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如歌:我们的知青时代

第一百零九章:新的征程

加入书架
书名:
岁月如歌:我们的知青时代
作者:
紫色蝴蝶兰
本章字数:
4684
更新时间:
2025-06-22

清晨,浓雾弥漫,宛如一层轻纱笼罩着向阳县一中的操场。阳光透过雾气,洒下微弱的光芒,给整个校园蒙上了一层朦胧的美。

苏婉清怀里抱着一摞崭新的课本,小心翼翼地穿过操场,走进了教学楼。暑假的宁静被一阵阵清脆的早读声打破,那声音仿佛是校园的晨曲,唤醒了沉睡的校园。

走廊的墙壁上,一条鲜艳的横幅在晨风中轻轻摆动,上面写着“欢迎新老师”。苏婉清的脚步在初二(3)班的门口停了下来,她深吸一口气,目光落在门牌下方多出来的一块小铜牌上,铜牌上刻着“星星诗社”西个字。

她轻轻推开门,教室里的谈笑声像被施了魔法一样,瞬间消失得无影无踪。西十多双眼睛像被磁铁吸引一般,齐刷刷地看向她。在这些目光中,有她熟悉的二丫那兴奋的面孔,也有许多陌生的新生好奇的目光。

讲台上,摆放着一束还沾着露水的野花,花朵娇艳欲滴,散发着淡淡的清香。野花旁边,是一张卡片,上面写着:“欢迎苏老师回家。”

“同学们好。”苏婉清面带微笑,轻柔地放下手中的课本,然后慢慢地伸出手指,轻柔地抚摸着那朵野花的花瓣,仿佛它是一件珍贵的宝物。

她的声音清脆而悦耳,就像春天里的微风,轻轻地吹拂着同学们的耳畔。“这学期,我们将继续我们的‘星星诗社’活动。”她的话语中透露出一丝兴奋和期待。

然而,就在这时,她突然故意拖长了声调,“不过……”同学们的注意力一下子被吸引了过来,他们好奇地看着苏婉清,想知道接下来会有什么变化。

苏婉清微微一笑,接着说道:“马老师将会和我一起教授这个课程。”她的目光转向了教室的后排,那里坐着马组长。

马组长显然有些意外,他推了推眼镜,略显尴尬地站起身来。自从电视台报道了“星星诗社”之后,这位曾经刻板的老教师竟然开始偷偷写诗,甚至还自费订阅了《诗刊》。

下课铃声响起,同学们像是被解除了某种束缚一样,纷纷涌向苏婉清。他们兴奋地喊着:“老师,我的诗被县广播站选中了!”“老师,暑假我写了一本诗集!”

其中,二丫最为活跃。她像一只灵活的小兔子一样,挤到了人群的最前面。她那双黑葡萄似的眼睛闪闪发亮,充满了喜悦和自豪。

“老师,我考上县初中了!以后我每天都能来诗社啦!”二丫的声音清脆而响亮,仿佛整个教室都能听到她的喜悦。

办公室里的座位安排在窗边,阳光透过梧桐树叶在桌面上投下斑驳的光影。苏婉清正整理教案,校长领着一位瘦高的年轻人走了进来。

"苏老师,这是新来的林老师,教物理的。"

林致远穿着熨烫平整的白衬衫,手里拿着本《基础物理教学》,镜片后的眼睛含着笑意:"请多指教,苏老师。"

苏婉清的钢笔啪嗒一声掉在地上。昨天通电话时,他明明说要去农科所报到...

"林老师是特聘人才,"校长乐呵呵地解释,"兼任农科所技术员和咱们学校的物理老师。多亏了他设计的那个播种机,县里特批的指标!"

等校长走远,林致远才压低声音:"军工所的项目谈妥了,可以远程协作。"他从公文包里取出一个精致的模型,"送给物理教研组的见面礼。"

那是台微型播种机,金属外壳锃亮,操作屏上贴着小贴纸——一颗黄色的五角星,和二丫画的一模一样。

午休时分,他们并肩坐在操场边的梧桐树下。九月的阳光己不再毒辣,风中带着初秋的清爽。林致远从饭盒里夹了块排骨给苏婉清:"尝尝,食堂王师傅的拿手菜。"

"你什么时候计划的?"苏婉清咬着排骨,含糊不清地问,"当老师这事。"

"从看到二丫的《播种机》开始。"林致远望向远处的篮球场,"记得吗?诗里说'发明它的人,一定很爱很爱土地'。"他转过头,目光温柔,"我想试试,能不能也教会孩子们爱科学。"

微风拂过,梧桐叶沙沙作响,仿佛在回应这个答案。苏婉清突然想起大学时读过的一句话:"教育就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

下午的教师大会上,校长宣布了新学期计划:"...苏老师的'星星诗社'将升级为校本课程,林老师的'小小发明家'社团下周启动..."苏婉清在会议记录本上画了颗星星,悄悄推给身旁的林致远。他在旁边添了株麦穗,推了回来。

放学时,二丫神秘兮兮地塞给苏婉清一个信封:"给您的惊喜!"里面是张歪歪扭扭的漫画:穿裙子的女老师站在讲台上,台下坐着戴眼镜的男老师和一群小朋友,窗外飘着音符和齿轮。

"这是..."

"您和林叔叔呀!"二丫蹦跳着跑开,"我投稿给《少年文艺》啦!"

夕阳西下,苏婉清和林致远走出校门。校门口的公告栏上贴着新学期的社团招募海报,"星星诗社"和"小小发明家"并排而立,背景是湛蓝的天空和金色的田野。

"明天见,林老师。"苏婉清在分岔路口停下脚步。

"明天见,苏老师。"林致远微笑着回应,镜片上反射着晚霞的光芒。

回家的路上,苏婉清的手机震动起来。周小芸发来一张照片——她站在知青点的院子里,身后是正在装修的教室,几个村里的孩子好奇地张望着。"舞蹈班下个月开课!"配文洋溢着喜悦,"团长说要来拍纪录片!"

夜幕降临,苏婉清在灯下备课。教案本上除了《海燕》的讲解要点,还记着二丫的新诗、林致远的社团计划、周小芸的舞蹈班...这些零散的笔记渐渐连成一幅地图,指引着她前行的方向。

窗外,一颗流星划过夜空,转瞬即逝却足够许下一个心愿。苏婉清合上教案,给父母写了封长信,讲述第一天的见闻。信封上,她工整地写下新地址:向阳县一中教职工宿舍3栋201室。

躺在床上,她想起大学宿舍的最后一夜,李梅问她的问题:"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人?"现在她知道了答案——成为一棵扎根土地的树,在孩子们心中播撒星光;成为一座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让知识跨越城乡的鸿沟。

月光透过窗帘的缝隙洒进来,在墙上投下一道银色的线,恰似当年知青点煤油灯照亮的书页。远处传来火车的汽笛声,载着无数故事驶向远方。而在这一方小小的县城里,新的故事才刚刚开始。

错乱漏章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