五斗柜前,摆弄起那台老式收音机。最近天气潮湿,收音机总是发出刺啦刺啦的杂音。
"爸!能修好吗?今晚有《岳飞传》!"孝安从里屋跑出来,眼巴巴地趴在父亲身边。
"别急,让爸爸看看。"陈宇轩熟练地拆开后盖,用小螺丝刀调整着里面的零件,"你作业写完了?"
"早写完啦!"孝安挺起小胸脯,"今天算术考了98分呢!"
谢明懿从厨房探出头:"错哪儿了?"
孝安顿时蔫了:"那道应用题...把苹果和梨的数量算反了..."
"粗心!"谢明懿用沾着洗碗水的手指轻轻点了下儿子的额头,"去把错题抄三遍,等会儿我检查。"
孝安吐了吐舌头,乖乖回屋去了。这时,收音机里突然传出了清晰的播音声:"下面请听评书《岳飞传》..."
"修好啦!"陈宇轩得意地拍了拍机器外壳。
思琦闻声从里屋跑出来,手里还拿着没缝完的布娃娃衣服:"爸爸真厉害!"
谢明懿擦干手,走到丈夫身边小声说:"咱们是不是也该买台电视机了?胡同里老刘家都买了,黑白的才三百多。"
陈宇轩想了想:"再等等吧,我听说沪市产的彩色电视机快上市了,虽然贵点,但一步到位更好。"
"那也行。"谢明懿点了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