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闲时节,排旦村的知青点洋溢着别样的氛围。午后的阳光透过斑驳的树叶,洒在知青们临时搭建的简易教室里,知青们围坐在一起,热烈地讨论着学习成果。
樊绿翾站起身,手中拿着一本皱巴巴的统计学笔记,眼中闪烁着自信的光芒,开始分享数据分析的方法。她的声音清脆悦耳,条理清晰:“大家看,通过这些数据,我们能清楚地了解农作物的生长周期与产量之间的关系。比如,我们记录下不同品种水稻的播种时间、施肥量以及最终的产量,运用统计学的方法进行分析,就能找到最适合本地土壤和气候的种植方案。” 她一边说着,一边在黑板上熟练地绘制图表,封掌辘坐在前排,专注地看着她,眼神中满是欣赏。
分享结束后,轮到封掌辘。他整理了一下自己有些破旧的衣衫,站起身,清了清嗓子:“我来给大家讲讲无线电技术的新应用。现在,无线电可不只是用来收听广播了。” 他拿起一个自制的简易无线电装置,展示给大家,“通过这个装置,我们可以实现短距离的通信。如果在村子里设置几个这样的设备,以后有什么紧急情况,就可以及时联络。” 知青们好奇地围拢过来,看着这个神秘的小盒子,眼中充满了好奇。
毛轩宇挠了挠头,笑着问道:“掌辘,这玩意儿真有这么神奇?能传多远啊?”
封掌辘自信地笑了笑:“目前能达到两三公里,虽然距离不长,但在咱们这村子里,己经足够用了。”
接下来的日子里,知青们沉浸在学习的热情中。樊绿翾和封掌辘经常凑在一起,交流学习心得。一天傍晚,夕阳的余晖洒在村子的小河边,樊绿翾坐在河边的大石头上,手里拿着一本无线电修理的书籍,眉头微微皱起,显然遇到了难题。封掌辘走过来,在她身边坐下,轻声问:“怎么了,遇到问题了?”
樊绿翾抬起头,眼中满是困惑:“这个无线电修理的原理,我总是弄不太明白。你看这里,这个零件的作用,我怎么想都想不通。”
封掌辘接过书,仔细看了看,然后耐心地解释道:“这个零件主要是起到信号放大的作用。就好比我们说话的声音,如果不放大,在远距离就听不清楚。无线电信号也是一样,通过这个零件,就能让信号变得更强,传输得更远。” 他一边说,一边用树枝在地上画着简单的电路图,帮助樊绿翾理解。
在封掌辘的耐心指导下,樊绿翾渐渐掌握了无线电修理的基本技巧。而封掌辘也在樊绿翾的帮助下,对统计学有了初步的了解。他们的学习成果,也在日常生活中得到了应用。
村里的广播突然坏了,这可急坏了村民们。封掌辘得知后,立刻带着工具赶到广播室。他仔细检查了一番,发现是一个关键零件损坏。他熟练地从自己的工具盒里拿出备用零件,开始更换。樊绿翾也在一旁帮忙,递工具、打手电筒。在两人的共同努力下,广播很快就修好了。村民们围在广播室门口,听到熟悉的广播声再次响起,纷纷鼓掌欢呼。
“多亏了你们这些知青啊,要是没有你们,我们都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一位大爷笑着说道。
封掌辘和樊绿翾相视一笑,心中充满了成就感。
晚上,知青们聚在院子里休息。李波劲大大咧咧地坐在地上,笑着说:“掌辘,绿翾,你们俩可真是厉害,这无线电和统计学一结合,感觉咱们村子都变得不一样了。”
上官水也点头表示赞同:“是啊,以后咱们村子说不定还能靠这些技术,发展得越来越好呢。”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地聊着,气氛十分融洽。樊绿翾和封掌辘坐在一旁,静静地听着大家的讨论。封掌辘突然轻轻碰了碰樊绿翾,小声说:“你看,咱们的努力没有白费,大家都在进步。”
樊绿翾微笑着看着他,眼中满是温柔:“是啊,这都多亏了你。要是没有你,我可能还在为那些无线电知识头疼呢。”
封掌辘的脸微微泛红,他刚想说话,这时,于浮菏突然兴奋地跑过来:“你们快来看,天上有流星!”
