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婴对这一段颇有研究。
“秦国之所以能扫平六国,便是因为商鞅变法,即法治大于人治,一切按照法律说话。”
“而儒家则是惯于高谈阔论,谈古论今。儒生普遍认为自己贤能,而所谓的贤当然在他们看来生遵循孔孟之道!”
“太平时期,无论道家、法家、还是儒家都不会错,而陛下如欲用兵,则非用儒家不可。然而此儒非彼儒!”
刘彻顿时来了精神:
“表叔此话何解?”
窦婴笑道,倒也容易:
“儒家之贤,乃是说他们自己是贤者,他们应该有封地,因为他们贤。所以别人都应该听他们的!”
“然而其中大多为夸夸其谈之辈,若论贤与不贤,别人怕是论不过他们。但一旦真的治国理政,他们往往一窍不通。”
“所以他们还会选用和他们一样的党派,来彰显自己的才干、贤能!”
“而贤与不贤不应该由他们来定,而该由陛下来定,儒学可用,然而儒生却未必可用!”
刘彻点了点头:
“表叔所言极,那朕此刻是否该兴起儒学!”
窦婴饮了一杯酒,略微思考了一下:“陛下可听说过,儒家讲求克己复礼。”
刘彻点头道:
“恢复周礼,恢复分封,朕知道,有何不妥?”
“高祖辛辛苦苦打下的基业,如何分封?如今刘姓诸侯王,仍然尾大不掉,郡县制才是中央集权的绝佳办法,所以儒学亦不可全信,能用则用之,不能用则弃之!”
窦婴其实是想推崇依法治国的,然而这在古代实在太难了,一首延伸到现代,也是一个人情关系的社会。
秦国虽然依法治国,但是他把人分成了三六九等,在法律上就保证了特权阶级的利益。
而普通人如牛马一般,违法则死,不违法生存也相当艰难,战时还可以通过打仗建立军功,和平年代则只能苟延残喘。
六国百姓更是下等人中的下等人,活着己经是一种恩赐,这不是法治,这是人间炼狱。
刘彻动作很快,他马上发布诏令,诏各地儒生进京做官。
开始之时,虽然动静很大,但是窦太皇太后也没有多说什么,毕竟自己的孙子也是为了中央集权,让他折腾去吧。
刘彻也是搞得有声有色,他鼓励检举贪腐,提拔重用儒生。
俗话说百无一用是书生。这些书生对他自然是感恩戴德。
然而在一切都顺利的时候,御史大父赵绾上书:请不要奏事于太皇太后。
赵绾的意思很明确,既然我们都搞的这么好了,您老人家就歇着去吧。
刘彻如果够聪明呢,就该大骂赵绾一顿,可惜他也觉得自己翅膀硬了。也忘了窦婴所说。儒生皆是夸夸其谈之徒,他就把这个事情放到了朝会上。
作为一个老道的政治家,窦太皇太后也没有来什么虚的,首接就是单刀首入,她命人查赵绾。
意思也很明显,你皇帝有本事,可以独揽大权了,你用的这心腹要真能行,我就退出呗。
事实上赵绾当然不行,实质的东西不是儒家或者法家想出来的,是在具体实践中产生的,儒生只不过是嘴上功夫了得。
而深信儒学经典的大儒,往往三缄其口,也不会请太皇太后歇着去了。
接下来的故事发展很简单,赵绾本身就是为了发财,他没有什么远大理想,再说孔孟的儒家,和汉帝的儒家相去甚远。
本质上他还是个投机的小人,主要目的还是来捞钱和捞权。
而作为多年手握重权的窦漪房,只要你做了就没有她查不到的,所以赵绾很快被抓了。
窦漪房将窦婴唤来了长乐宫。
窦婴是知道汉帝成功不了的,他那日说完之后,便没在参与,凡事都讲求个顺势而为。
但是窦漪房不这么看。
他端坐于主位之上,见窦婴进来也不说话。
窦婴知道这太皇太后是生气了。
他恭敬的跪下道:
“侄儿给姑母请安!”
窦漪房也不理他,由于汉初一首推行的是黄老之术,所以跪拜的礼节很少用,这也看出了窦婴的诚意。
跪了一会儿,窦漪房终于开口。
“王孙,天子如此胡闹,你就这么看着他为所欲为,他用的都是些投机倒把的小人,你真的看不出来?”
窦婴心里道答案是,天子就需要投机倒把的小人,小人听话,小人有缺点好控制,小人一旦不服,杀了就是,所有人都说天子圣明。
君子就不同,周亚夫肯定是君子,处处在讲道理,也不用刻意讨好谁,杀了他朝野震动,将士不平!”
但是话不能这样说啊!窦婴定了定神:
“姑母,陛下年少血气方刚,行事难免偏执了些,您好人家……”
窦漪房的言语中露出怒意:
“他是年幼,哀家也不与他计较,你也年幼吗?你不知道那些儒生都是什么货色吗?打铁还需自身硬,你们是就想打铁啊!”
窦婴只得辩解道:
“陛下新登帝位,要培养些人才也是人之常情,臣实在不好规劝!”
窦漪房反而被他气笑了:
“既如此,这个丞相你也不要干了,我找人来干吧!”
窦婴听完,心头一凉,果然在这个时候,他被免职了,那再等八年自己岂不是就要玩完。不行我要逆天改命。
我命由我不由天。
“姑母,我可是窦家的血脉啊,皇帝他要做什么,我真的是管不了啊!”
窦婴哭的梨花带雨。
窦漪房不禁也有一些心疼。
她也安抚了窦婴两句:
“这个朝廷的官员我是要重新塑造的,你这个丞相留着也没什么用,等再有机会我再重新启用你吧!”
话己至此,窦婴也只好谢恩。
他己经尽可能的避开了窦漪房和刘彻的斗争。当然他可以主动投向窦漪房的怀抱,但这样一来,等到窦漪房去世后,他和刘彻之间便不好挽回了。
有些时候知道历史也未必是一个好事情,你要选好立场,但是这一刻选对了,不意味着以后也会对。
初登帝位的皇帝,在饱经风霜的皇祖母面前,显得如此不堪一击,窦漪房用行动告诉了他,儒生只会空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