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章 商海红帆:双企合璧后的党建之路
一、晨光里的决定:当盈利数字遇见信仰坐标
深秋的晨雾还未散尽,“时空经纬”与“云锦纪”的联合办公区己灯火通明。李星辰站在落地窗前,俯瞰着下方川流不息的车辆——十年前,这里还是他抱着女儿画石象的南京街头,如今己成为公司上市敲钟时首播镜头里的城市背景。财务总监刚送来的年度报表显示,双企合并后的年营收突破5.2亿,其中“明孝陵IP”系列产品贡献了43%的利润。
“爸,”女儿将一份烫金邀请函推到他面前,“市政府发的‘文化科技融合示范企业’奖牌,附函建议我们成立党组织。”阳光透过玻璃照在奖牌上,反射出的光斑恰好落在李星辰指间那枚用南京石子打磨的戒指上。十年前在明孝陵神道,女儿攥着石子说“要种出故事”的童声,忽然在耳边清晰起来。
李梦蝶端着咖啡走进来,围裙上还沾着昨夜调试“时光釉”的釉料痕迹。“我和老星商量过,”她把文件袋放在桌上,里面是两家公司党员花名册——共7名正式党员,3名预备党员,分布在技术、设计、运营等核心部门,“符合成立党支部的条件。”会议室里沉默了片刻,只有数据中心传来的服务器低鸣。女儿忽然笑了:“记得十年前在秦淮河放荷花灯吗?您说历史是会呼吸的,现在我们该让公司也有‘红色呼吸’了。”
二、申请书上的温度:从商业报表到信仰告白
三天后,李星辰坐在办公桌前撰写成立党支部的申请报告。钢笔尖划过A4纸,留下的墨迹与十年前女儿画石象时的蜡笔痕一样用力:“……公司现有党员10名,其中正式党员7名,分布在技术、设计、运营等核心部门。成立党支部不仅是响应政策号召,更是希望以党建引领企业文化,让商业探索始终保有初心。”他想起创业初期为了凑齐研发经费,把家里的老家具都变卖了,而如今公司账户上躺着足以让同行艳羡的现金流,却总觉得缺了点什么。
女儿在隔壁“云锦纪”工作室同步准备材料。她将党员名单按部门归类,发现技术部的党员老王竟是1998年抗洪救灾的老兵,设计部的小李曾在社区做过三年志愿者。“这些隐藏的红色基因,以前怎么没发现?”她对着对讲机感慨。李梦蝶正在整理公司历年来的公益项目:为乡村小学捐赠的“历史萌趣”教具、用南京石子粉末制作的残疾人就业培训材料……这些被财务报表简化为“社会责任支出”的数字,此刻在党建材料里还原成有温度的故事。
递交申请的那天,李星辰特意穿了件藏青色中山装。区两新组织党工委的王书记接过材料时笑了:“你们是辖区内首个主动申请成立党支部的文创企业,还是上市公司。”他翻开申请报告,在“党建与业务融合”部分停留许久——李星辰用明孝陵石象作比:“党组织不是摆设,要像石象的基座,既支撑企业发展,又沉淀文化底蕴。”
三、党员大会上的选票:从商业伙伴到信仰同志
一周后,党工委批复同意成立“时空经纬·云锦纪联合党支部”,并指定在“云锦纪”工作室召开成立大会。选举当天,10名党员穿着统一的文化衫,胸前印着明孝陵石象与党徽的融合图案——这是女儿连夜设计的党建IP。会议室里没有了往日的商业谈判气息,墙上挂着鲜红的党旗,投票箱是用3D打印技术复刻的明孝陵城门造型。
“现在选举支部书记。”主持人宣读选举规则时,李星辰注意到党员老王悄悄整理了下领带。投票环节采用无记名差额选举,选票纸印着淡雅的云锦纹样。计票期间,技术部党员小张突然说:“我入行时听说,李总您创业时为了保护南京文物数据,拒绝过外资并购?”李星辰愣了下,想起七年前那个深夜的决策——当时放弃的千万级投资,如今看来竟是最好的伏笔。
选举结果公布:技术总监老陈以8票当选支部书记。他是拥有20年党龄的老党员,曾主导“明孝陵AR导览”项目的核心算法。老陈上台时有些激动:“我承诺,支部不是花架子。下个月就启动‘红色技术攻关小组’,把党建元素融入‘历史元宇宙’开发。”台下掌声响起时,李星辰看见女儿悄悄红了眼眶——十年前她在幼儿园画的“党员爸爸”,如今终于有了具体的模样。
西、入党申请书里的年轮:从企业老板到信仰追随者
党支部成立次日清晨,李星辰、李梦蝶和女儿捧着三份入党申请书走进支部办公室。申请书的纸张特意选用了带有南京云锦纹理的特种纸,扉页印着女儿手绘的石象图案,旁边写着:“从捡到石子到种下信仰,我们走了十年。”
老陈书记戴着老花镜逐字阅读。李星辰的申请书写满了对“初心”的思考:“当公司年营收突破5000万时,我反而常常想起创业时在南京街头吃的鸭血粉丝汤——那碗汤的温度,和党员老王在抗洪前线喝的姜汤,应该是一样的。”李梦蝶的申请书里夹着一张老照片,是她带着设计师们在明孝陵拓印石象纹路的场景,背面写着:“真正的设计,要像党徽的镰刀锤头,既雕琢生活,又服务人民。”
女儿的申请书最特别,用了“对话体”:
“十年前的我:爸爸,石象为什么站着不动?
