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谋职场

第43章 单位里,应对孤立的三个方法

加入书架
书名:
权谋职场
作者:
浩炜
本章字数:
3136
更新时间:
2025-07-06

要说职场里的事儿,最磨人的不是跟人红脸吵架,而是被人晾在一边当空气。就像老家院里的老井,明明有水,可没人愿意来打水,看着都心慌。刚当 HR 那阵儿,我就掉进过这坑里,今儿个就把里头的门道掰开了揉碎了,跟大伙儿唠唠。

“不在乎”:职场生存的最高心法

那会儿我刚进部门,茶水间的塑料帘子一掀,里头的聊天声立马掐断;发工作消息,群里安静得能听见自己心跳。有次我提前半小时到办公室,结果发现有人在我桌上的盆栽里倒了咖啡渣。那时候每天早上坐公交,手都攥着扶手发颤,心里跟揣着十五个吊桶似的 —— 七上八下。

多亏了带我的周姐,她往我桌上丢了个搪瓷缸子,里头泡着浓茶:“小杨,你见过村口的老槐树没?任人踹两脚、折两根枝,该开花还开花。你越把这事儿当回事,人家越拿你当软柿子捏。” 这话糙理不糙,打那儿起,我就跟自己较上劲了。

我把上班当成承包了个工程:早上八点打卡,就跟开工敲了第一声锣;下午五点下班,好比收工鸣金。该做的报表,我做得比绣花还仔细;该汇报的进度,我踩着点往领导办公室跑。下了班,我一头扎进健身房,跑步机上跑得气喘吁吁;周末跟着老钓友去护城河钓鱼,鱼漂动一动,心里的疙瘩就松一松。

就这么过了俩月,有天我在茶水间热饭,隔壁桌的小李突然凑过来:“杨姐,上次你做的员工培训方案,能不能借我参考参考?” 我这才明白,当你不把职场那点破事儿当全世界,世界反而会重新看见你。

抓 “关键人物”:职场破冰的巧劲儿

十五年职场摸爬滚打,我算是看透了,办公室里的小团体就像老母鸡带小鸡,总有那么一两只 “领头鸡”。可能是在公司熬了十年的老员工,也可能是跟领导能称兄道弟的红人。找准这些人,就像找到了开锁的钥匙。

市场部的小王刚来那会儿,被策划组的人晾在一边。我教他使了个 “拜师计”。瞅准策划组老张午休的空档,他端着两杯咖啡凑过去:“张哥,听说您当年单枪匹马谈成了 XX 项目,我手里这个客户跟您那会儿情况特像,您看这报价单,哪儿该使劲儿?” 老张推了推眼镜,原本板着的脸松了下来,烟灰缸里的烟头都忘了掐。

还有行政部的小赵,见着财务科的 “老佛爷” 李姐,老远就笑着打招呼:“李姐,您给新人培训的报销流程,我看了三遍,就是那个电子发票存档那块,您能不能再给我念叨念叨?” 没俩月,小赵的报销单再也没被打回来过,李姐见着他还会问:“小赵家孩子上幼儿园了没?”

人呐,都好为人师。你捧着真心去讨教,人家总不好把脸拉得比驴还长。这就跟老家串门似的,你带着二斤点心去,再冷的门也能敲开。

巧妙分化:破孤立的智慧

这些年调解过不少职场孤立的事儿,发现个有意思的现象:办公室里跟风孤立人的,大多是跟着瞎起哄。就像村口看热闹的,别人喊一声 “出事了”,他鞋都没穿好就往外跑。

记得有个新来的财务姑娘小周,刚来就被传 “打小报告”。后来一查,不过是她在例会上提了句 “差旅费报销流程可以优化”,结果被人添油加醋成了 “告黑状”。我让她做了件事儿 —— 把优化后的报销流程做成了操作手册,给每个同事都发了一份。没过多久,就有人找她:“小周,你这个自动计算模板,能不能教教我?”

最关键的,还得把自个儿练成金刚钻。销售部的老陈,刚调过来时,整个团队都防着他抢客户。他也不辩解,天天泡在客户那儿,笔记本上记满了哪家企业几点开会、老板爱喝什么茶。三个月后,业绩榜单上他名字后头的数字,比别人都大一圈。庆功宴上,平时不搭理他的同事,都端着酒杯过来套近乎:“陈哥,带兄弟两把?”

职场这地儿,说到底还是拿本事说话。你把活儿干得漂亮,就像在院里点了盏大灯,黑夜里自然有人寻着光来。往后再遇上被孤立的事儿,别慌别乱,先稳住自个儿的心,再找准关键的人,最后把活儿干出彩。等你熬过这阵儿,回头看,那些孤立你的事儿,不过是路边的小石子,绊不倒你往前走的路。

错乱漏章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