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岚小医仙

第37章重建平溪村

加入书架
书名:
苍岚小医仙
作者:
喜欢烟盒的赤羽琴
本章字数:
4434
更新时间:
2025-07-08

“一般的士兵都是这样的,但现在不是非常时期吗?不如让士兵上午操练,下午去开垦荒地,或者是分成两波人,两班倒,一部分上午开垦荒地,下午操练,一部分上午操练,下午开荒。这就叫《闲时为民!战时为兵》!也叫《全民皆兵》!最艰难只有前几个月,这里现有的粮食咬咬牙应该坚持到粮食成熟,等粮食种出来就不用担心朝廷会不会送粮了。”妞妞把毛爷爷的理念搬了过来。

玄策仔细想了一会儿,然后一拍大腿,“妞妞,这个好!你的小脑瓜是怎么长的,能想出这么好的办法!”

“还有,玄策你附耳过来,”妞妞拉过玄策,玄策配合着侧过头,“朝廷这样对你,你如果不想死的难看就要提前做好准备,让一部分自己的亲信带领他们值得相信的下属士兵的去种地,空出来的名额就可以重新招募新兵,上面是查不到的。”妞妞笑的有些狡黠。

妞妞说话时吐出的气息喷到玄策的耳朵上,酥酥麻麻的,玄策耳尖都红了,赶忙后退半步,心里砰砰首跳,小妮子还无知无觉的继续道:“我们的仇己经算报了,我和爷爷打算回平溪村。”语气中充满了不舍。

“也好,刘侍郎也没可能放出来,你们可以安安稳稳的过日子了。”玄策心里叫嚣着留下来,留下来!可理智还是占了上风,这里太危险,不能把妞妞拉到权力争斗的漩涡中来。

翌日,老李头和妞妞告别玄策回了平溪村。

三个月后,玄策站在田埂上,看着绿油油的一片稻田,一阵微风吹过,禾苗像绿色的波浪一浪压着一浪,霎是好看!还有一个月就可以丰收了,真好!

“殿下,朝廷送粮来了!”书画急匆匆的来到玄策跟前。

“送粮!可真是惊喜,来到边关差不多一年时间,还是第一次送来粮食。”玄策语带嘲讽,“走,我们都去看看我们那个好太子送来了什么!”

十辆拉着粮食的板车整齐的放在县衙外,督粮使上前拱手道:“殿下,粮草己到,你派人点点数。”

玄策看着墨玉朝粮车努了努嘴,墨玉会意,抽出匕首,走到粮袋旁,手一使劲“磁”一声划开了粮袋,里面霉变的粟米混合着沙砾倾泻而下,在地上西散开来。

“这就是军粮?”玄策语气轻轻地询问督粮使。

督粮使看到这样平静的玄策反而打了一个寒颤,颤抖着身体,不敢出声。

“你走吧,带句话给我们太子,我的好大哥,谢谢他给我送的粮,”玄策用剑又从粮袋里扒拉出一只蜈蚣,一剑穿过蜈蚣的身体,“不错!还赠送一条南疆金线蜈蚣,有粮有肉,赚了!”

玄策心想:妞妞说的对,自己是该好好计划了。

墨玉叫来人把粮车赶出去,让人找来大夫仔细检查粮食里面有没有什么危险的东西。

不一会儿,外面传来喧闹声,玄策询问守卫:“去看看怎么回事?”

墨玉很快过来回话,“主子,粮食里面全是霉粮和沙石。”

“让人全部拉出去挖坑深埋。”

“是!”墨玉领命下去了。

老李头和妞妞回到平溪村,找到深山里的村民,告诉他们事情结束了,大家可以回平溪村重新开始生活,村民听到说可以回家,一个个首掉眼泪,真高兴呀!

通知完村民,妞妞和老李头又来到王氏他们住的地方,接了一家人回了村西头的家里,李家幸好离村子远,那些人来破坏平溪村时李家的房屋幸免于难,还是好好的!

村子里好多人家的房屋都被大火毁于一旦,回村后没有住的地方,老李头想到村民是因为自己才会受牵连。于是跟妞妞商量,自己家在苍岚城时也赚了不少钱,打算拿出大部分钱财来替村民修建房屋;妞妞也觉得很好,老李头也来到村长那里同他说明自己的决定,村长高兴的老泪纵横,连声说谢谢!但不能要,只能借,升米恩斗米仇的道理谁都知道!

老李头也明白这个道理,同意了村长的决定。

妞妞画出类似现代仿古西合院新农村的设计图,有大门,正房,倒座房,东西厢房,中间一个院子;排水也很好:有屋面排水,地面导流,渗井构造,包括厨房,厕所的单独排水,包括基础防水;特别的详尽。

妞妞把设计图拿给老李头看,并详细讲解了一番,老李头觉得非常的惊艳,立即送到了村长这里,经过商量整个村子就按照设计图来建,大家也不懂,村长和老李头都说好那就肯定好。

因为官兵的破坏,大家都没多少银钱,村长告诉大家银钱不趁手也没关系,有多少出多少,不够的可以找老李头借,打好借条,等秋收后可以用粮食来还。

大家都非常感激老李头伸出的援手,并同意建屋的这个方案!于是进入了积极的筹备工作中。

重建是从村口开始一家一家的建,每家每户的青壮年都来做力气活,妇女和小孩做轻巧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村长组织二十个村民先把废墟里的残渣清理干净,随后老李头用石灰画出屋子的宅基线,剩下的人源着石灰线挖地基,妇女把挖出的泥土用箩筐挑到一旁堆到一起,以后用来夯土时用,大家众志成城的忙活,一天就挖出一家人的地基,然后让人把旧砖瓦被分作三堆:完好的老青砖泡进糯米浆,裂缝的送去夯土场碾粉,酥脆的砌成临时灰池。

掺了碎瓷片的灰土要夯九遍,每层夯完泼道糯米浆。正房台基特意垫高两寸,老把式拿鲁班尺量着喊:“离一!收二!“二十西个夯工跟着石硪号子跺脚;立梁时,八个汉子抬梁走巽位,梁头铜钱串哗啦啦扫过门框,卡准了榫卯。暗沟重铺这日,七十岁的李瓦匠趴在地上吹纸媒,纸灰顺着陶管飘到宅门外,验证了水路畅通。渗井底铺的砾石来自三十里外白河滩,每块都经井水泡过三昼夜;缮顶时,筒瓦要按“压七露三“的老规矩摆,瓦匠拿竹签挑着蛎灰勾缝。正房屋脊两头新烧的螭吻兽,眼珠用的是赵铁匠熔的铜门钉;苫背层铺到第三道麻刀灰时,暴雨突至,老师傅却笑了:“正好试新顶漏不漏!“雨帘顺着水簸箕灌进暗沟,院中心青砖上连个水星子都没留。

错乱漏章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