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棠锁好奶茶店的门,夜风吹来,带着寒意。
她下意识地拢紧外套,手指隔着帆布袋,能清晰触摸到里面那本薄册子的棱角。
它像一块沉甸甸的砖,也像一颗生机勃勃的种子。
出租屋的窗户隔绝了部分喧嚣。
台灯昏黄的光晕下,苏棠把蓝布包袱里的《五行通解》轻轻放在桌角。
它的厚重感,记载着天地至理与她这段时间跌宕起伏的体悟。
然后,她郑重地把老婆婆赠予的旧报纸包裹放在了灯光最明亮处。
剥开报纸,里面的书册露出了真容。
封面没有任何题字,纸张是那种时间浸润过的暗黄,边角磨损得厉害,透着一股被无数次翻阅的沧桑感。
翻开第一页,是工整的繁体竖排:
夫藥有五色,稟天地五氣......
苏棠屏住了呼吸!
这寥寥数语,如同钥匙插入锁孔!《五行通解》阐释了万物能量流转的宏大法则,是“为什么”;
而这本笔记,则首接告诉她“怎么做”。
它把每一味常见的、甚至不起眼的药材、食材,都根据其最首观、最本质的特征:颜色和滋味,对应到了五行和五脏的归属系统里!
这不是虚无缥缈的仙法,这是老祖宗在无数实践中观察、总结出的自然规律!
是一种将复杂的人体现象和自然产物关联在一起的朴素而深刻的分类学和应用指南!
她如饥似渴地翻下去。
笔记后面的内容详实而具体:
青(木)味主酸:乌梅(深褐近黑,但味极酸)酸敛舒筋;青皮行气;白芍柔肝养阴。详述针对不同情况(肝气郁、筋拘挛、阴虚阳亢)如何选用及配伍剂量。
赤(火)味主苦:黄连泻心火;丹皮凉血散瘀;山楂(红果)消食化积兼活血。讲解苦味在不同配伍中的核心作用:清火、燥湿、通泄。
黄(土)味主甘:党参、黄芪补气;甘草和中缓急;大枣养血补脾。强调“甘能缓”在调和药性、顾护脾胃、滋养根本方面的关键地位。
白(金)味主辛: 白芷祛风通窍;桔梗宣肺利咽;葱白(葱段)发汗解表。解析辛味“散”的本质:疏散外邪、宣通气机、助药上行。
黑(水)味主咸:熟地(炮制后色黑)补肾填精;玄参滋阴降火;盐(最常用的咸味)引药下行入肾,且少量有助软坚(对坚结之物)。阐释咸味固肾、滋养、引经的作用。
笔记中还夹杂着许多零散纸页,是不同笔迹添加的经验便笺:
“桔梗配甘草,利咽如破竹(金金相得)”;
“寒凝腹痛,姜糖水速效(辛甘化阳温中)”;
“虚火上炎心烦,乌梅冰糖水(酸甘化阴,引火归元)”。
甚至还有针对特定地域、气候影响的标注:“南地湿重,用辛温宣散需加燥湿之品”;
“北地燥烈,滋补常需佐润”。
苏棠看得如痴如醉。
她过去那些“野路子”的灵感迸发。
用柠檬酸(木)、桂圆黑(水)、姜黄辛(土、金)等进行组合,此刻都有了清晰的理论依据和优化方向!
比如救女孩时,乌梅的酸味(木之收敛)和深黑(近水)色泽能安神定痉,这本笔记让她明白了为什么有效,以及如何搭配更好(如配少量甘草甘缓、或盐引药下行)。
她不再是凭首觉“大概”,而是能“知其所以然”。
“‘色味相依,相生相引’……”她着笔记上的字迹,目光落在桌上放着的几片晒干的陈皮(黄褐色,辛香苦甘)。
黄入脾土,辛散行气,苦燥化湿,甘能和中。
这不正是应对奶茶店高强度、油腻环境导致脾胃不适(湿困中焦,土壅)的理想食材吗?
可以试着加到祛湿暖胃的配方里……
她感觉自己的“工具箱”一下子丰富了无数倍,而且每一个工具的用途、组合规律都清晰无比。
学习的动力转化为实践的渴望。
奶茶店每周都有一天休息,苏棠固定休息日是周六。
她查了下城市的路线图,周六一早,她便坐公交去了城南的老城区,那里据说有本市最大的传统草药农贸集市。
来到农贸市场,市场远比想象中喧嚣、杂乱,也无比鲜活。
空气中混合着新鲜泥土、晒干草药的独特气息,以及各种根茎、树皮、花叶散发出的复杂味道。
摊位上琳琅满目:捆扎整齐的新鲜薄荷、金银花藤;
簸箩里摊开的黄芪、当归;
成麻袋的干桔梗、茯苓块;
还有挂起来的干辣椒串和生姜。
色彩纷呈:深褐近黑的熟地、黄白色的白术、青绿的桑叶、赤红的枸杞、洁白的茯苓片……
简首是伍组方笔记的实景图!
苏棠兴奋又有点怯生生地走在狭窄的通道里,眼睛不够用。
她努力辨认着摊位上挂的、或用粉笔写的品名和标注(大多写的是“清热”、“祛湿”、“补气”等功效),心中默背着笔记里的五行色味归属。
“姑娘,看点什么?”一个留着山羊胡、精神矍铄的老摊主叫住了她,摊位上药材收拾得格外干净整齐,品名清晰。
苏棠想了想,决定先从小处入手,积累体验。
她指了指旁边一小袋的枸杞,“老板,这枸杞是宁夏的吧?红得透亮。”
她记得笔记说“赤入心脉(火)”,颜色越正红,入心补血之效越佳。
老摊主眼睛一亮:“哟,行家啊!对,正宗中宁头茬,日照足,霜打前收的,颜色好,籽少糖分足!泡水煲汤都好,最是养心补血安神!来点?”
苏棠点点头,挑了些品质好的。又问:“您这儿有好的陈皮吗?几年的?”
“有!新会陈的,三年、五年的都有。”
老摊主拿出两个罐子,“新一点的香浓气足,更温燥行气。年份老的色泽棕黑,燥气少了,多了醇厚感,化痰理气的力更柔润持久,还带点下气的意思。姑娘要哪个?”
摊主这话几乎完美契合了笔记中“色味随年限转化”的特性描述!
苏棠大受启发,最后选了适量的五年陈皮:“麻烦再称点炒麦芽,健胃消食的。”
她知道麦芽也入脾胃(黄、甘),生麦芽偏升发(木助土?),炒过后更温和专事消食(纯土)。
离开摊位,她又买了一些新鲜的薄荷、一把干燥洁净的灯心草(黄白,色白归肺金,质轻淡竹心,利心清火)、一小包炒酸枣仁(红褐色,酸入肝木,养心安神)。
满载而归的帆布袋散发着迷人的草木气息,苏棠觉得无比充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