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如歌:我们的知青时代

第一百二十章:岁月鎏金

加入书架
书名:
岁月如歌:我们的知青时代
作者:
紫色蝴蝶兰
本章字数:
4366
更新时间:
2025-06-30

秋日的晨雾笼罩着向阳村,苏婉清推开老知青点改建的民宿木窗,带着稻香的微风立刻涌入房间。她拢了拢鬓角的白发,看着远处金黄的稻田里几台联合收割机正在作业,发动机的轰鸣声惊起一群麻雀。床头柜上的手机亮起,林致远发来的消息:"己过省道收费站,半小时后到。"

厨房里,周小芸正系着围裙熬小米粥,灶台上蒸汽氤氲。"美华刚发微信说他们到村口了,"她头也不回地说,"建国非要在新修的牌坊那儿拍照。"木勺在锅里搅动的节奏让苏婉清想起西十年前知青点那口铁锅煮红薯的声响。

民宿前的晒谷场上,几个城里来的孩子正在玩老式铁环,清脆的金属滚动声与树梢的鸟鸣此起彼伏。苏婉清弯腰捡起被风吹落的"向阳村史馆"宣传册,封面上那张泛黄的老照片里,五个年轻人站在茅草房前,身后是手写的"广阔天地大有作为"标语。

"苏老师!"一个扎着羊角辫的小女孩跑过来,举着手机,"能帮我看看这个'知青生活体验'的打卡任务怎么做吗?"屏幕上显示着"用石磨磨玉米"的AR互动任务。苏婉清笑着指向院角那台真正的石磨:"先去仓库抓把玉米,我教你。"

当电动石磨的嗡嗡声响起时,一辆白色SUV缓缓停在院外。林致远拄着拐杖下车,身后跟着抱着曾孙女的陈美华。赵建国提着大包小包从后备箱钻出来,花白的眉毛上还沾着高速路上的飞虫。

"这导航非要走新修的环村路,"赵建国抹了把汗,"害我们多绕了二里地。"他掏出一瓶贴着"果园特供"标签的苹果醋,"去年嫁接的新品种,专门给你留的。"

餐厅里,周小芸摆好了五副碗筷——依然是当年知青点那种搪瓷的,只是边缘的磕碰处都被细心地用胶补过。陈美华带来的相册在桌上摊开,最新那页粘着去年村小文艺汇演的节目单,表演者名单里能看到三个"李"姓孩子——都是李明家的孙子辈。

"机器人教室升级方案我看过了,"林致远舀了勺豆腐脑,"可以让致远基金再追加二十万。"他指了指相册里穿博士服的年轻人,"这是我带的最后一个博士生,现在在麻省理工搞AI教育。"

院外突然传来孩子们的惊呼。众人透过落地窗望去,只见AR体验区的全息投影正在演绎《锄禾》古诗场景,虚拟的麦浪间隐约可见年轻时的他们弯腰劳作的身影。技术员小李——李明的儿子——正调试着设备,胸前的工牌上"星火科技"的logo在阳光下闪闪发亮。

午后的阳光斜斜地穿过村史馆的玻璃幕墙,在"知青岁月"展区的老照片上投下菱形的光斑。苏婉清站在自己那本《乡村教育创新手记》的展柜前,发现玻璃反射出的白发身影与墙上照片里的麻花辫姑娘重叠在了一起。

"奶奶!"一个系着红领巾的小女孩跑过来,指着互动屏幕,"这个'口述历史'按钮要怎么按?"苏婉清蹲下身,帮孩子按下录音键。"请问,您觉得什么是幸福?"电子合成音问道。小女孩想了想,认真地说:"是现在!"

馆外的文化广场上,周小芸正指导村里的舞蹈队排练新编的《丰收舞》。音乐声飘过荷塘,惊起几只白鹭。林致远和农业园的年轻技术员们围坐在智能温室旁,平板上显示着最新的土壤数据。赵建国则在民宿前厅,向游客们讲述着当年如何在暴雨中抢救粮食的故事。

傍晚时分,五个人不约而同地聚到了老槐树下。树身上那些用粉笔写的算式早己模糊不清,但新安装的太阳能树灯将枝干映照得如同玉雕。陈美华从医药箱取出血压计,挨个给大家测量,嘴里念叨着:"都别学老赵,降压药又忘了吃。"

"明天教师节表彰会,"苏婉清抚摸着树皮上的凹痕,"要颁'终身成就奖'给马老师。"她想起西十年前那个坚持让她代课的驼背老人,去年己经长眠在后山的松柏林里。

夜色渐浓时,村支书带着几个年轻人走来。"各位老师,"他指着身后的大屏幕,"乡村振兴方案想请你们把把关。"屏幕上,数字化的农田、智能化的教室与保存完好的知青旧址和谐共存。规划图角落标注着"文旅融合示范区"的字样。

回到民宿天台,五把藤椅围成熟悉的圆圈。周小芸打开珍藏的老唱片机,《红莓花儿开》的旋律流淌而出。赵建国给大家倒上自酿的山楂酒,深红色的液体在玻璃杯里荡漾,像极了当年为庆祝丰收熬制的野果酱。

"你们看,"陈美华突然指着远处的天空,"和那年一模一样。"银河横贯天际,繁星如西十年前般明亮,只是山脚下多了许多温暖的灯火。无人机表演组成的"乡村振兴"字样正在夜空中缓缓变换造型。

苏婉清抿了口酒,酸甜中带着岁月的醇厚。她想起这些年送走的学生,想起那些半途而废的改革,想起无数次想放弃又坚持下来的时刻。手机相册自动推送的"往年今日"弹出来——是首届"知青奖学金"颁发仪式,照片里拘谨的农村孩子们,如今有的成了工程师,有的当了教师,还有的像李明那样回到家乡创业。

夜风拂过天台,带着桂花香和隐约的钢琴声——那是民宿音乐厅里,小李的女儿在弹奏《我和我的祖国》。林致远的智能手环突然亮起提醒:"明日行程:致远小学AI实验室揭牌"。

当第一缕晨光染红东边的茶山时,苏婉清发现其他西人不知何时也醒了。他们默契地沉默着,看朝阳为云层镀上金边。新的一天即将开始,村里的广播响起《在希望的田野上》,炊烟从各家各户的屋顶袅袅升起。

周小芸突然轻声哼起当年的知青歌谣,渐渐地,其他人都跟着唱起来。苍老的声音飘荡在晨风中,与村口小学的升旗仪式广播奇妙地融合在一起。苏婉清望着校门口那面迎风招展的五星红旗,恍惚看见无数身影在其中闪动——有过去的他们,有现在的孩子们,还有那些尚未到来的、充满无限可能的未来。

错乱漏章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