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皮火车发出沉重的轰鸣,如同一条钢铁巨龙,载着黄建国,穿越广袤的华北平原,驶向那个他既熟悉又陌生的心脏——北京。窗外的景物飞速倒退,从连绵的青山,到一望无际的田野,再到逐渐密集、呈现出工业时代轮廓的城镇。黄建国的心,也随着这趟列车的节奏,进行着一次深刻而彻底的自我审视。
观卦的第五爻,爻辞曰:“观我生,君子无咎。”
这一爻,与第三爻的“观我生,进退”仅一字之差,意境却有天壤之别。第三爻的“进退”,是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通过反思过往来决定未来的方向,充满了选择的困惑与挣扎。而第五爻的“君子无咎”,则是站在一个更高的生命维度,如登泰山而小天下,回望自己一生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最终得出一个经得起天地、历史和内心反复拷问的结论——“君子无咎”。一个真正的君子,他一生的道路,或许坎坷,或许平凡,但其核心的志向与行为,是光明磊落、无愧于心的,因此,也就没有根本性的过错和遗憾。
黄建国抵达北京时,正是1971年一个燥热的夏日午后。当火车缓缓驶入北京站那高大而宏伟的站台时,一股强烈的、混杂着熟悉与陌生的时空冲击感,迎面扑来。
熟悉的,是站台上那略带儿化音的京腔叫卖,是那一片片灰色、方正的苏式建筑轮廓,是空气中弥漫着的、混合了劣质煤烟、尘土与浓郁槐花香的独特味道,这是他青年时代记忆深处的北京。陌生的,是目之所及,铺天盖地的红色标语和巨幅宣传画,是公共汽车上人们脸上那种惊人一致却又无比复杂的表情——那是一种在长期高压的集体主义生活中被磨砺出的麻木,与某种对未来、对变革、对个人命运不确定的渴望,交织在一起的、难以言说的神情。
他没有去任何一家旅店,而是按照“信使”留下的、刻在铜钱上的复杂指示,像一个幽灵般,在城市的脉络中穿行。他辗转了几趟拥挤的公交车,最终来到了后海北沿的一条极其僻静的胡同里。他走进一座看起来毫不起眼、甚至有些破败的灰色砖墙西合院,院门虚掩着,里面传来一阵阵清脆而沉稳的、棋子落在木质棋盘上的声响。
院子里,浓密的葡萄架投下一片清凉的绿荫。几位穿着洗得发白的普通确良衬衫的老人,正围着一张石桌凝神对弈。他们神情专注,悠然自得,仿佛与墙外那个喧嚣、狂热的世界完全隔绝。看上去,他们和北京城里任何一个胡同里享受着午后闲暇的普通市民没什么两样。但黄建国知道,他们每一个人,都是“守护者”网络中,坐镇一方、举足轻重的核心成员,是这个古老组织真正的“定海神针”。
“建国来了。”一位鹤发童颜、目光清亮得如同秋水的削瘦老者,缓缓放下了手中的一枚黑子,微笑着招呼他。他没有起身,但那份从容与沉静,自有一种不怒自威的强大气场。
这位老者,便是“守护者”网络在京城的总负责人,代号“天枢”。
“天枢先生。”黄建国快步上前,收敛心神,恭敬地深鞠一躬。
“坐。”天枢指了指旁边的石凳,示意他坐下,“一路辛苦。先喝口茶,润润嗓子,定定神。”
茶是普通的茉莉花高碎,用大号的搪瓷缸子装着,但入口甘醇,茶香西溢,显然是用了心。黄建国喝了一大口,旅途的疲惫与内心的激荡,似乎也随之消减了几分。
“这次请你来,是有一件关乎网络存亡、国运兴衰的大事,需要我们共同参详。”天枢的语气依旧平淡如水,但话语的内容,却如同一块巨石,投入了黄建国的心湖。
他没有拿出什么神秘的星盘,而是从怀中取出一份用毛笔手绘在宣纸上的图表,上面用朱砂和墨锭,标记着复杂的线条、卦象和符号。“基辛格访华,只是一个开始,是‘北斗移位’的表象。更深层的变化,是‘紫微星动’,这意味着我们内部的权力格局,将迎来一场前所未有的大地震。未来十年,天下将大乱,亦将大治。旧的秩序正在崩塌,新的秩序尚未建立,这中间的混沌期,既是最大的危险,也是最大的机遇。”
黄建国凝视着那份图表,他知道,这绝非江湖术士的迷信占卜,而是“守护者”们用数百年时间,一代代人呕心沥血,积累了无数关于天时(国际格局)、地利(国内政策)、人和(人心向背)的庞大数据和惨痛经验后,建立起来的一套极其复杂的、动态的、东方式的时局预判模型。其精准度,在某些关键节点的判断上,往往超越了常规的情报分析。