大家纷纷抬起头,只见夜空中一颗流星划过,留下一道美丽的弧线。知青们兴奋地许愿,樊绿翾也闭上眼睛,默默许下心愿。
流星划过之后,大家又聊了一会儿,便各自回房休息。樊绿翾躺在床上,脑海里回想着今天发生的一切,心中充满了对未来的期待。她知道,在这个特殊的时代,他们这些知青的命运己经紧紧地联系在一起,而她和封掌辘之间的感情,也在这共同的学习和成长中,变得越来越深厚。
第二天,阳光洒在知青点的院子里。樊绿翾早早地起了床,来到院子里继续研究无线电修理。她手中拿着一个小型的无线电设备,试图对它进行改装,以提高信号接收能力。封掌辘也来到院子里,看到樊绿翾专注的样子,忍不住笑了笑:“这么早就开始研究了?”
樊绿翾抬起头,笑着说:“是啊,我想把这个设备再改进一下,说不定能有更好的效果。”
两人正说着,毛轩宇走了过来,手里拿着一封信:“绿翾,你的信。”
樊绿翾接过信,看到信封上熟悉的字迹,脸色微微一变。她犹豫了一下,还是打开了信。信是她哥哥写来的,信中提到了家里的一些情况,同时也提醒她要考虑自己的未来。樊绿翾看完信,陷入了沉思。
封掌辘察觉到她的异样,关切地问:“怎么了,信里说了什么?”
樊绿翾抬起头,看着封掌辘,眼中闪过一丝迷茫:“我哥哥说,家里希望我能早点回城,找个稳定的工作。”
封掌辘的脸色微微一变,他沉默了片刻,然后说:“那你是怎么想的?”
樊绿翾叹了口气:“我也不知道。这里的生活虽然艰苦,但我真的很舍不得大家,也舍不得你。”
封掌辘心中一暖,他握住樊绿翾的手:“不管你做什么决定,我都支持你。如果你想回城,我会努力跟上你的脚步;如果你愿意留在这里,我们就一起为村子的发展努力。”
樊绿翾看着封掌辘坚定的眼神,心中的迷茫渐渐消散。她点了点头:“我知道了,我会好好考虑的。”
就在这时,村里的广播突然响起:“知青同志们请注意,村里接到通知,有一批新技术要在咱们村推广,大家到村委会集合,听技术员讲解。”
知青们纷纷放下手中的事情,向村委会走去。樊绿翾和封掌辘也暂时放下心中的烦恼,加入了队伍。在村委会,技术员详细介绍了一种新的农业灌溉技术。这种技术可以大大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减少浪费。
封掌辘听得十分认真,不时提出一些问题。技术员对他的问题一一解答,眼中满是赞赏:“这位同志,你对农业技术很了解啊。”
封掌辘有些不好意思地笑了笑:“我也是跟着村里的长辈学了一些,还得多向您请教。”
讲解结束后,知青们开始分组学习如何安装和使用新的灌溉设备。樊绿翾和封掌辘被分在一组,他们和其他知青一起,在技术员的指导下,认真地学习每一个步骤。
在学习过程中,樊绿翾发现这种新的灌溉技术与统计学有着一定的关联。她兴奋地对封掌辘说:“你看,通过对不同土地的需水量进行统计分析,我们可以更精准地设置灌溉时间和水量,这样不仅能提高灌溉效率,还能节约水资源。”
封掌辘点了点头:“你说得对,没想到我们学的知识在这里派上了用场。”
经过几天的学习和实践,知青们终于掌握了新的灌溉技术。他们和村民们一起,在田间安装灌溉设备。封掌辘爬上高高的支架,固定水管,樊绿翾在下面帮忙递工具,两人配合默契。
看着田间忙碌的身影,封掌辘心中充满了希望。他相信,只要大家齐心协力,排旦村一定会变得越来越好。而他和樊绿翾之间的感情,也会在这共同的奋斗中,变得更加坚不可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