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看官,若说大宋最会"搞钱"的部门,不是户部,不是盐铁司,而是被称为"大宋海关总署"的市舶司。这部门每天盯着海上飘来的商船,眼里闪烁的不是浪花,而是白花花的银子——毕竟,当阿拉伯商人带着乳香、没药、龙涎香靠岸时,市舶司官员的嘴角就会泛起"跨境电商操盘手"的迷之微笑:"来了老弟,先把关税交了!"
一、市舶司的"开业大酬宾":欢迎外商,先交"保护费"
大宋开国皇帝赵匡胤堪称"古代版外贸部长",一上台就给市舶司定了调子:"广招蕃商,阜通货贿"——翻译话:"赶紧把外国商人骗过来,咱们要搞钱!"于是市舶司推出"大宋跨境电商扶持政策":
- 关税优惠套餐:普通商品抽成10%,奢侈品(如香料、珠宝)抽成20%,比现代"跨境电商综合税"还低;
- 一站式服务:外商上岸后,市舶司包办"货物检验、仓储、翻译、安保",当然,每项服务都要收费,堪称"古代版跨境电商平台";
- VIP绿色通道:给年贸易额超万贯的外商发"大宋通商金牌",允许他们在汴京开"蕃货专卖店",相当于现代"跨国公司地区总代理"。
最绝的是,市舶司还推出"预购定金"业务:外商没来之前,大宋商人就把钱打到市舶司账户,预定香料,这招"古代版预售制",比双11定金还早八百年。
二、香料贸易:比贩毒还暴利的"大宋硬通货"
在大宋,香料不是调味品,而是"能换城池"的战略物资:
- 龙涎香的魔幻定价:一两龙涎香在阿拉伯卖50两白银,运到汴京能卖500两,相当于"古代版比特币";
- 乳香的战争价值:西夏人曾用500斤乳香换大宋100张床子弩,这买卖,比"现代军火走私"还划算;
- 香料社交货币:蔡京给宋徽宗送生日礼物,用沉香雕了座假山,宋徽宗一高兴,首接提拔他当宰相——原来,"香料换乌纱帽"才是大宋终极大招。
市舶司官员最爱的外商是"阿拉伯香料王子"蒲寿庚,此人家族垄断南海香料贸易,每次商船靠岸,市舶司都要派重兵保护,生怕香料被抢——这场景,比现代"押运钞车"还夸张。
三、市舶司的"捞钱三十六计":从关税到走私全产业链
常规操作:合法合规搞钱
- 抽解:货物上岸先抽成,抽完的货才能卖给大宋商人,相当于"平台抽成+增值税";
- 博买:市舶司优先购买奢侈品,转手卖给皇宫和贵族,利润首接进国库,这招"官方代购",比现代"品牌首营店"还暴利;
- 船舶吨税:按商船大小收"过路费",最大的"万斛神舟"一次交100贯,相当于"古代版港口建设费"。
骚操作:走私与反腐齐飞
- 某市舶司官员发现,外商把香料藏在船底暗格,于是发明"水密舱检测法":给船体称重,重量不对就灌水压舱,逼出暗格香料——这招"物理反走私",比现代X光安检还原始有效;
- 还有官员和海盗合作,假装打劫外商,实则分赃,结果被朝廷发现,发明"连坐法":市舶司官员贪腐,上级和下属一起砍头——这比现代"团队追责"还狠。
西、外商的"大宋生存指南":从跪舔到入籍的逆袭
阿拉伯商人来华前,必看《市舶司求生手册》:
- 语言关:必须学两句"官家万岁""市舶司大人辛苦",不然连报关单都看不懂;
- 文化课:知道"羊肉泡馍不能放猪肉""见官要行叉手礼",曾有波斯商人给市舶司官员送猪肉脯,差点被当成"异教徒"抓起来;
- 入籍攻略:在大宋住满十年,娶汉女为妻,生娃随父姓,就能申请"大宋绿卡",比如蒲寿庚家族,首接成了"泉州土财主",比现代"技术移民"还容易。
最励志的是大食商人李彦升,通过市舶司推荐参加科举,居然考上进士,皇帝亲自接见:"爱卿这中文水平,比本土考生还溜!"
五、市舶司的"蝴蝶效应":一艘商船引发的经济革命
市舶司搞钱搞出了"大宋特色产业链":
- 造船业爆单:为了运更多香料,大宋造出"水密隔舱"商船,比欧洲早六百年,泉州造船厂订单排到三年后;
- 翻译人才辈出:广州出现"蕃语学堂",学生毕业后年薪超百贯,比翰林院编修还高;
- 餐饮文化输出:阿拉伯商人带来"胡饼""奶酪",大宋厨师改良成"烧饼夹肉""奶黄包",汴京街头出现"蕃汉混搭"小吃街。
最魔幻的是,市舶司收入一度占大宋财政的15%,宋高宗感慨:"市舶之利最厚,若措置得宜,所得动以百万贯计!"——这相当于现代"一个外贸部门撑起全国GDP十分之一"。
结语:大宋的"香料经济学",藏着全球化的原始密码
从市舶司的热闹劲儿,咱们能看透一个真相:人类对财富的渴望,从来不受山海阻隔。大宋用香料换来了GDP暴涨,阿拉伯商人用香料换来了东方奢侈品,这波"双赢"操作,比现代"跨国贸易"早了八百年。下次闻到香水味,别忘了感谢大宋市舶司——毕竟,你喷的不是香水,是千年前阿拉伯商船上的"流动黄金"。
(下章预告:青苗法:王安石的"大宋花呗",农民哭了,地主笑了——古代版"套路贷"的魔幻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