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香深宫处

第101章 灯火三名,风起旧案

加入书架
书名:
浮香深宫处
作者:
一挽袖
本章字数:
2778
更新时间:
2025-04-30

六月廿七,夜入三更。

宫城之中静得出奇,唯有凤政堂后庭,灯火未息。

苏轻语独坐石屏前,手执策刻之笔,案边铺展着三封纸页,字迹不一,却皆真切如初语。

这是她亲自选出的三名志人之名,要镌刻于凤策堂外第一石屏之上,作“志起纪名”。

第一名:林静

她以炭为墨,三问不入,终葬策志于草庐,死后策文飘入水渠,被一名童子拾起,转至后策手中,才得见天光。

苏轻语在她的名字后,刻下一句:

“字未识完,心己成志。”

第二名:苏绮

她出身宗脉,却因旧案被除名,从此隐姓埋名,不再书策,却在夜里偷偷教女童识字,于一纸扇面留下一句:

“策不见我名,然我犹在。”

她刻字时手指微颤,却终落笔于心:

“策有遗人,吾为其证。”

第三名:吴思兰

年仅七岁,书不成句,却敢言:

“愿卖果的婆婆有个棚子。”

她的名,她的策,不因技巧传世,而因一句“敢写”,被苏轻语刻入灯火之铭。

她写下:

“策为民志起,非官而专。”

三名既刻,苏轻语立于石前,静望片刻,才缓缓道:

“从今往后,不论这世上记不记得她们,策堂要记得。”

“记得她们说过的话,写过的字,和没有被允许说出的志。”

她转身命工匠覆灯烘印,一夜雕刻,三名初成,翌日便将立于凤政正堂之东侧,被称作:

“志人始名屏”。

同日,太后召宗议官与礼正三司,于寿安殿设“设纲再议”私会。

柳藏微呈出一页“凤策设堂草案·批裁页”,其中可见一行批文手迹,与东宫笔迹相近,略识为:

“既非为官,则立为志。”

“名不由堂,志可由人。”

太后轻声冷笑:

“他以为给她写下这句话,就能换来策堂自由。”

“却不知,这落印之笔,是她一生都不知的借名。”

宗议官一人试言:

“太后,若凤策真以东宫批设,那凤后之志堂之名,或可被回收……”

太后摇头:

“不。”

“我要她自己在朝堂上说出——她的策,不是她一个人立的。”

“她若真知此笔来源,她还敢再立一章?”

入夜,风雨将至,凤后于长春殿收得柳藏微转来第二页批文。

那是一张覆信笺,上题“密语留案”,其上短短两行:

“我知你想要一个‘只问笔墨’的地方。”

“若他人不能给,那我替你写下。”

落款未署名,字迹却分明是——萧御辰十年前之手笔。

她指尖缓缓纸页,忽觉鼻间微酸。

那一年,她刚入策馆,遭三拒西退,一句“女子之名难入策”险些断了她的志。

她从未知道,在那之后,他己替她写下了开门的字。

她坐于案前,望着灯火轻摇,脑中浮现十年前那个藏在暗角、咬着唇却不肯低头的自己。

风雨未至,泪光己生。

门外脚步轻响,萧御辰入殿,看见她仍未就寝,只问:

“今日……信到了?”

她未答,只起身,轻轻走到他身前,将那纸信递予他。

“原来,是你。”

他接过信,轻笑了一声,未否认,也未多言。

只道:

“那时候你说,‘若有人替女子写一策,我愿替他守三年灯火’。”

“我不信你真会替谁守三年。”

苏轻语静静望他,眼中潮意未干,轻声而笃定地道:

“我愿替你,守一世。”

“但你——也要记得。”

“你这一笔,不只是替我。”

“你是替天下千万女子,写下了第一道门槛之外的光。”

她话未落,忽有风起,雨落帘前。

他抬手揽她入怀,低头轻吻她额间:

“那光,我只为你点。”

“如今你己点起千万灯,我……愿做最后那一盏。”

(第101章·完)

错乱漏章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