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山遗脉的铁血江山路

第33章 朝堂舌战定招安 御笔亲封忠义军

加入书架
书名:
梁山遗脉的铁血江山路
作者:
在大学
本章字数:
3688
更新时间:
2025-07-08

建炎三年十一月初五,紫宸殿宋高宗赵构坐在龙椅上,望着丹墀下争执的群臣,眼中布满血丝。昨夜金兵破恩州的急报,让御案上的《千里江山图》卷轴都染上了一层阴霾。

“陛下,”张浚出列奏道,手中展开一卷泛黄的竹简,“此乃王焕将军带回的《飞虎寨军纪实录》。其军中有‘三大纪律’:不扰民、不犯商、不劫义士,更在济州城外设粥棚救济灾民。寨主赵虾仁自耕自屯,兵器甲胄皆由山寨铁匠打造,与金兵作战十余次,从未劫掠百姓。”

“张中丞又在为贼寇张目!”秦桧越众而出,紫袍玉带在晨光中熠熠生辉,“据黄文炳所奏,赵虾仁与金兵勾连,此等叛逆之徒,岂能招安?”

“秦相何凭无据!”岳飞按捺不住,铁甲叶碰撞着发出清响,“末将己遣亲卫潜入济州,见飞虎寨竖起‘忠义抗金’大旗,闻其部与金军小股部队有过至少三次战斗,斩获颇丰。王焕将军被俘期间,赵虾仁以宾客之礼相待,释放降兵时还赠予三日粮草,此等胸襟,岂是叛逆所为?”

“岳将军,”秦桧冷笑一声,“你可知私通匪类该当何罪?赵虾仁若真心抗金,何必盘踞水泊,抗拒王师?”

“秦相此言差矣!”王焕上前,左臂的绷带渗出点点血迹,“末将兵败被擒,赵虾仁亲解其缚,言‘我等抗金不分彼此,岂能效朝廷自相残杀’。其军中有林冲之子林啸、阮氏三雄及朱武等后人,皆系忠良之后,因不堪朝廷苛政、金军抢掠才聚义水泊。若朝廷开诚布公,许以抗金之职,末将愿以全家性命担保,飞虎寨必为朝廷前驱!”

他从怀中取出一封信笺,由内侍呈上:“这是赵虾仁托末将带回的《忠义书》,愿率全寨弟兄听候调遣,只求朝廷勿以草寇视之,共复中原。”

赵构展开信笺,赵虾仁的字迹带着一股刚劲:“某本布衣,逢乱世聚义水泊,非为割据,实乃金兵肆虐、朝廷无暇北顾之际,暂借梁山泊天险保境安民。今闻陛下有意抗金,某愿率千余弟兄,为前驱破敌,首捣黄龙,迎回二圣。但求朝廷赐‘忠义’之名,许我等戴罪立功,则虽肝脑涂地,在所不辞。”

“首捣黄龙,迎回二圣……”赵构喃喃自语,手指无意识地着案头的玉镇纸。这八个字如同一把利刃,刺破了他心中苟安的迷雾,却也勾起了难言的隐痛。

“陛下!”秦桧急步上前,“赵虾仁此乃借‘忠义’之名邀功,其心可诛!若授以兵权,他日必成第二个杨幺!”

“秦相未免杞人忧天,”张浚驳斥道,“当今天下,能战之兵十不存一。飞虎寨历经数战,战力强悍,又熟悉江淮地形,正是天赐的抗金力量。若拒之门外,怕是真要逼其与金兵联手了!”

此时,内侍再次入内,声音带着颤抖:“陛下,金兵己破济南府,知府刘豫献城投降,敌军正沿运河南下!”

“刘豫降金?”赵构猛地起身,龙袍扫落了案上的茶盏,瓷片碎裂声在寂静的大殿中格外刺耳。刘豫曾是他亲点的济南知府,如今却成了第一个降金的封疆大吏。(历史上的刘豫原为北宋济南知府,1128年杀抗金将领关胜降金,逐步获得金朝信任。1130年,金太宗册立其为皇帝,国号“大齐”,定都大名府,后迁都汴京。刘豫以“膺受天命,扶汉中原”为旗号,但实际完全听命于金朝。)

岳飞扑通跪倒,铁盔磕在金砖上发出闷响:“陛下!事急矣!若再犹豫,江淮危殆!末将愿亲往飞虎寨宣旨,若赵虾仁有二心,末将提头来见!”

王焕紧随其后跪倒:“末将愿为副将,随岳将军同往!”

赵构望着殿下主战派将领们坚毅的面容,又看向秦桧那张写满“苟安”的脸,心中终于做出决断。他深吸一口气,声音带着前所未有的坚定:“传朕旨意:

其一,济州飞虎寨改编为‘忠义军’,隶属江淮宣抚司,赐‘忠义’大旗,朕御笔亲书‘忠贯日月’金匾;

其二,任命赵虾仁为忠义军统领,官拜武义大夫,赐银印一颗;另着内侍省押班太监冯益为忠义军监军,协调忠义军与朝廷联络事宜;

其三,王焕降职为副统领,戴罪立功;

其西,黄文炳、刘光世临阵脱逃,构陷忠良,革去一切职衔,流放琼州,即刻启程,不得延误!”

“陛下圣明!”岳飞、张浚等主战派齐声叩拜,王焕更是老泪纵横,伏地不起。秦桧脸色铁青,张了张嘴却在赵构冰冷的目光下缓缓退后半步,袖中的玉扳指被捏得冰凉。

当消息传往济州时,赵虾仁正站在梁山泊的瞭望台上,望着北方天际的烽烟。朱策捧着一卷《武经总要》走来,书页间夹着一片红叶:“寨主,朝廷的使者己过淮河,按行程算,三日内必到山寨。”

“三日么……”赵虾仁接过红叶,指尖划过叶脉的纹路,“告诉阮通,把水寨的‘忠义’旗换下来,换成新的。再让林啸整肃军容,让朝廷使者看看我们的军容。”

夕阳下,旧的飞虎寨大旗缓缓降下,一面绣着“忠义”二字的新旗在风中冉冉升起。

错乱漏章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