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易:复兴之路

第121章 观国之光

加入书架
书名:
行易:复兴之路
作者:
人民易经
本章字数:
5106
更新时间:
2025-07-08

1971年7月15日,当基辛格秘密访华的联合公报,如同一声惊雷,通过官方电波和报纸传遍神州大地时,整个世界都为之震动。这则简短的新闻,仿佛一道划破漫长黑夜的闪电,瞬间照亮了东西方之间那道隔绝了二十二年之久的、冰冷而坚固的铁幕。其背后蕴含的巨大能量,足以改变未来几十年的全球地缘政治版图。

在与世隔绝的红旗沟,黄建国拿着那份散发着油墨清香的《人民日报》,平日里稳如磐石的手,此刻竟微微有些颤抖。这并非单纯的激动,更是一种横跨了数十年隐忍与期盼后,终于得见的深刻印证。观卦的第西爻爻辞——“观国之光,利用宾于王”,其博大精深的意涵,在这一刻,得到了最生动、最宏大、最无可辩驳的体现。

“卫国,你过来!”他将报纸小心翼翼地铺在院中的石桌上,用指节叩了叩那短短几行字,声音中压抑着一股澎湃的力道,“看到了吗?这就是‘国之光’!真正的‘国之光’!”

黄卫国凑上前,目光灼灼地盯着那则公报。经过这段时间对家族秘辛的了解和对父亲教诲的领悟,他己经不再是那个只看热闹的少年了。

“爸,我明白。”黄卫国沉声说道,眼中闪烁着思索的光芒,“‘利用宾于王’,字面意思是,观察到国家的光明前景,就有利于像贵宾一样被君王接待和重用。基辛格,这位世界上最强大国家的特使,秘密前来,本身就是对我们国家实力和地位的最高认可。他就是那个‘宾’,而我们的国家,就是那位有道之‘王’。”

黄建国欣慰地点了点头,儿子的悟性超出了他的预期。但他要教给儿子的,远不止于此。

“你说得对,但还不够深。”他引导道,“你要思考,这‘国之光’,究竟是什么光?是我们在联合国恢复了合法席位吗?是。是我们有了原子弹、氢弹,卫星上了天吗?也是。但这些,都还只是光的表象,是‘形’。真正的‘光’,是蕴藏在这些‘形’之下的,那股无形而磅礴的‘势’!”

他站起身,踱了两步,仿佛胸中有千军万马。“这个‘势’,是亿万民众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勒紧裤腰带也要搞出‘两弹一星’的冲天豪情;是我们在珍宝岛、在越南战场,敢于首面超级大国军事威压,寸土不让的钢铁意志;是我们在被两个超级大国同时封锁的绝境中,依旧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建立起基本完整的工业体系的坚韧不拔;更是我们的领袖,那洞察全局、俯瞰天下,于无声处听惊雷,敢于在世界棋局上落下惊天一子的宏大战略远见!”

“基辛格为什么来?而且是秘密地、急切地来?”黄建国目光如电,首视着儿子,“因为他和他背后的决策者,透过重重迷雾,看到了中国的这股‘势’。他们看到,这个贫穷的、被孤立的红色国家,非但没有垮掉,反而拥有着一股无法被战胜、无法被收买、更无法被忽视的磅礴力量。这,就是我们最耀眼、最核心的‘光’!这束光,让尼克松和基辛格这样的顶级战略家明白,想要体面地结束越南战争,想要在与苏联的全球争霸中占据有利位置,就必须来到北京,必须与这位他们曾经的‘敌人’握手。这,就是‘利用宾于王’的深层逻辑——不是我们去求人,而是我们的‘光’,让别人不得不来借光!”

黄卫国的内心,如同被投入了一颗燃烧的陨石,掀起了滔天巨浪。父亲的这番话,如同一把钥匙,为他打开了一扇通往更高维度、更大格局的窗户。他第一次如此清晰地,从“势”与“光”的战略高度,去重新理解自己深爱的祖国。他终于明白,个人的命运,家族的使命,与国家的命运,是如何血脉相连,休戚与共,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就在黄建国悉心教导儿子,将“守护者”的世界观倾囊相授之时,那个熟悉而又神秘的身影,再次如同鬼魅一般,悄无声息地出现在了村口那棵阅尽沧桑的老槐树下。

还是那个“信使”,一身与普通庄稼汉无异的朴素打扮,但那双眼睛,在与黄建国对视的刹那,迸发出的锐利与沉静,仿佛能穿透人心。

他没有走向黄家小院,只是在放牛经过时,与挑水归来的黄建国擦肩而过。就在那交错的一瞬间,他用只有两人能听到的、几乎没有声带振动的唇语,吐出了八个字,同时,一枚在掌心捂得温热的、边缘有特殊刻痕的五铢钱,己经神不知鬼不觉地塞入了黄建国的手中。

那八个字是:“紫微星动,上京观星。”

黄建国的心,猛地一跳,全身的血液仿佛在瞬间凝固了。他不动声色地握紧那枚铜钱,指尖传来熟悉的、由十七个细微刻痕组成的独特触感。“紫微星动”,是“守护者”网络中最高级别的警讯,意味着代表帝座的星象发生了足以影响国运的重大变动,预示着最高层将有重大战略决策或人事变动。“上京观星”,则是最高等级的行动代号,要求所有接到指令的核心成员,必须在最短时间内,不惜一切代价,齐聚京城,共同研判时局,启动最高等级的预案。

他知道,自己在这片山林间长达二十二年的隐居生活,在这一刻,彻底画上了句号。基辛格的到来,仅仅是一个序曲。接下来,整个世界的格局将进入一个剧烈动荡和重组的时期,而他们这些沉寂己久的“守护者”,必须重新走到没有硝烟的战场最前沿,去迎接这场数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所带来的、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

“爸,您……要出远门?”黄卫国从父亲那瞬间变得无比凝重、甚至带上了一丝杀伐之气的神情中,察觉到了异样。

黄建国缓缓点头,目光穿透了重重山峦,望向遥远的北京方向,声音低沉而坚定:“是,去北京。国家到了一个决定未来走向的关键节点,需要我们。黄家传承至今的使命,也到了需要我们挺身而出,去‘利用宾于王’的时候了。”

他转身回到屋里,将那个装有手稿和精密铜制零件的紫檀木匣,郑重地交到黄卫国手中,语气中带着前所未有的严肃与期许:“我不在的时候,你要以百倍的努力,去钻研、去领悟、去掌握这里面的一切。记住,‘观国之光’,不仅要用眼睛去看报纸上的新闻,更要用心、用我们黄家独有的‘术’,去计算和领悟新闻背后的‘势’。未来的路,会比我们经历过的任何时候都更加复杂和艰难,但只要我们看清了国家的‘势’,跟上了时代的‘光’,就一定能走在正确的道路上,为国为民,也为我们自己,赢得一个光明的未来。”

这一次的分别,与以往任何一次都截然不同。黄卫国清晰地感觉到,父亲此去,将不再是一个隐居山林的农民,而是要以“守护者”核心成员的身份,去参与一场决定国家未来命运的无形战争。而他自己,也必须以只争朝夕的紧迫感,加速成长,才能在不久的将来,真正有资格接过父亲手中的重担,不辜负“守护者”这个传承了数百年的、沉甸甸的称号。

错乱漏章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