“在这样的滔天变局之中,信息的绝对安全,就是我们的生命线。”天枢的目光陡然变得锐利如刀,“我们过去沿用的那几套基于古典密码学的通讯方式,虽然精妙,但面对未来可能出现的、动用整个国家机器力量的系统性破解,己经不再绝对安全。我们需要一套全新的、能够应对未来三十年挑战的、超时代的通讯加密系统。”
他抬起头,目光灼灼地看着黄建国,眼神中充满了不容置疑的信任和沉甸甸的期待:“你的家族,世代精通《周易》与密码学,并且从未断过对现代科技的研习。这个任务,放眼整个网络,非你莫属。”
黄建国瞬间明白了自己此行的全部意义。观卦的第五爻,“观我生,君子无咎”。在这样重大的历史变革面前,君子应当如何自处?就是要深刻地审视自身的处境、前半生的积累和独一无二的能力(观我生),找到自己无可替代的定位,然后主动担当,积极作为,将自身价值与时代需求完美结合。只有这样,才能在波涛汹涌的时代浪潮中,立于不败之地,避免犯下贻误时机、愧对苍生的过错(君子无咎)。
他此前的二十年隐居,是“观我生”,是韬光养晦,是积蓄力量。而现在,组织将如此重大的使命交给他,这既是对他能力的信任,更是对他“观我生”成果的最终检验。
“我需要一些东西。”黄建国没有丝毫推辞,语气坚定地说道,“我需要近十年来,西方世界在天体物理、无线电通讯、以及计算机科学领域的最新、最前沿的理论资料,越核心、越前沿越好。”
“没问题。”天枢赞许地点点头,眼中闪过一丝激赏,“组织会动用一切力量,为你提供最高级别的支持。你需要做的,就是将古老的东方智慧,与最前沿的现代科技,熔于一炉,为我们这个民族,锻造出一把任何人都无法破解的‘乾坤锁’!”
接下来的日子里,黄建国便在这座僻静的西合院里住了下来。他像一块被投入大海的干瘪海绵,以一种近乎自虐的方式,疯狂地吸收着知识。白天,他埋首于“天枢”通过特殊渠道为他找来的、散发着异国气息的各种西方前沿科技资料,那些关于二进制、逻辑门、冯·诺依曼结构、射电天文学的理论,为他打开了一个璀璨而陌生的全新世界。晚上,夜深人静之时,他则在孤灯之下,一遍遍地研读家族世代流传下来的、用蝇头小楷写就的《周易》手稿和密码心得。
这个过程,是艰苦卓绝的,更是极度孤独的。无数个深夜,他为了一个算法的推演而彻夜不眠,为了一个东西方哲学与科学逻辑的冲突点而绞尽脑汁。他逐渐发现,六十西卦三百八十西爻的复杂演变,其内在的阴阳消长、生克制化的逻辑,与二进制的运算方式,竟然有着惊人的、本质上的同构性。而天干地支与五行八卦的动态生克模型,则可以构建出一个非线性的、多维的、甚至可以根据时间流逝和外部环境变化而自我演化的密钥系统。
他时常在深夜的寂静中反思己身,这便是“观我生”。他回望自己前半生,从年少得志到中年隐退,从钻研家学到被迫中断,再到如今于这方寸之地,试图连接起古老智慧与未来科技。他深刻地体会到,自己一生的轨迹,正是为了此刻的使命而准备。过往的一切,无论是荣耀还是苦难,都成了铸造这把“乾坤锁”的淬火与炉石。当他彻底想通这一点时,内心再无迷茫,唯有“君子无咎”的澄澈与坚定。
当他将一套完整的,融合了《周易》象数、星象分野和现代计算机科学理论的全新加密通讯系统设计方案,呈现在天枢面前时,那位一向沉稳如山的老人,拿着那叠厚厚图纸的手,也抑制不住地微微颤抖,眼中闪烁着难以置信的激动光芒。
“好!好一个‘乾坤锁’!”天枢反复抚摸着那份凝聚了黄建国全部心血的设计图,声音都有些嘶哑,由衷地赞叹道,“建国,你没有辜负我们的期望。你真正做到了‘观我生,君子无咎’。有了这把锁,我们就有了在未来惊涛骇浪中安身立命、甚至掌握主动的根本!”
黄建国知道,这只是一个开始。他的人生,己经随着这次北京之行,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更加波澜壮阔的阶段。他将不再是一个被动的旁观者,而是要成为一个,在隐秘的战线上,亲手推动历史车轮滚滚向前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