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过午饭,太阳正暖。谢明懿想着回娘家一趟。林雅琴连忙点头:“应该的,你爸妈也盼着你们呢。替我们跟亲家问声好。”
一家人出了门,往平安里胡同走去。路上思琦像只欢快的小鸟,不停地问东问西,首把孝安问的不想说话。
远远地,就看见李桂花站在院门口张望,瞧见他们的身影,立刻快步迎了上来。
“可算把你们盼来了!” 李桂花脸上笑开了花,一把拉住谢明懿的手,“我还以为你们得明天才过来呢!” 说着,又上下打量女儿,眼神里满是心疼,“在京市累坏了吧?脸色看着都不太好。”
谢明懿笑着拍了拍母亲的手:“不累,就是坐火车时间长了点。”
李桂花转头看向陈宇轩和两个孩子,一把将思琦搂进怀里:“快让姥姥看看,又长高了!” 又摸了摸孝安的头,“孝安也更懂事了!”
寒暄几句后,李桂花拉着谢明懿往屋里走,小声问道:“你们下午过来,你婆婆没说啥吧?”
谢明懿笑着摇摇头:“妈,您想多了,妈让我替她向您问好呢。”
李桂花这才放心地点点头,随即一拍手:“差点忘了!” 她转头对谢保国说,“老头子,赶紧去把老大老二两家都喊过来,明懿他们好不容易回来一趟,晚上咱们热热闹闹吃个团圆饭!”
谢保国乐呵呵地应了一声,转身就出门了。
屋内,八仙桌上早己摆满了李桂花提前准备好的点心和茶水。思琦和孝安不客气地拿起芝麻糖,边吃边在院子里玩耍。谢明懿则跟着母亲进了厨房,打算帮忙准备晚上的饭菜。
“妈,我来帮您。” 谢明懿系上围裙,就要去洗菜。
李桂花连忙拦住她:“你歇着就行,好不容易回来,哪能还让你干活!” 但谢明懿还是坚持帮忙,母女俩一边忙活,一边唠着家常。
李桂花问起京市的生活,问孩子们上学习不习惯,又问谢明懿工作的事儿。谢明懿一一耐心回答,还把陈宇轩调入国家图书馆的喜事,以及自己收到市工艺美术学校邀请的事儿告诉了母亲。
李桂花听得满脸骄傲:“我闺女就是有出息!不过在外面可别太累着自己,身体才是最重要的。”
说话间,院子里传来一阵欢声笑语。谢明懿的大哥、二哥两家人都到了。
"姑姑姑父好。"玥玥带着几个弟弟们齐齐喊道。
谢明懿摸了摸小姑娘的头,看着几个侄子道:"都长这么大了呀,姑姑姑父给你们带了礼物。"
说着,她从包里掏出提前准备好的礼物 —— 给瑞霖一套崭新的连环画;给玥玥的是一条绣着粉色桃花的小裙子;瑞琪和瑞凯则收到了积木玩具。
"谢谢姑姑!"孩子们兴奋地大声说道。
谢明懿笑着对几个孩子说:“去院子里玩吧,小心别摔着。” 几个孩子欢呼着跑开,院里顿时响起追逐打闹的声音。
“小妹,听说你在京市绣的刺绣可出名了。” 大哥笑着问道,?二哥也凑了过来:“就是就是,我听咱妈说连文化局领导的夫人都找上门?”
谢明懿有些不好意思地笑了笑,轻声说:“哪有那么夸张,就是做点针线活儿,运气好遇到了赏识的人。”
屋里一片热闹的恭喜声。没聊一会儿,大哥二哥便拉着陈宇轩到一旁,聊起了其他事。
这边,大嫂和二嫂见男人们走开了,眼神对视了一下,脸上的笑容变得有些意味深长。大嫂凑近谢明懿,压低声音问:“小妹啊,你实话跟嫂子说,你绣一幅作品,到底能挣多少钱啊?” 二嫂也在一旁首勾勾地盯着她,满脸好奇。
谢明懿心里 “咯噔” 一下,她最不喜欢聊这些,但面对嫂子们的追问,又不好首接拒绝。她抿了抿嘴唇,含糊地说:“也就两三百一幅吧,要看活儿的难易程度。”
“两三百?!” 大嫂和二嫂同时瞪大了眼睛,脸上写满了震惊。二嫂忍不住提高了音量:“这也太多了吧!我和你大哥两个人加起来,一个月工资才二百多块,你一幅绣品就抵我们几个月的收入了!” 大嫂则咂着嘴,满脸的不可思议:“早知道学刺绣这么挣钱,当初......”
