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章:寒假重逢
火车缓缓驶入县城站台,苏婉清贴着车窗,呼出的热气在玻璃上晕开一小片白雾。窗外飘着细碎的雪花,站台上挤满了接站的人,五颜六色的羽绒服在冬日里显得格外鲜艳。她的手指无意识地敲打着膝盖,眼睛急切地扫过人群,寻找那个熟悉的身影。
"前方到站,向阳县站,请旅客们..." 广播声未落,苏婉清己经拎起行李向车门走去。三个月没见了,林致远在信中说会穿那件藏青色羽绒服来接她——那是她去年用奖学金给他买的生日礼物。
车门打开的瞬间,冷风夹着雪花扑面而来。苏婉清缩了缩脖子,把围巾往上拉了拉。忽然,一把黑色大伞在她头顶撑开,遮住了纷飞的雪花。
"欢迎回家。"
林致远的声音比记忆中更加低沉,带着淡淡的笑意。他接过苏婉清手中的行李,手指不经意地擦过她的手背,温暖干燥的触感让她心头一颤。三个月不见,他的头发剪短了些,下巴上还有没刮干净的胡茬,眼镜片上沾着几片雪花,在阳光下折射出细碎的光芒。
"等很久了?"苏婉清小声问,与他并肩走向出站口。
"刚到。"林致远说着,却悄悄搓了搓冻得发红的耳朵——这个动作出卖了他,苏婉清知道他在寒风中至少站了半小时。
出站口处停着一辆崭新的拖拉机,赵建国靠在车边,正跟几个老乡说笑。看见他们出来,立刻挥舞着手臂大喊:"这边!大学霸们!"
他比夏天时又壮实了些,黝黑的脸上带着庄稼人特有的红晕,羊皮袄敞着怀,露出里面印着"果园技术能手"字样的毛衣。见到苏婉清,他夸张地鞠了一躬:"恭迎苏老师荣归故里!"
"少贫嘴。"苏婉清笑着捶了他一拳,"美华姐呢?"
"诊所忙,抽不开身。"赵建国接过行李扔上车斗,"她让我带话,晚上给你们接风。"
拖拉机突突地启动,喷出一股黑烟。林致远帮苏婉清裹紧围巾,自己则坐在迎风的位置替她挡风。熟悉的乡间小路在车轮下延伸,两旁的杨树挂满冰凌,在阳光下闪闪发亮。
"变化真大。"苏婉清望着远处新建的蔬菜大棚和整齐的农舍,不禁感叹。
赵建国得意地拍拍方向盘:"那是!咱现在可是县里重点扶持的示范村。看见那片果园没?开春就能挂果了,农科所给的优质树苗。"
转过一个弯,知青点的老槐树映入眼帘。即使在寒冬,它依然枝干遒劲,像一位守望故乡的老人。树下站着一个人,红色羽绒服在雪地里格外醒目。
"小芸!"苏婉清差点从车上跳下来。
周小芸飞奔过来,三个女孩抱成一团,又笑又跳。她比上次见面时更瘦了,但气色很好,眼睛亮得像星星。
"演出结束我就赶回来了,比你们早到一天。"周小芸帮苏婉清拍掉肩上的雪花,"听说你在学校拿了征文比赛一等奖?"
林致远挑了挑眉:"这事我怎么不知道?"
"想给你个惊喜嘛。"苏婉清脸红了,从包里掏出一本杂志,"登在这期《青年文学》上了。"
林致远接过杂志,小心翼翼地翻到折角的那页。标题《麦浪里的夏天》下方,印着苏婉清的名字。他的指尖轻轻抚过那些铅字,仿佛那是无价之宝。
"先别急着抒情,"赵建国打断道,"看看谁来了!"
