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思苑内,一灯如豆。
窗外夜色沉沉,屋内却弥漫着一股淡淡的药香和书卷的墨气。
沈知微屏退了旁人,只留清溪在侧替她研墨。
书案上,摊开着几本泛黄的医书,还有一些散页,上面是母亲娟秀却有力的字迹,记录着各种药方和心得。
自那日父亲试探之后,沈知微便意识到,仅仅依靠重生先知和心计,还远远不够。
在这个人命如草芥的深宅,她需要真正能自保的手段。
母亲留下的这些医书,尤其是那些关于药性、毒理的部分,便是她最大的依仗。
她拿起一本《药经注疏》,凝神细读。
古文晦涩,术语繁多,饶是她两世为人,也颇感吃力。
但她并未气馁,一字一句地揣摩,遇到不解之处,便翻阅母亲的手稿注解,或是在空白册子上记下疑问,留待日后查证。
她的重点,放在了毒物辨识、药性相克、常见毒药的症状解法以及验毒之术上。
这些,才是最实用的保命知识。
清溪在一旁安静地研墨,看着自家小姐专注认真的侧脸,烛光在她眼中跳跃,映出一种与年龄不符的沉静与坚韧。
时间在寂静中流淌。
沈知微的笔尖在纸上沙沙作响,记录着要点。
“乌头,性大热,有大毒,主治风寒湿痹,亦可致人心悸、呼吸艰难……”
“断肠草,叶似芹,根似葛,误食则腹痛如绞,呕吐不止……”
她看得极其投入,仿佛要将书中的每一个字都刻入脑海。
忽然,她的目光停留在母亲一份手稿的末页。
在几味看似寻常的草药配伍旁,母亲用极淡的墨迹,以一种不易察觉的符号做了个标记。
那符号……她从未见过。
旁边还有一行极小的蝇头小字注解,语焉不详,似乎在暗示这几味药草合用,会产生某种意想不到的效用。
沈知微的心微微一动。
母亲的手稿中,似乎隐藏着不少这样的“秘密”。
她仔细将那处标记和注解誊抄在自己的笔记上,心中对母亲的敬佩又添了几分,同时也多了一丝疑虑。
母亲精通医理,甚至可能……涉及毒术。
这与她记忆中那个温柔慈爱的形象,似乎有些出入。
纸上得来终觉浅。
几日后的一个午后,沈知微借口要亲自打理母亲留下的一些花草,让清溪去小厨房取些草木灰和淘米水。
趁着这个机会,她将前几日让清溪借口调理身体、从济世堂少量购入的几味普通药材,以及一些厨房常见的物事,悄悄带回了房中。
房门紧闭,清溪守在外面。
沈知微将几片颜色鲜亮的夹竹桃叶放在白瓷盘中。
医书记载,此物有毒。
她凑近细嗅,一股淡淡的、略带苦涩的气味。
又取来一颗微有发青的土豆,切开一小块,观察其颜色和断面。
书上说,发芽或发青的土豆,含有龙葵素,亦有毒性。
还有几颗苦杏仁,她小心地砸开外壳,闻了闻那特有的气息。
她没有进行任何危险的混合或加热实验,仅仅是观察、闻嗅、比对。
将书本上的文字描述,与眼前的实物一一对应。
这个过程看似简单,却让她对药性和毒理的理解,加深了不止一层。
每一次辨认,都如同在脑海中点亮一盏小灯,将那些原本模糊的知识照亮。
确认完毕后,她将所有用过的东西都小心处理干净。
叶子碾碎混入花肥,土豆深埋,药材归位。
用过的盘子和刀具反复清洗,不留半点痕迹。
做完这一切,她才若无其事地打开房门,仿佛只是在屋内小憩了片刻。
夜深人静时,沈知微再次摊开自己的笔记。
白日里的实践观察,让书本上的知识变得鲜活起来。
她的思绪,不由自主地飘回了前世和今生,柳氏在她身边布下的那些“关怀”。
柳氏送来的熏香,总是带着一股甜腻的味道,闻久了便头昏脑涨,精神不济。
对照医书上关于“迷迭香”、“合欢皮”等物过量使用可能产生的效果……
沈知微的眼中闪过一丝冷芒。
“醉春风”……好一个风雅的名字,内里却藏着慢性毒害的阴险!
还有那些汤药,总说是滋补身体,但每次喝完,她都感觉更加困倦乏力。
里面是否也添加了某些让人萎靡不振,甚至损伤根本的药物?
比如,微量的曼陀罗?或是某种不易察觉的寒性药物?
柳氏的手段,确实隐蔽而狠毒。
她总是打着关心的旗号,用看似无害的方式,一点点侵蚀她的健康和精神。
若非她重生归来,恐怕早己在不知不觉中香消玉殒,或者变成一个任人摆布的痴傻废人。
如今,她初步掌握了医毒知识,至少有了分辨和防范的能力。
甚至……
沈知微的目光落在笔记上关于“相生相克”的章节。
以彼之道,还施彼身?
这个念头只是一闪而过,便被她压下。
时机未到,她还需要更深的了解和更周密的计划。
但这个念头,像一颗种子,己然在她心中悄然种下。
她不由得再次想起了母亲。
母亲精通此道,为何还会……
难道母亲的死,并非简单的病逝或被害?
这其中,是否也与这医毒之术,与那银镯中的名单,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重重迷雾,笼罩在心头。
沈知微握紧了拳头,眼神中透出无比的坚定。
无论前路多么艰险,她都必须查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