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004年,大宋集团遇到了成立以来最大的危机——辽国萧太后带着儿子辽圣宗,领着二十万大军杀过来了,目标首指汴京。消息传到宫里,宋真宗赵恒正在吃午饭,当场把筷子掉在地上:"这……这可咋整?"
一、胆小CEO的逃跑计划
朝堂上,大臣们分成了两派:一派主张迁都南京,一派主张迁都成都,反正就是一个字——跑。真宗皇帝看着这帮人,内心慌得一批:当年太祖爷爷打天下,太宗伯伯搞北伐,怎么到我这儿就得靠迁都解决问题?
就在这时,有个中年男人站了出来,他叫寇准,时任宰相,人称"大宋第一狠人"。寇准扫了眼群臣,冷冷地说:"谁再提迁都,老子就砍了谁的脑袋!现在只有一个办法——老板亲征!"
真宗当场差点噎着:"亲……亲征?我连驴车都没坐过几回,还亲征?"寇准上前一步,盯着真宗的眼睛:"老板,您不去前线,士兵们哪来的士气?您想想,当年太宗陛下……"说到这儿突然打住,毕竟太宗的驴车往事是大宋不能说的秘密。
二、赌局策划人的硬核操作
寇准知道,要让胆小的CEO上战场,得玩点狠的。他先是把主张迁都的大臣王钦若派去镇守大名府,美其名曰"前线需要您这样的人才",实则断了真宗的后路。接着又找到禁军统帅高琼,拍着他的肩膀说:"老高,你世代受皇恩,现在该你表忠心了!"高琼当场跪下称:"听宰相的,啥时候走?"
就这样,真宗被"请"上了前线。走到半路,他又想打退堂鼓,寇准首接放话:"前方将士等着您呢,您要是后退,军心一散,咱们都得玩完!"真宗只好硬着头皮往前走,每走一步都在心里默念:"寇准你个坑货,等回去我再收拾你……"
三、赌桌上的心理战
抵达澶州后,真宗死活不肯过黄河,躲在中军帐里发抖。寇准则跑到城头,指挥士兵射箭,还故意大声喊:"老板在后面看着呢,谁要是敢退,军法处置!"士兵们一看宰相都这么拼,顿时士气大振,居然把辽军先锋萧挞凛给射死了。
萧太后慌了,她没想到大宋居然有这么硬的骨头。寇准趁机派人去辽营谈条件:"我们老板说了,要钱可以,想占地没门!"萧太后权衡利弊,决定见好就收——毕竟深入敌境,后勤压力太大。
于是,历史上著名的"澶渊之盟"达成了:大宋每年给辽国白银10万两、绢20万匹,双方结为兄弟之国。消息传到真宗耳朵里,他当场蹦了起来:"这么便宜?赶紧签!"比看到季度财报扭亏为盈还高兴。
西、职场生存法则:如何逼老板做正确的事
寇准的操作告诉我们三个道理:
1. 断了老板的退路:如果让真宗留在汴京,他肯定会听迁都派的话。所以寇准先把迁都派的人支开,再拉上军方大佬站台,让真宗想跑都没地方跑。这招叫"围点打援",现代职场中想推动老板做决策,就得先搞定他身边的反对者。
2. 制造必胜的假象:寇准在城头故意表现得胸有成竹,其实他也没把握。但作为下属,你得让老板相信"这事能成",哪怕你自己心里也打鼓。就像项目汇报时,哪怕数据不好看,也要挑亮点说,这叫"职场乐观主义"。
3. 见好就收的智慧:萧太后想捞点好处就走,寇准也知道大宋长期耗下去吃亏。所以他没追求"全歼辽军"的完美结局,而是及时止损。职场中也是如此,别总想着"做到100分",有时候80分就足够交差了。
五、历史彩蛋:赌局背后的算计
其实寇准心里清楚,澶渊之盟看似屈辱,实则是双赢。辽国拿到了钱,大宋换来了和平,双方贸易额蹭蹭往上涨,没多久就把"岁币"赚回来了。最搞笑的是,辽圣宗居然认真宗当大哥,每年还派使者来"拜年",比现代企业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还热乎。
但真宗回过味来后,心里还是不爽:毕竟被寇准逼着上战场,太没面子了。于是他听信王钦若的谗言,把寇准贬出了京城。这告诉我们一个残酷的事实:职场中,帮老板解决问题的人,往往不如会哄老板开心的人吃香。
(下章预告:真宗:为了业绩造假,我搞了个"天书快递"业务——当KPI完不成,老板开始玩玄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