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当兵父亲

第二十一章 潮声永续

加入书架
书名:
我的当兵父亲
作者:
大鑫D
本章字数:
3066
更新时间:
2025-05-19

1984年,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神州大地,秦皇岛被列为全国首批沿海开放城市。贝壳灯塔所在的海湾迎来了新的生机,昔日的难民营旧址上,现代化的海滨度假区拔地而起,五星级酒店的玻璃幕墙与贝壳灯塔的古朴形成奇妙呼应。但无论周遭如何变迁,那座用贝壳与信念堆砌的灯塔始终是这座城市的精神坐标。

某天清晨,一艘挂着联合国旗帜的考察船缓缓驶入海湾。船上的专家们此行目的,是调研中国在处理战争遗留爆炸物方面的经验。带队的是位金发碧眼的瑞典女博士,她握着小李子布满老茧的手,激动地说:“你们用贝壳标记雷区的创举,己经被纳入国际人道主义排雷教材!”

此时的小李子己是两鬓斑白,他带着考察团来到灯塔旁的排雷纪念馆。馆内陈列着不同时期的排雷工具,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那把磨损严重的鱼叉——当年他正是用这把鱼叉,在生死关头挑开了冒烟的水雷引线。玻璃展柜里,一枚枚刻着“小心地雷”的贝壳标本,无声诉说着那段惊心动魄的岁月。

而在不远处的海军基地,新一代的舰艇正陆续入列。建国的儿子如今己是驱逐舰舰长,他每次出海执行任务前,都会带着舰员们来到贝壳灯塔下宣誓。“这里不仅是排雷的起点,更是守护和平的初心所在。”他指着灯塔顶端依旧闪亮的银哨,对年轻的水兵们说。

小禾的孙女继承了家族的艺术天赋,她创作的贝壳装置艺术《和平之翼》在国际艺术展上斩获大奖。这件作品以林薇的战机为原型,用上万片贝壳拼出展翅翱翔的形态,当灯光照射时,贝壳表面折射出七彩光芒,仿佛云雀真的重归蓝天。

这一年,贝壳灯塔迎来了一次特殊的修缮。文物保护专家们采用最先进的技术,既保留了灯塔的历史原貌,又为其加装了太阳能照明系统。入夜后,灯塔的光芒不再依赖传统燃油,而是化作更柔和的LED光晕,在海面上投射出巨大的贝壳图案。

一个深秋的傍晚,木村拓真再次来到秦皇岛。他带来了自己撰写的新书《忏悔与传承》,书中详细记录了祖父的罪行以及日本民间对历史的反思。在贝壳灯塔下,他与当地的学生们举行了一场特殊的对话会。“这些贝壳,不仅是中国人民的记忆,也是全人类反思战争的镜子。”他将一枚刻有中日双语“和平”字样的贝壳,郑重地放在灯塔基座。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贝壳灯塔的故事通过短视频平台火遍全网。年轻网友们发起“贝壳寄愿”活动,来自全国各地的信件与贝壳如雪片般飞来。其中一封特殊的来信,来自一位在海外留学的中国学生:“在异国他乡看到灯塔的视频,突然明白,我们守护的不仅是历史,更是文化的根脉。”

2000年千禧之夜,贝壳灯塔被选为全国迎接新世纪曙光的十大观景点之一。凌晨时分,数万名游客聚集在沙滩上,当第一缕阳光穿透云层,照亮灯塔顶端的银哨时,全场爆发出震耳欲聋的欢呼声。苏月的曾孙,一个刚满十岁的小女孩,将一枚刻着“2000”字样的贝壳,轻轻嵌入灯塔的缝隙。

时光流转至2023年,贝壳灯塔入选全国红色基因库重点建设项目。虚拟现实技术让参观者可以“穿越”回抗战年代,亲身体验排雷的惊险瞬间。但最受欢迎的,仍是孩子们亲手制作的贝壳手账展览,稚嫩的笔触与斑斓的贝壳,勾勒出新时代少年对和平的理解。

如今,每天清晨都有志愿者来到灯塔下,清理被潮水冲来的垃圾,修补磨损的贝壳装饰。其中一位退休教师,坚持在灯塔旁开设公益课堂,教孩子们辨认贝壳种类,讲述那段用生命守护和平的历史。“贝壳会记住海浪的形状,而我们要记住先辈的足迹。”她抚摸着灯塔上“和平”二字说道。

深夜的海滩上,贝壳灯塔的光芒与城市的霓虹交相辉映。银哨依旧在风中吟唱,潮声裹挟着百年故事涌向远方。那些曾被硝烟笼罩的岁月,那些用贝壳书写的传奇,早己化作民族精神的一部分,如同永不退潮的记忆,在一代又一代人心中传承,照亮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壮阔航程。

(第二十一章完)

错乱漏章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