远处,陈美华穿着白大褂匆匆走来,怀里还抱着个裹得严严实实的小家伙。她的齐耳短发被风吹得乱蓬蓬的,脸颊冻得通红,却掩不住眼中的喜悦。
"抱歉来晚了,刚给张奶奶打完针。"她气喘吁吁地说,然后把怀里的"包裹"往前一递,"来,见见你们的小侄子。"
苏婉清惊讶地掀开毯子一角,露出一张圆嘟嘟的小脸。小家伙睡得正香,睫毛在脸上投下细小的阴影,小嘴还无意识地咂吧着。
"这是...?"
"我儿子,赵小树。"陈美华骄傲地说,"上个月刚满百天。"
林致远手里的杂志啪嗒一声掉在雪地上。赵建国挠着头嘿嘿首笑:"惊喜吧?我们本来想写信告诉你们的,但美华说不如当面说更有意思。"
"你们...什么时候..."苏婉清语无伦次。
"去年春节,记得我喝醉那次吗?"赵建国挤挤眼睛,"其实那晚我跟美华表白了。"
周小芸第一个反应过来,一把抱住陈美华:"天啊!你怎么忍得住不说!"
小家伙被吵醒了,哇的一声哭起来。陈美华熟练地轻拍着他的背:"乖,不哭,看看谁回来了?这是你苏阿姨、林叔叔和周阿姨..."
"等等,为什么我是阿姨,他们是叔叔?"周小芸抗议道。
"因为你上次回来给他买的花裙子,我还没找你算账呢。"陈美华瞪她一眼,众人哄笑起来。
老槐树下,五个久别重逢的年轻人像当年一样围坐在一起,中间是熟睡的小树。赵建国变戏法似的从兜里掏出一瓶白酒和几个搪瓷杯:"老规矩,第一杯敬青春。"
酒过三巡,话题自然转到了各自的近况。林致远讲起他的科研项目获得了国家专利,周小芸分享了舞团里的勾心斗角,苏婉清则谈起她在学校创办的文学社。赵建国和陈美华听着,时而惊叹,时而大笑,仿佛通过这些讲述,他们也亲身经历了那些远方的故事。
"对了,"陈美华突然想起什么,"张奶奶说今晚在她家给你们接风,炖了你最爱喝的羊肉汤,婉清。"
"她身体还好吗?"苏婉清问。
"硬朗着呢!"赵建国接口,"就是耳朵更背了,跟她说话得用喊的。"
夕阳西沉,雪地里泛起金色的光。林致远悄悄握住苏婉清的手,在她耳边低语:"去看看我们的教室?"
两人悄悄离席,向曾经的夜校走去。雪在脚下咯吱作响,远处传来孩子们放学回家的笑闹声。教室己经扩建成了三间明亮的砖瓦房,窗台上摆着几盆绿植,在黑板上方,挂着他们五人的合影——那是刚下乡时拍的,年轻的脸上写满青涩与憧憬。
"我有时候会想,"苏婉清轻声说,"如果当年没有下乡,我们现在会是什么样子?"
林致远没有立即回答。他推开窗户,让清冷的空气涌进来。远处,赵建国正抱着小树转圈,周小芸和陈美华手挽着手唱着跑调的歌,夕阳把他们的影子拉得很长很长。
"不会比现在更好。"他最终说道,手指轻轻缠住她的,"一定不会。"
夜幕降临,张奶奶的小院里飘出阵阵饭香。五位老友围坐在炕桌前,就像多年前的无数个夜晚一样。只是这一次,桌上多了个婴儿摇篮,里面躺着熟睡的小树;墙上贴着他们的合影,记录着这些年的点点滴滴;窗外,新年的第一场雪静静落下,覆盖了过去的足迹,也孕育着春天的希望。
在这个普通的北方冬夜,在经历了离别、成长和各自的坎坷后,他们终于又回到了梦开始的地方。不需要言语,每个人都明白,无论走得多远,这里永远是他们的根,是疲惫时可以停靠的港湾,是生命中最珍贵的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