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生克与泄侮

第015章 百草堂

加入书架
书名:
五行生克与泄侮
作者:
口天十女乔
本章字数:
4874
更新时间:
2025-06-19

几天后的一个下午,奶茶店难得的清闲。

苏棠拿出新买的焖烧杯和小量杯。

这是她利用空余时间偷偷练习的私密角落。

她把炒麦芽(甘、黄,土)、灯心草(淡甘微苦,白,金)、切碎的五年陈皮(辛、甘、微苦,黄褐/棕黑,土/水)按比例混合好,加入滚烫的开水。

清润微甘,带着淡淡果香和陈皮的微辛气息在杯口氤氲开。

这是她根据笔记思路调的脾胃调养小茶饮:麦芽(土)为主,健脾开胃;

灯心草(金)清肺热以防土壅生火;

陈皮(土/金/水)理气燥湿兼有润下作用,调和整体。

她刚喝了两口,一个穿着藏青色立领夹克、气质沉稳的老先生推门进来。

他环视一周,目光落在苏棠放在桌上的那个还在冒热气的焖烧杯上。

“姑娘,你自己煲的茶?”

老先生点了一杯柠檬水,看似随意地问,眼神却带着审视的意味,“陈皮、麦芽,还有点……灯心草?嗯…有意思的组合。”

他报出了原料的名字,甚至连灯心草这种不起眼的配料都认出来了。

苏棠心中一惊:“您…对草药有研究?”

老先生抿了口柠檬水,淡淡一笑:“以前在药材公司干过几十年,天天跟药材打交道,鼻子还算灵。”

他顿了顿,看着苏棠坦然而探究的目光,多了几分兴趣,“这搭配挺对路子。现在人脾胃压力大,油腻甜食多,又少不了熬夜上火。你这点子东西,温而不燥,清而不寒,正适合饭后消食解腻,也照顾了点心神不宁。”

这番话虽没提五行,但字字句句都与苏棠心中默想的“健脾、清虚火、理气、通下”五行流转逻辑暗合!

“谢谢您指点。”

苏棠诚恳地说,这是她第一次遇到能理解她思路的外人。

老先生摆摆手:“算不上指点。就是看你这搭配,心思挺活络。不过……”

他话锋一转,表情变得认真了些,“小姑娘,你这东西效果再好,也只能算‘养生饮品’。真遇到什么复杂点的身体问题,还是得找正经大夫看。自己琢磨归琢磨,可别轻易给人‘开方子’,免得耽误病情或者好心办坏事。”

他言辞恳切,带着长者对晚辈负责任的不认同感,但也认可了她的观察力和材料认知。

苏棠心头一凛,点点头:“我明白的,就是自己看看书,学着调理下身体,不敢乱来。”

老先生的提醒非常现实:能力的界限在哪里?

社会规则不会因为你的认知特殊而网开一面。

老先生见她听得进劝,神色缓和:“多学点东西总是好的。你要是对药材感兴趣,城南草药市场最里面,巷子拐角有家老店‘百草堂’。林老太开了几十年,东西地道,人也是个老药罐子,懂的比我们这些跑腿的多。你可以去那边看看,买点干货,跟她聊聊也行,老太太喜欢有心的年轻人。”

他掏出钱包付了水钱,“快下班了吧?路上小心。”说完便离开了。

“百草堂?林老太?”苏棠记住了这个名字。

这或许是一个新的窗口。

周六,苏棠再次来到草药市场,找到了那个隐蔽巷角的“百草堂”。

店面不大,门匾古旧,里面光线略暗,却弥漫着一股陈年、混合但和谐的药香。

高高的深色木药柜占满了一面墙。

柜台后,一位头发花白、戴着老花镜、穿着斜襟布衣的老太太正慢悠悠地用戥子称量着一种深褐色的根须状药材。

这应该就是林老太了。

店里没有其他客人。

苏棠走进去,声音轻柔。“您好!”

林老太抬眼,从眼镜上沿打量着她:“姑娘要点什么?煲汤还是泡水?”

声音带着一点南方口音,透着阅尽沧桑后的平静。

苏棠的目光在琳琅满目的药材上扫过。

店里药材的品质明显比外面地摊的更精致,分类也更清晰。

她看到了自己熟悉或笔记上记载的:枸杞、红枣、桂圆、乌梅、酸枣仁、茯苓、莲子、灯心草、炒麦芽、生麦芽(区分摆放)、不同年份的陈皮(三年、五年、十年各自罐装)、甚至像酸梅汤常用干山楂(赤,酸甘)、洛神花(深紫,酸)等也陈列其中。

她没有立刻说要买什么,而是指着柜台旁边一罐深紫红色的干花问道:“奶奶,这个是洛神花吧?颜色真漂亮。”

林老太放下手中的戥子,眼神柔和了些:“对,也叫玫瑰茄。酸酸的,泡水颜色比红宝石还好看。清肝火、降血脂,夏天喝最好,加点冰糖就好喝得很。”

她显然对药材的特性、适用场景非常熟悉,而且很乐意介绍。

苏棠顺势拿起旁边的玻璃罐:“十年陈皮!味道肯定很香醇了。上次有位老师傅说年份长的陈皮燥性少了,化痰理气更润。”

林老太笑了,脸上皱纹舒展开:“对,行家话!新皮燥性大,治风寒感冒咳嗽猛药;放久了,那股子‘火气’退下去,甘醇温润的感觉就出来了,更擅长梳理中焦、化解痰湿之郁,就是费工夫啊。”

“那您这里……有没有颜色偏黑一些、入肾的药材?”

苏棠试探着问,这是笔记里比较难找的一类,“比如熟地?玄参?”

她之前只在市场见过成捆的未经炮制生地黄(色黄褐),还没找到炮制好的熟地(需九蒸九晒,色黑)。

林老太眼里闪过一丝惊讶,仔细看了看苏棠:“熟地啊……倒是有一些,自己做的。你是懂点药性的人?”

她从柜台下一个不起眼的小木匣子里拿出几个黑亮的、油润的熟地切片,“好东西,费心做的,贵一点。养肾填精,精髓足了,头发也黑亮,腰腿也有力。不过这东西滋腻,单独吃可不行,通常要配点陈皮或者茯苓来帮助消化掉。”

这正是伍组方笔记里常强调的“佐使有度”!

补肾水(黑)之品常滋腻,需配健运之土(甘/黄)或理气之金(辛/白)疏导,防止“水盛土湿”的新问题!

苏棠像发现宝藏一般,兴奋而真诚地说:“奶奶您懂得真多!我是买了本老书自己在瞎琢磨,就觉得您这里东西好,分类也清楚,讲得也明白。”

林老太看着苏棠眼中不掺假的求知欲,加上她刚才问的问题点到了关键,语气更温和了:“瞎琢磨不怕,知道东西怎么用就好。书是死的,人是活的。关键要会用,用得合时合体。”

她拿起一块深青色、切片干燥的藤状物递过来:“像这个络石藤,书上都说通络止痛,治风湿关节痛。但老太太的经验告诉你,肝火旺的人脖子僵硬疼,用它煮水,加上一点白芍,效果就快。道理嘛……火一清,筋自然就松了。要是不问清楚,你照书上说的拿来泡脚祛湿,那就瞎用了!”

苏棠听得连连点头,这简首是笔记的实践注解!

错乱漏章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