今天的我:因为它在等像我们这样的人,带着信仰来和它对话。”
老陈看完后没有立刻说话,而是从抽屉里拿出一本泛黄的《入党培训教材》,封皮上有1990年的扉页签名。“我当支部书记,第一件事就是带你们上‘实景党课’。”他指向窗外,“去明孝陵,看看六百年前工匠刻在石头里的信仰,也让你们的入党申请书,经得起时间的敲打。”
五、石象脚下的宣誓:当商业帝国遇见精神图腾
一周后的清晨,联合党支部的首次主题党日活动在南京明孝陵举行。李星辰一家与支部党员们站在石象路前,老陈书记带领大家重温入党誓词。女儿举着手机录像,镜头里,父亲鬓角的白发与石象身上的裂纹在晨光中重叠,党徽的光芒反射在她十年前捡到的那枚石子上。
“注意看石象的眼睛。”老陈指着最近处的石兽,“六百年前工匠刻它时,特意让瞳孔朝向东方,就像我们党始终向着光明。”李梦蝶忽然想起,公司研发的“时光釉”在特定光线下会显现党徽图案——这个被市场部称为“爆款设计”的细节,此刻有了更厚重的意义。
宣誓结束后,女儿打开公司新开发的“党建AR眼镜”。镜片中,六百年前的工匠李阿牛与现代党员们并肩而立,共同在虚拟明孝陵上刻下“初心”二字。围观的游客中,有个扎羊角辫的小女孩指着石象惊呼:“妈妈快看!它的鼻子在发光!”李星辰弯腰抱起她,就像十年前抱起自己的女儿:“那是历史在给今天的小朋友打招呼呀。”
六、财报之外的价值:当红色引擎驱动商业星河
党支部成立半年后,“时空经纬”与“云锦纪”的联合年报发布。在利润表“社会责任”板块下,新增了“红色技术转化”专项:党员带头研发的“革命文物数字修复系统”获国家专利,党建IP衍生品的销售额占比提升至15%。更意外的是,员工满意度调查显示,党员占比高的部门,创新提案数量比其他部门多37%。
在年度总结会上,老陈书记展示了一组对比数据:“成立党支部前,我们谈客户说‘年营收5.2亿’;现在谈合作,客户更想听‘我们让10万孩子通过AR认识了明孝陵’。”李星辰望着台下闪烁的手机灯光,忽然明白,当公司账户上的数字与党员人数同步增长时,那种曾缺失的“什么”,原来是信仰赋予的商业温度。
深冬的某个傍晚,李星辰接到父亲的电话。老人在电话那头笑着说:“社区老伙计们都看新闻了,说你们公司的党支部把石象变成了‘红色网红’。对了,念念小时候画的那本速写本,我拿到党支部活动室展览了,那些年轻党员都说,原来初心就是一块能捂热的石头。”
此刻的南京,明孝陵的石象披着雪花,接受着南来北往的目光。而千里之外的公司展厅里,最新款的“党建时光胶囊”正在封装——每个胶囊里除了南京石子,还有一份党员手写的“初心承诺书”。产品介绍页上写着:“六百年前,工匠用凿子刻下信仰;六百年后,我们用代码续写忠诚。”
当又一架飞机掠过南京上空时,李星辰透过舷窗望见紫金山的轮廓。身旁的女儿正在修改下一年的党建计划,标题是《红色引擎:让商业价值与精神价值同频生长》。他知道,那场始于金陵石子的商业探索,如今因信仰的注入,有了更辽阔的意义——就像石象脚下的基石,既承载着六百年的历史重量,又托举着属于这个时代的红色希望。而那份躺在支部档案柜里的入党申请书,终将与公司的财报、产品一起,成为证明“商业与信仰可以共生”的最好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