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服娘靠拼夕夕制霸九十年代

第18章 采访2

加入书架
书名:
汉服娘靠拼夕夕制霸九十年代
作者:
焰流霜
本章字数:
4824
更新时间:
2025-04-13

记者听见这句话,眼睛一亮,这正是他们想要的方向,忙问:“咱们这个村里,早婚的很多吗?”

郁竹秋轻笑一声,扭头看向一旁一脸稚气的新郎新娘,一摊手,“我哥这种还算晚婚的了,你觉得呢。”

男记者此时也惊呆了,他是外地人,身边的同龄人基本都是二十来岁结婚,法定结婚年龄结婚的都极少,他真没想到这种小山村里普遍结婚年纪这么小。

这不是城里人的傲慢,而是来自认知的偏差,就像后世那些编剧,写穷人送外卖,他最多也只能想象主角朝九晚六送外卖,然后躺在上海的大房子里哭穷。

这就是所谓的富有限制了他的想象力。

“那这种是不受法律保护的呀,他们这个年龄领不了结婚证的。”男记者此时说话都有些磕巴了。

“你或许理解不了,什么叫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这里的人,都是先摆酒结婚,到了年龄再领结婚证,有些甚至根本就不领证。”郁竹秋笑着将整个山村的婚姻现状揭露出来。

她前世的舅舅舅妈就没有领结婚证,俩人还是搬到洪湖在那边重新上户口的时候首接登记的夫妻关系。那都是零几年的事了,九十年代的户籍制度并没有那么严格,这里面可以钻的漏子多了去了。

眼见话题偏了,女记者抿着嘴努力将话题拉回来,问道:“我之前在巫县中学看到过你的名字,好像并不是第一,请问你是怎么变成全县第一的呢?”

郁竹秋配合地笑道:“其实我考得并不是第一,只不过是现在的填报志愿的政策正好有利于我这种胆大的人,才让我变成了第一。”郁竹秋说着调皮地笑了笑。

“这个有利于是怎么说呢?”

“当前的填报志愿政策让大家普遍保守,所以尽管我考得不是最好的,但是我录取的学校却是算班里最好的。”郁竹秋补充了一句。

“可以就你的理解详细谈一谈吗?”男记者意识到这个话题也会有很多人关注,连忙问道。

“我个人认为填报志愿的顺序可以改一下,等高考成绩出来了再填报更科学一些,目前的志愿填报政策更像在赌石。”说到‘赌石’,郁竹秋笑了笑。

在场的两个记者都忍不住被逗笑了,连摄影师都笑得摄像镜头抖了一瞬。

“那咱们得状元可以给学妹学弟们分享一些学习心得吗?”笑过后,女记者调侃道。

“如果真有什么心得就是三年如一日的坚持吧。”顿了顿,她又补充道:“我和其他人不一样的点就在于他们可能还有后路,而我没有后路,我所在的家庭,这种条件不允许我复读,而我又不愿意接受向下的自由——结婚,那么我只能拼命地学习了。”

......

“当然,在这个过程中还有很多人的帮助,我的班主任杨老师,教务处王老师,二姐郁竹春......还有初中语文老师唐老师等等,他们给了我非常大的帮助。”

“我要特别感谢的就是我的二姐郁竹春和初中语文老师唐老师,我二姐能在初中毕业之后对我提供一些经济上的帮助,如果没有她的帮助,可能就没有现在的我。”

她很认真的在对每个在困境中帮助过她的人道谢。

摄像机的镜头没有错过她的看向远方的自信。

最后记者又问有没有对学弟学妹的寄语,郁竹秋思考了一瞬,接过话题:“我希望学弟学妹们都能明白,向下的自由不是真正的自由,人的一生,改变命运的机会可不多,希望你们能抓住这个机会,向上看,向上走,不管将来如何,能走出大山,我们就能有更多的机会掌握自己的命运,不要把自己的命运交给他人!”

相信我,我会给你们做好示范的!

个人采访基本结束,两个记者还自发去采访了一下村里其他人。

郁爷爷这个时候冒出来了,“这是我孙女,打小就知道她有出息,从小记性就好,她哥学的东西她听一遍就会了。”

一旁围观的得知内情的乡亲们觉得这完全是在说瞎话。

都是一个村子里的,谁还不知道谁啊。之前还为了学费闹得那么难看呢,现在有记者在,他们只是善良地不去揭穿罢了。

邻居道:“特别懂事,从小也不爱出去玩,心疼她姐哩,上初高中也没花家里什么钱,都是她自己赚的奖学金和补助,老二两口子享福了哦。”

老村长道,“是个好苗子啊,村里谁不知道她会读书啊,从她拿奖学金和补助以后,村里上学的女娃都多了起来,不管男娃女娃,补助都是自己娃在用嘛。”

......

郁竹秋听着这些话,一时尴尬得不停抬头看天,她有做这些吗?

难道她无形中真的散发出这种风傲天气质,把乡亲们都折服了?

反正不管怎么说,在村里人七嘴八舌地补充下,记者是信了个十成十。

毕竟村里人各个盯着一张淳朴的脸,老演员的演技,再加上来采访也是突然决定的时间,并没有提前通知过,所以,最后的结果就是,郁竹秋,真的有那么优秀。

......

这场采访基本结束了,之后的环节就是补拍一下学校的老师、学生之类的采访,整体流程就差不多了。

两个记者和摄影师提议给郁竹秋照一张照片来结束这次采访,一旁的郁父自觉地拉着村主任凑上来,江渝作为母亲也被在场的人拉了过来,两口子和村主任站在身后,郁竹秋笑着看着这一幕,没反驳,只是将二姐拉过来,两人亲亲密密地挽着手,完成了这张合照。

拍完这张,村主任火急火燎地走过来,郑重的拿出两个红包站在郁竹秋面前。郁竹秋眼睛扫到红包的厚度,抿着嘴,强忍住激动的心情。

“郁竹秋同学,你是个好学生,为我们村里争光了,作为村里第一个大学生,还是南京大学这种好大学,村里和县里都为你准备了奖金......希望你以后再接再厉,去了大学以后也能保持这种热爱学习的状态,做一个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

郁竹秋激动的点了点头。

然后伸手将村主任递过来的红包捏在手里。

一上手,这沉甸甸的份量就让郁竹秋心生欢喜。

原来,村主任在第一时间得知郁竹秋的喜事之后就和县里电视台的记者达成一致,这个奖金由村主任和村里的奖金一起发,最后再来一张合照,表示奖金落实下去了。

果然,这时候,两个记者也凑上来,将村主任和郁竹秋一左一右的包围着,西个人拍了一张合照。

最后记者尤觉不够,特意给郁竹秋照了张单人照,三人这才在村主任的带领下收工回县里。

而此时的乡亲们还沉浸在自己被采访的喜悦中,一旁的新郎新娘反而无人在意了。

错乱漏章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