谢明懿听着这些话,心里有些不是滋味,却又不知道该怎么回应。她勉强笑了笑,说:“这活儿看着挣钱,其实也不容易,每天坐那儿刺绣,眼睛和脖子都累得不行。”
可大嫂和二嫂似乎根本没听进去,还在那小声嘀咕着,语气里满是羡慕和嫉妒。谢明懿实在坐不住了,她朝厨房看了一眼,说:“大嫂二嫂,我去帮妈做饭,你们先聊着。” 说完,她像是松了口气,快步往厨房走去。
厨房里,李桂花正忙着切菜,案板上的刀声 “咚咚” 作响。谢明懿走进去,拿起一旁的围裙系上,强打起精神说:“妈,我来帮您。” 李桂花抬头看了女儿一眼,似乎察觉到了什么,轻声问:“怎么了?和你嫂子们没聊好?”
谢明懿摇了摇头,没说话,只是默默地拿起菜开始洗。她知道,嫂子们的追问只是出于好奇和羡慕,但那种被打量和比较的感觉,还是让她心里有些堵得慌。不过,想到一家人难得团聚,她又不想因为这些小事影响心情。
于是,她深吸一口气,把那些复杂的情绪都抛到脑后,和母亲有说有笑地准备起晚饭来。
晚上,八仙桌上摆满了香喷喷的饭菜,红烧鱼油亮的汤汁裹着鲜嫩鱼肉,梅菜扣肉肥而不腻、入口即化,还有谢明懿特意做的荷花酥,层层酥皮里裹着清甜的莲蓉馅。
孩子们围坐在小凳上,一边吃一边还能听到他们叽叽喳喳说话的声音;
"我们还学吹口琴!"孝安挺起小胸脯,手里攥着半块荷花酥,"老师吹得可好听了!"
瑞霖瞪大了眼睛:"口琴是什么?"
孝安不知道怎么形容,思索了片刻:"就是放在嘴边吹,会发出不同的声音。"
思琦也不甘示弱,晃着两根小辫子:"我们幼儿园有好多玩具!还有滑滑梯,这么——高!"她踮起脚,小手拼命往高处伸。
玥玥听得入迷,连筷子上的鱼肉都忘了吃:"滑滑梯是什么样子的?"
"就是..."思琦歪着头想了想,"像个彩虹桥,从上面'咻'地滑下来,可快啦!"
"吃饭就吃饭,哪来这么多话。"李小梅脸色不太好看,给女儿碗里夹了块鱼肉,"快吃,凉了就腥了。"
饭桌另一头,大嫂王秀兰的筷子停在半空。她看着自己儿子瑞霖满脸向往的表情,心里像打翻了五味瓶。瑞琪还小,只顾着往嘴里塞荷花酥,酥皮渣掉了一身。
"慢点吃,没人跟你抢。"王秀兰给儿子擦了擦嘴,声音有些发紧。
李桂花敏锐地察觉到气氛变化,连忙打圆场:"京市再好,也比不上家乡菜香。思琦、孝安,尝尝姥姥做的红烧鱼,特意为你们做的。"
谢保国抿了口小酒,笑呵呵地说:"孩子们见见世面是好事。瑞霖、玥玥,好好学习,将来也去京市上大学。"
"上大学有什么用?"王秀兰突然冒出一句,"现在厂子里大学生一个月也就比明军多挣十块钱。"她意有所指地看了眼谢明懿,"还是手艺实在,一幅绣品顶半年工资。"
饭桌上顿时安静下来。谢明懿夹菜的手顿了顿,假装没听见,把一块挑好刺的鱼肉放进思琦碗里。
陈宇轩适时接过话头:"大哥在钢厂干得不错吧?"
谢明德点点头:"还行,就是责任重了。"他看了眼妻子,转移话题,"宇轩在国家图书馆工作还适应吗?"
男人们聊起工作,气氛才缓和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