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香深宫处

第90章 合章初启,问志无声

加入书架
书名:
浮香深宫处
作者:
一挽袖
本章字数:
2738
更新时间:
2025-04-28

六月初一,策堂风生,槐雨微凉。

清晨的第一道阳光斜照进凤政堂大门,映出案几上重叠的三卷章草。

今日,是凤策制度以来的第一次**“合章试案”**,亦是凤后与储君首次以“君后共评”的形式,共签一策。

三堂合署,由凤政堂、后策堂、策启院联合审理,以凤章之名设“合章初评”,试行联策章典。

苏轻语一早便到,素衣轻裳,眉目澄静。

她立于堂前,看着己布置妥当的合评席,指尖轻敲案面,眸光中有一种久违的沉思。

她并不忧虑评案的内容。

她所想的,是今日这一步,是否真能改变往昔百年策堂之中那根最旧最深的门槛。

而身旁的人——能否和她,一起将它踏平。

不久,萧御辰自策启侧门而入,衣袍未着帝冕,只随身披书锦,如往日共议时那般简朴随和。

他笑看她:

“你今日比我还早?”

苏轻语轻笑:

“若你是来帮我点灯的,那我得先把灯挑起来才是。”

他们并肩而坐,共阅首卷试策。

题为《民田归章制与策堂荐职问题》,为策启院新生之作,文中虽有稚嫩,却条理清晰,逻辑贯通。

苏轻语评曰:“笔触稳,然论据未全,惜在末尾未及策论之‘本志’。”

萧御辰补句:“策之本志,在于‘归心’,若能多述人情,则策章更厚。”

她偏头看他一眼,似笑非笑:

“你这是在评策,还是在评我?”

他回望她,眼中泛起笑意:

“我既评策,也问心。”

一席话未落,案后掌印官己奉来“合章印模”。

那是一方双刻石印,正面书“凤策”,背面为“君评”。

苏轻语执笔填印,两人同时落章,墨色齐并,如双凤展翼。

印章落定之刻,堂外策吏与史书师起身致礼。

这一刻,策堂上下皆知:

凤策进入真正的并堂之日。

不再以君后争权为题,而以“并志同行”为始。

当日傍晚,苏轻语回到长春殿,尚未卸袍,便收到了来自边郊女策院的加急函件。

函中附上一封信,署名“冉梨之妹,冉音”。

字迹娟秀,却每一笔都透着按压过的伤:

“我知姐姐之死非因诈名,而是代人书策。”

“那人如今为后策副录官,名‘傅筠’。”

“她曾夜入冉家,求我姐以其名书案,事败后,却反咬一口。”

“我无证,只求凤后——查。”

苏轻语静坐案前许久,心中翻起微澜。

冉梨之案,凤堂始终未敢提起,那是策堂设立以来第一件“案内冤死”。

而今,当年之策女己故,她的血,是否就该沉在那厚重的礼章纸背后,不被翻起?

她不信。

她握紧信纸,低声道:

“我不愿凤策堂上,再有人无声。”

当夜,她草拟密令三件:

一,命后策堂设“冉案重查小组”,由沈怀文为主案官;二,召见“傅筠”之职历及策卷原稿,调出笔迹比对;三,亲笔书《冉策记事》,拟列为凤志印堂“血卷之首”。

而东宫内,储君得知此案,未语,旋即下令:

“查傅筠当年案后晋升流程,所有人事卷宗,亲调。”

他明白,她今日之查,不止为一人雪冤。

是为所有未能抵达凤堂的人,开一扇窗。

是为策问之路上,那些沉默的人,留一盏灯。

深夜,苏轻语案前灯火未息。

她提笔写下:

“冉梨之死,问志无声。”

“可我愿,从今日起,每一篇策章落笔之时,都有她的名字在风中响起。”

这一夜,风起如歌。

策堂之外,天下女子策馆开始传阅《合章序言》,纷纷设“共书之席”,效仿“君后共评”,以双笔共书一策,愿以“并章之笔”,记下自己的问志之名。

(第九十章·完)

错乱漏章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