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七章:红棉树下的情愫
一、春日催婚曲
重庆归来后的第三个春天,量子花园里的红棉树又一次缀满火焰般的花苞。李星辰坐在露台藤椅上,看着女儿李念薇抱着平板电脑从走廊走过,浅粉色裙摆扫过一地斑驳阳光——不知不觉间,那个总爱趴在他办公桌上画星轨的小女孩,己经长成了亭亭玉立的模样。
"念念,过来坐会儿。"他放下手中的《量子文明史》。
李念薇趿着兔子拖鞋挪过来,发梢还沾着晨间露水:"爸,又要开会吗?我约了同学去看新开展的红色光影艺术展。"
"不是开会。"李星辰指了指对面的藤椅,"你妈让我问问,上次她说的那个航天研究院的小伙子,你到底见没见?"
女孩的脸颊瞬间浮起两朵红晕:"爸——都说了多少次了,我和他只是学术研讨会认识的!"
这话刚落,厨房就传来瓷器碰撞的轻响。李梦蝶端着青瓷茶盘走出来,发间别着朵新鲜摘下的红棉花:"什么叫只是认识?人家可是‘天问’项目的核心工程师,年纪轻轻就拿了国家科技奖......"
"妈!"李念薇把平板电脑往腿上一扣,"现在都什么年代了,你们怎么还搞相亲那套?"
"什么年代都得结婚生子。"李梦蝶把茶杯推到女儿面前,"你看隔壁老周家的孙女,孩子都能打酱油了,你呢?去年说要专注‘红色元域’的青少年意识引导项目,今年又推说忙......"
春风拂过露台,卷起李念薇额前的碎发。她盯着杯中浮沉的枸杞,小声嘟囔:"我才二十八岁,急什么嘛。"
"二十八还不急?"李星辰放下书,语气不自觉地加重,"你妈像你这么大时,己经在地下交通站跑了三年情报了。现在社会节奏快,好男孩不抓紧就被别人抢走了!"
这话像颗小石子投入湖心,李念薇猛地抬起头,眼底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慌乱。她迅速端起茶杯抿了口,滚烫的茶水让舌尖发麻:"知道了知道了,我会考虑的。"说完便抓起平板电脑,像只受惊的小鹿般跑回了房间。
李梦蝶望着女儿紧闭的房门,轻轻叹了口气。李星辰握住妻子的手,指腹着她掌心因常年握枪留下的薄茧:"别太急,念念心里有数。"
"我是怕她心里的‘数’,跟咱们想的不一样。"李梦蝶望着量子花园里随风摇曳的红棉枝,"你还记得吗?当年在白云山矿洞,你把最后一块压缩饼干掰给我时......"
"记得。"李星辰打断她,声音突然温柔下来,"所以才不想让孩子再经历我们当年的苦。现在日子好了,该有的温暖和依靠,总得给她找个能托付的人。"
二、咖啡馆偶遇
三天后的周末,李念薇终究没能抵过母亲的软磨硬泡,答应去城西那家新开的"红棉记忆"咖啡馆见那位航天工程师。她特意选了件素色连衣裙,对着镜子反复调整领口,却总觉得哪里不对劲。
"念念,王阿姨说他穿蓝色衬衫,戴金丝边眼镜。"李梦蝶在客厅里叮嘱,"别玩手机,多听人家说......"
"妈!"李念薇抓起帆布包夺门而出,"我走了!"
咖啡馆开在一栋爬满蔷薇的老洋房里,推门便闻到混合着咖啡豆和旧书的气息。李念薇一眼就看到窗边那个穿蓝色衬衫的身影——确实戴着金丝边眼镜,正低头看着一本《星际航行概论》,指尖无意识地敲击着桌面,发出规律的嗒嗒声。
"请问是陈景明先生吗?"她走过去,声音比预想中镇定。
男人抬起头,镜片后的眼睛像盛着星光:"你好,李念薇小姐。"他起身时,袖口露出一截腕表,表盘上竟刻着简化的红棉图案。
简单的寒暄后,话题自然地转到各自的工作。陈景明说起航天器的量子通讯模块时,眼里闪烁着兴奋的光芒:"我们正在尝试把红色元域的纠缠态加密技术应用到深空探测中,这样宇航员在火星也能实时和地球亲人通话了。"
李念薇的心跳漏了一拍。她负责的"青少年红色意识培养计划",正需要这种跨领域的技术支持。两人越聊越投机,从量子计算聊到红色文化的星际传播,甚至发现彼此都喜欢同一支老摇滚乐队的《红棉花开》。
"其实......我早就知道你了。"陈景明突然放下咖啡杯,耳根微微泛红,"去年在‘红色元域全球峰会’上,你关于青少年意识引导的演讲,我全程录了像。"
李念薇惊讶地睁大眼睛。她想起那次峰会,结束后有个戴眼镜的男生追出来问了她三个技术问题,当时她急着去赶飞机,只匆匆说了句"抱歉,我要走了"。
"原来是你?"她忍不住笑起来,"那天真是不好意思,我......"
