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易:复兴之路

第145章 中行独复

加入书架
书名:
行易:复兴之路
作者:
人民易经
本章字数:
3370
更新时间:
2025-07-08

当整个社会都沉浸在一种或狂热、或迷茫、或激进的情绪中时,黄建国却做出了一个让所有家人都感到不解的决定。

在一个阳光和煦的周末,他没有像往常一样读书看报,也没有会客访友,更没有去参与任何形式的集会或讨论。他只是平静地告诉妻子林素音,他要“闭关”一天,任何人、任何事都不要来打扰他。

林素音有些担忧地看着丈夫,但从他坚定而澄澈的眼神中,她读到了一种不容置疑的庄重。她点了点头,默默地为他关上了书房的门,并嘱咐孩子们,今天谁也不许去打扰父亲。

这便是《复》卦六西爻所蕴含的至高智慧:“中行独复。”

黄建国坐在书桌前,他深知这句爻辞的深意。在万物复苏、众说纷纭的时刻,身边的人,有的向左,有的向右,有的激进,有的保守。而真正的智者,不会轻易地被任何一方所裹挟。他会选择走在不偏不倚的中间道路上(中行),独自一人(独),完成一次深刻的、回归根本的精神求索(复)。

对黄建国而言,这正是他为自己举行的“至日闭关”仪式。《易经》中记载:“先王以至日闭关,商旅不行,后不省方。”在冬至这一天,阴气达到极致,阳气开始萌生,古代的君王会关闭城门,停止一切商业和巡视活动,目的是为了顺应天道,静养生息,为新一年的生发积蓄能量。而此刻,黄建国正是在这个国家与民族的历史“冬至点”,为自己的内心,为家族的未来,举行一场庄严的“闭关”。

书房里,静得能听到尘埃在阳光中舞蹈的声音。他没有看书,也没有写字,只是端身正坐,双目微闭,任由思绪如潮水般,在过去几十年的风雨历程中穿行、沉淀、澄清。

他思考的,是未来的路,一条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复杂、更需要智慧去行走的路。

第一个浮现在他脑海中的,是那个被小心翼翼地藏在老宅房梁深处的黄铜罗盘。它不仅仅是一个仪器,更是黄家几代人“守护者”身份的信物,承载着家族的秘密、使命与荣耀。在新的时代,这个秘密还要不要继续守护下去?如果继续,又该以何种方式?是让它永远尘封,还是在适当的时机,赋予它新的内涵?

紧接着,他想到了自己的儿子黄卫国。这个在动荡中长大的孩子,经历了“乾坤锁”项目的淬炼,己经从一个热血青年,成长为一个有担当、有谋略的男子汉。他的品格坚毅,能力也日益突出。但是,他的肩膀,是否己经足够强壮,来承载这份沉重如山的历史使命?这份薪火,又该如何传承?是像过去一样,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让他自己去领悟、去碰撞?还是应该选择一个合适的时机,将一切和盘托出,让他有更清醒的认知和更主动的选择?这两种方式,各有利弊,必须慎之又慎。

最后,他的思绪扩展到了整个“守护者”网络。这个庞大而古老的组织,在经历了严冬的考验后,必然会迎来复苏和发展的契机。但与此同时,也必然会面临新的、前所未有的挑战。在新的时代,它的核心使命应该是什么?是继续像过去一样,专注于守护那些有形的和无形的文化瑰宝?还是应该与时俱进,将守护的重心,转移到对国家核心技术、关键思想的护航上来?作为网络中的高级成员,自己又该扮演一个什么样的角色?是成为一个积极的推动者,还是继续做一个冷静的观察者?

这三个重大而根本的问题,像三座大山,横亘在他的面前。他必须在此时此刻,在这个无人打扰的、绝对寂静的时刻,将它们一一想清楚,理明白。这不仅仅是为了他自己,更是为了黄家的未来,为了“守护者”网络的走向,甚至,在某种程度上,关系到这个国家在未来道路上的一些关键节点的选择。

这是一种深刻的、不被外人所理解的孤独,也是一种非凡的、超越时代的清醒。黄建国以这种“闭关”的方式,将自己从喧嚣、狂热的外部世界中彻底抽离出来。他像一位孤独的登山者,在自己的内心世界里,攀登着思想的险峰,完成了一次最彻底、最根本的回归。他所展现的,正是一位真正的智者,在历史的洪流中那种宝贵的独立品格——不被大众情绪所裹挟,不为短期利益所诱惑,只是坚定地、固执地,寻求内心的澄明和道路的自觉。

一天的时间,在静默的思索中缓缓流过。当夕阳的余晖再次染红西窗时,黄建国长长地舒了一口气。他的眼神,变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清澈、更加深邃、也更加坚定。

他己经为那三座大山,找到了通行的路径。答案,己然在胸。

错乱漏章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