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692年,洛阳丽景门的"推事院"里,酷吏来俊臣盯着眼前的犯人,突然想起《商君书》里的"刑过不避大臣"。不过此刻的场景更像现代职场的"员工忠诚度特训营":犯人被绑在"凤凰晒翅"刑具上,像只展翅的火鸡;旁边的"玉女登梯"刑具上,另一个犯人正哭嚎着往上爬——这哪是衙门?分明是"大唐版职场PUA培训基地"。
一、职场狠人的上位之路:从街头混混到"忠诚度测试专家"
来俊臣的职场起点堪称"低开低走"。他本是雍州街头的混混,因盗窃入狱,却在牢里学会了一门"神技"——打小报告。每次狱卒问他:"有啥要交代的?"他总能编出一堆"同牢犯人谋反"的故事,虽然大多是假的,却让刺史觉得"这小子有当特务的潜质"。出狱后,他首奔洛阳,给武则天写了封自荐信:"陛下,我能帮您测试员工忠诚度,让所有反骨仔无所遁形!"
武则天正头疼怎么收拾那些不服她的老臣,见信大喜:"正缺这样的'职场纪检委'!"于是任命来俊臣为侍御史,专门负责"员工忠诚度测试"。这职位相当于现代公司的"内部审计总监",但权力更大——可以随意抓员工"谈话",不用走HR流程。来俊臣上任第一天就放话:"在我这儿,没有忠诚度100%的员工,只有没被查出来的反骨仔!"
二、忠诚度测试的"十八般武艺":从"请君入瓮"到"死猪不怕开水烫"
来俊臣的"测试方法"堪称职场PUA的终极形态。他发明了十种酷刑,美其名曰"突地吼""见即承",一听名字就知道不是善茬。最著名的当属"请君入瓮":有次他想收拾酷吏周兴,假装请教:"老周,有些犯人就是不承认谋反,咋办?"周兴答:"简单!找个大瓮,西周烧火,把犯人放进去,啥都招了。"来俊臣立刻命人抬来大瓮,点火后说:"老周,有人告你谋反,请君入瓮吧!"周兴当场吓尿,磕头如捣蒜——这波"以彼之道还施彼身"的操作,比现代职场的"内卷互害"还狠。
他还搞了本《罗织经》,堪称"职场黑料收集指南"。里面详细记录了如何"从眼神判断谋反""从日记挖掘罪证""从朋友圈截图定罪"等神操作。比如某位官员上朝时咳嗽了一声,来俊臣就能解读为"对陛下咳嗽,是藐视皇权";某大臣在家写"锄禾日当午",他能说"锄禾=铲除武氏,用心险恶"——这波"过度解读"的能力,比现代"阅读理解题"还离谱。
为了提高"测试效率",来俊臣组建了"特战队"——让心腹万国俊、侯思止等担任"测试组长",每个组长手下有数百"线人",专门收集员工黑料。据《资治通鉴》记载,他们每天能收到数千条"谋反线索",相当于现代公司的"匿名举报邮箱"被挤爆。来俊臣还搞了"KPI考核":每个小组每月必须提交至少10起"谋反大案",完不成任务的组长降级——这波"高压考核",让洛阳城人人自危,上朝时都不敢和邻居打招呼,生怕被诬告"结党营私"。
三、玩脱的后果:当"测试专家"变成"测试对象"
来俊臣的"忠诚度测试"越玩越嗨,甚至把枪口对准了李唐宗室和武氏诸王。他先搞定了太子李贤,又诬陷太平公主"包养男宠谋反",最后连武则天的侄子武三思都不放过——这波"无差别攻击",活像现代职场的"全员恶人",连老板的亲戚都敢得罪。
终于,他的嚣张惹怒了既得利益集团。武三思联合太平公主,向武则天告状:"来俊臣把您的忠臣都快杀光了,现在连我们都人人自危!"武则天也觉得不对劲:"这小子测试得太过了,再这么下去,谁给朕干活?"于是在公元697年,将来俊臣下狱,罪名是"谋反"——这波"以谋反罪治谋反专家"的操作,比现代"HR因违规被开除"还讽刺。
来俊臣被处斩那天,洛阳百姓蜂拥而至,争着挖他的眼睛、割他的肉,很快把尸体撕成了碎片——这场景,活像现代"职场恶人被全员拉黑"的真人版。武则天得知后,假装惋惜地说:"朕差点被来俊臣误了大事。"实则是借百姓之手,清理了这个"失控的测试机器"。
西、职场启示:当"整人"成为生存手段,离翻车就不远了
来俊臣的悲剧,藏着三个职场真理:
1. 老板需要的是"工具人",不是"失控的疯狗"
武则天启用酷吏,是为了打压反对者,但从来没打算让他们胡作非为。来俊臣却以为"老板离不开我",连皇亲国戚都敢动,结果成了"弃子"。职场中,记住自己的定位:你是老板的刀,不是老板的爹。
2. 靠整人上位,终将被整人反噬
来俊臣的《罗织经》里写着:"人皆可罪,罪不患无辞。"但他忘了:当你在凝视深渊时,深渊也在凝视你。职场中,靠打小报告、搞诬陷上位的人,终将死于小报告和诬陷。
3. 职场安全线:别碰老板的核心利益
来俊臣以为只要"测试忠诚度"就能万事大吉,却忘了老板的核心利益是"权力平衡"。当他同时得罪李唐和武氏时,就己经触碰到了武则天的逆鳞——毕竟,老板需要的是"分而治之",不是"赶尽杀绝"。
五、史书里的职场厚黑学:酷吏的最终归宿都是背锅侠
传统史书总将来俊臣写成"十恶不赦的奸臣",却忽略了他只是武则天的"背锅侠"。据《旧唐书》记载,武则天曾对狄仁杰说:"朕知道来俊臣办的案子大多是冤案,但不杀几个大臣,朕的皇位坐不稳啊!"这话道破天机:酷吏从来都是皇权的工具,用的时候是"忠臣",不用了就是"奸臣"。
最讽刺的是,来俊臣死后,武则天立刻颁布《制狱条例》,禁止滥用酷刑——这波"用完就甩锅"的操作,比现代企业的"合规整改"还及时。正如明代思想家李贽评价:"武后之任来俊臣,犹医者之用毒药,病去则药止。"——职场中,当老板需要"唱白脸"时,总会有"唱红脸"的工具人,但记住:毒药喝多了,总会毒到自己。
结语:职场不是宫斗剧,搞人不如搞事
来俊臣的一生,是"把一手烂牌打得更烂"的典型。他本可以靠能力在职场立足,却选择了"搞人"这条歪路,最终落得个尸骨无存的下场。职场中,真正的高手从来不是靠整人上位,而是靠业绩说话。毕竟,老板可能会容忍一个能力强的刺头,但绝不会容忍一个只会搞事的搅屎棍——这,就是来俊臣用生命验证的职场真理。
打油诗总结
老板让我测忠诚,我把酷刑玩出花。
请君入瓮整同事,罗织罪名靠找茬。
杀完李唐搞武家,最后自己被人杀。
职场狠人不好当,不如回家种西瓜!
(注:来俊臣著《罗织经》,被称为"人类有史以来最邪恶的智慧之书"。其"请君入瓮"典故载于《资治通鉴·唐纪》,成为"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的经典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