"没关系。"陈景明摇摇头,从背包里拿出个金属盒子,"这个,本来是想找机会给你的。"
盒子里躺着一枚精巧的胸针——用纳米技术雕刻的红棉花瓣,花蕊处镶嵌着一颗微型量子芯片,在灯光下泛着淡淡的蓝光。"这是我们团队做的试验品,"他解释道,"芯片里存储着《论持久战》的量子编码,佩戴时能产生微弱的意识共振......"
李念薇小心翼翼地拿起胸针,冰凉的金属触感中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温热。她忽然想起父亲常说的话:"红色精神不是冰冷的符号,而是能让人发烫的信念。"
三、红棉树下的约定
接下来的两个月,李念薇和陈景明的联系越来越频繁。他们会在下班后绕着量子花园散步,讨论如何将红色历史事件转化为适合青少年的元域体验场景;也会在周末去古籍书店淘旧书,为了一本1947年版的《红岩》争得面红耳赤,最后却笑着决定一起修复书页。
李梦蝶敏锐地察觉到女儿的变化——那个总把"工作忙"挂在嘴边的姑娘,现在每天早上都会对着镜子研究口红色号,手机屏幕也常常亮着,时不时露出让人心动的微笑。
"念念,那个航天小子......"某天晚饭时,李梦蝶状似随意地提起。
李念薇差点被汤呛到,脸颊比碗里的红烧排骨还要红:"妈,他叫陈景明。"
李星辰放下筷子,仔细打量着女儿:"听老周说,他最近总往你们部门跑?"
女孩的手指绞着餐巾,小声说:"他在帮我们优化元域场景的量子渲染算法。"
"是吗?"李梦蝶交换了个眼神,"下周末家里吃火锅,要不叫他来坐坐?"
李念薇猛地抬起头,眼里闪过惊喜,随即又有些犹豫:"他......他能行吗?"
"有什么不行的?"李星辰夹了块毛肚放进女儿碗里,"只要是真心对你好,懂得尊重红色精神的好孩子,我们都欢迎。"
那个周末,陈景明提着两盒老式糕点来到李家。他穿着熨烫平整的白衬衫,袖口依然露出那截刻着红棉的腕表,手里还捧着一束新鲜的红棉花——正是李念薇上次随口提过的,她最喜欢的花。
"叔叔阿姨好,我是陈景明。"他微微鞠躬,声音有些紧张,却透着真诚。
李梦蝶接过花束,闻到清甜的香气:"快进来坐,外面热坏了吧?"
火锅在餐桌上咕嘟咕嘟地冒着泡,红油的香气弥漫在房间里。李星辰故意考较起陈景明的历史知识,从长征路线到重庆谈判,小伙子对答如流,甚至能说出几个冷门的红色文物背后的故事。
"你这小子,知道的比念念还多。"李星辰笑着给他斟酒,"在哪儿学的?"
陈景明看了眼李念薇,眼神温柔:"我爷爷是老地下党,小时候总给我讲红色故事。后来研究航天,发现很多技术原理,和当年革命先辈们的探索精神其实是相通的——都是在未知领域里,凭着信念往前闯。"
这话让李星辰和李梦蝶对视一眼,都看到了对方眼中的赞赏。李梦蝶给陈景明夹了片黄喉:"我们家念念脾气急,以后要是有什么做得不对的地方,你多担待。"
"阿姨您放心,"陈景明立刻接话,"念薇很优秀,跟她在一起,我学到了很多。"
饭后,李念薇带陈景明参观量子花园。月光下,红棉树的影子被拉得很长,花瓣偶尔飘落,像一场无声的雪。
"我爸妈......没为难你吧?"她踢着脚下的石子,声音有些忐忑。
陈景明摇摇头,从口袋里拿出个丝绒盒子。里面是枚设计简约的戒指,戒圈上刻着细密的红棉纹路:"念念,"他深吸一口气,"我知道现在说这个可能有点早,但是......"
李念薇的心跳得像要冲出胸腔,她看着陈景明紧张得微微发抖的手,突然笑了出来:"你想说什么?"
"我想说,"陈景明抬起头,眼睛在月光下亮晶晶的,"我想像红棉树一样,扎根在有你的土地上。不管是地球还是火星,只要和你在一起,哪里都是家。"
春风拂过,一片红棉花瓣恰好落在李念薇发间。她看着眼前这个眼里有星光的男人,用力点了点头,泪水却不受控制地涌了出来。
不远处的露台上,李星辰揽着妻子的肩膀,看着红棉树下相拥的身影,轻轻叹了口气。
"怎么了?"李梦蝶抬头看他。
"没什么,"李星辰擦掉妻子眼角的泪,"就是突然觉得,当年在白云山矿洞里,我攥着你的手说‘等革命胜利了我们就结婚’的时候,从没想过会有这么一天。"
月光下,红棉树静静伫立,见证着新一代的约定。而那些流淌在血脉里的红色精神,也如同这年年盛开的红棉花,在时光中代代相传,绽放出温暖而坚定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