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香深宫处

第99章 策人满堂,志落人间

加入书架
书名:
浮香深宫处
作者:
一挽袖
本章字数:
2878
更新时间:
2025-04-30

六月二十,辰时初,阳光尚未全出,凤政堂外己人声涌动。

这是凤策设堂以来,首次举办“策人日”。

无籍、无荐、无门第的女子,只需持一纸书愿,即可入堂落笔。

不为录取,不为评优,只为一策之声——归于己手。

苏轻语站在堂前,看着晨风中走来的她们。

有人衣着朴素,鞋边带泥;

有人身披织麻,自乡村远来;

有人步履轻颤,却眼神清亮。

她们携带的不止是纸与笔,还有藏了多年、从未开口的志愿。

而今日,策堂的门为她们而开。

第一位入堂者,是一位年约六十的老妇。

她颤颤地执笔落座,纸未铺平,眼中却含着泪。

她轻声道:

“我年轻时写过一策,藏在柴房后面,从来没交出去。”

“今日想补交一张。”

苏轻语走到她身边,轻轻扶正那页纸,道:

“今日此堂,为你而设。”

“你的字,我替你收。”

随后,一名衣着破旧的小女童走进堂内,身后跟着父亲。

她攥着一页折皱的小纸,低声问:

“我字写得不好……也可以吗?”

苏轻语半蹲下来,摸了摸她头发:

“你愿写,那就最好。”

“愿你写下第一策时,知道你自己的志,是重要的。”

不到一个时辰,堂内百席满坐。

策人之日,不设题、不设评,女子们自选自写,所问之志五花八门:

“如何让城中夜市有女子摊位?”

“婚书之中可否记才志,不止家事?”

“策堂之外,可否设女学书堂?”

每一页,皆是真实之问。

每一笔,皆是她们第一次被允许说话的声音。

沈怀文站在堂外,与储君并肩。

他轻声感叹:

“从前我们评策三月,百篇难得真一策。”

“今日不过半日,这堂内处处是真。”

萧御辰微笑道:

“策风不在堂上,在人心。”

“她们愿说,便是凤策之始。”

而在堂后石墙之上,苏轻语命人设立“策墙一隅”。

将今日所收策文,悉数拓印挂墙,题名曰:

“无名百志。”

她亲笔写下一行:

“愿你们来日再写时,不再自称无名。”

同日晚间,策启院主录洛锦弦回堂,手中携七策真笔比对卷。

“策伪案”初审己得结果:

七策虽笔迹相似,然经三位书判、两位笔录官对比,确非一人之笔,而为一名策馆教习所授统一笔法所致。

即是说——并无伪笔,皆为真策。

凤后翻看卷宗,眼底神色不动,只低声问:

“那人,可愿为自己教的字道歉?”

洛锦弦轻轻笑了笑:

“她说,教她们写得像一点,是想让她们不那么容易被识破出身。”

苏轻语握着那一页纸,半晌无言。

她想起那位老妇曾说:

“我年少时写策,字太碎,连抄卷官都摇头。”

她再看眼前七策,每一笔字工整端正,如同习字十年之功。

她轻声道:

“她教得很好。”

她将此案正名入册,并在末尾题注:

“字若成一,不因伪而疑。”

“教者之心,志也。”

“她们不是伪,是太努力,才写得相似。”

当夜,长春殿前,凤后与储君并坐于灯下。

灯火柔暖,映照书案上最后一页策志铭文。

她提笔落下:

“凤策设堂,不为择优。”

“是为你——哪怕只此一生写下一纸之志。”

她放下笔,轻声:

“这一卷,可封。”

储君看着她侧影,轻声回应:

“封的是策章。”

“开的是世人心志。”

他们一同将此卷收入“凤策灯火誓卷”之后页,并命工匠于志碑堂设“志墙铭文”,于百灯之后,永刻百名策人之声。

六月将尽,凤策堂下,终于迎来第一场自下而上的策风。

这不是一场轰烈的变革,却是一片柔光。

从她们手中拿起的第一支笔开始,凤策便不再只是宫堂之事,而真正,落入人间。

(第九十九章·完)

错乱漏章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