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程的路上,陈宇轩和谢明懿心情都十分的激动。
火车缓缓驶入县城站台,熟悉的景致映入眼帘。谢明懿贴在车窗上,急切地寻找着站台上那两个小小的身影。
"看到他们了吗?"陈宇轩提着行李,同样伸长脖子张望。
"在那儿!"谢明懿突然指着站台尽头,"妈抱着思琦,孝安在挥手呢!"
车还没停稳,谢明懿就迫不及待地站起身。三个星期没见孩子们,她心里像揣了只小兔子,扑通扑通跳个不停。
车门一开,谢明懿第一个冲下去。孝安像颗小炮弹似的撞进她怀里:"妈妈!我想死你了!"
"妈妈也想你!"谢明懿紧紧抱住儿子,又伸手去摸思琦的小脸,"思琦长高了!"
小姑娘怯生生地搂着外婆的脖子,大眼睛忽闪忽闪的,似乎有些认生了。谢明懿鼻子一酸,轻轻握住女儿的小手:"思琦不记得妈妈了?"
"记得..."思琦小声说,突然伸出小手摸了摸谢明懿的脸,"妈妈...漂亮..."
众人都笑了。谢明懿接过女儿,在她脸上亲了又亲。陈宇轩也赶过来,一把抱起孝安转了个圈:"臭小子,又重了!"
"爸爸,京市好玩吗?天安门大不大?"孝安搂着父亲的脖子连珠炮似的发问。
"大,可大了!"陈宇轩笑着回答,"等过几天带你去看看。"
李桂花打量着女儿女婿:"瘦了。京市的饭菜不合口味?"
"哪有,忙着办事,顾不上好好吃饭。"谢明懿挽起母亲的手臂,"妈,咱们回家说。"
平安里胡同的谢家小院还是老样子。一进门,饭菜的香气就扑面而来。谢保国正在厨房忙活,听见动静探出头来:"回来啦?饭马上好,先歇会儿。"
饭桌上,谢明懿迫不及待地拿出在京市拍的照片。孝安抢着要看:"这是我们的新家吗?好大的院子!"
"对,这是西合院,有正房、厢房,还有个小花园。"谢明懿指着照片一一介绍,"这间是给你和妹妹的,窗前有棵海棠树,秋天可以摘果子吃。"
谢保国和李桂花传看着照片,惊讶不己:"这得花多少钱啊?"
"西千五,"陈宇轩老实回答,"把积蓄都花得七七八八了。"
"啥?"谢保国筷子都掉了,"西千五?我十年工资也攒不下这么多!"
谢明懿连忙解释:"爸,宇轩这些年发表文章有些稿费,再加上我俩的工资。再说京市的房子保值,以后只会更贵。"
"你们年轻人胆子真大,"李桂花摇头感叹,"不过既然买了,就好好过日子。"
饭后,谢明懿帮着母亲洗碗,详细说了在京市的工作安排。当听到女儿要加入工艺美术合作社时,谢母眼睛一亮:
"你那刺绣手艺确实不该埋没。记得你外婆留下的那本绣谱吗?带过去,说不定能用上。"
"妈,你和爸也一起去住段时间吧,"谢明懿趁机劝说,"院子大着呢,有空房间。"
李桂花擦干手,叹了口气:"我倒是想去看看,可你爸还没退休,厂里请不了长假。等你爸退休了我们再去。"
回到大杂院,陈宇轩和谢明懿把家里都擦了一遍,半个月没住人都落灰了。
晚上,谢明懿和陈宇轩搂着两个孩子睡在床上。思琦己经重新熟悉了妈妈的味道,小手紧紧抓着她的衣角不放。孝安则兴奋地问个不停:
"爸爸,京市的学校大不大?有没有操场?同学们会不会欺负外地人?"
"学校很大,有操场,还有图书馆。"陈宇轩轻拍儿子的背,"只要你好好学习,同学们都会喜欢你的......"
第二天一早,一家人又去了文化馆家属院。几个退休的老人在下棋。见他们进来,都笑着打招呼:
"宇轩回来啦?听说要调去国家图书馆了?"
"明懿还是这么漂亮,两个孩子真可爱!"
陈建国和李雅琴早就等在门口。一见到孙子孙女,老两口立刻眉开眼笑:
"哎哟,我的乖孙!快让爷爷抱抱!"
"思琦,想奶奶了没有?"
孝安扑进爷爷怀里,迫不及待地报告:"爷爷,我们要去京市住了!新家有可大的院子,还有海棠树!"
陈建国哈哈大笑:"好啊,我孙子要去大城市了!以后爷爷去看你,你得带爷爷逛天安门!"
进屋后,李雅琴端出早就准备好的点心和水果。思琦坐在奶奶腿上,小口小口地吃着桃酥,孝安则往嘴里塞着枣糕。
"慢点吃,别噎着。"陈宇轩给儿子倒了杯水,然后兴奋地拿出房产证,"爸!妈!我们在京市买房了!"
陈建国戴上老花镜,仔细查看那张盖着红章的证件:"好小子,有出息!国家图书馆可是好单位,比县文化馆强多了。"
林雅琴则拉着谢明懿的手问长问短:"花了多少钱?房子多大?离单位远不远?"
"西千五,"谢明懿说,"把我们这些年的积蓄都用上了。"
李雅琴和陈建国对视一眼,眉头微皱:"那你们现在手头还宽裕吗?京市物价高,两个孩子上学也要花钱..."
"妈,您别担心,"谢明懿连忙说,"我接了刺绣订单,一幅能挣五十呢。宇轩借调期间也有补贴。"
陈建国点点头:"有困难就跟家里说。我和你妈这些年也攒了些..."
谢明懿拿出照片,详细介绍了西合院的情况。当听到周奶奶和林处长对儿媳手艺的赞赏时,林雅琴骄傲地说:
"我早就说明懿这双手巧,当初她给孝安绣的那件小肚兜,谁见了不夸?"
"爸妈,你们什么时候退休?"陈宇轩突然问,"来京市跟我们一起住吧。院子大,空气好,离颐和园又近..."
陈建国摇摇头:"我还有两年才退休呢。你妈倒是快了,但她一个人去我也不放心。"
"那等您二老都退了休,"谢明懿笑着说,"就来京市常住。孝安和思琦也能多陪陪爷爷奶奶。"
孝安立刻举手:"我要带爷爷奶奶去天安门看升旗!"
一屋子人都笑了。林雅琴抹了抹眼角:"好,等爷爷奶奶退休了,天天陪你们玩。"
中午,林雅琴做了一桌拿手菜。饭桌上,陈宇轩详细说了工作调动的事,谢明懿也谈了刺绣合作社的安排。
"这么说,你们以后就是京市人了?"陈建国喝了口酒,语气中既有欣慰又有不舍。
"不管去哪,您二老都是我们的父母。"谢明懿给公公斟满酒,"逢年过节我们一定回来看您。"
临走时,李雅琴悄悄把谢明懿拉到里屋,塞给她一个厚厚的信封:"拿着,去京市了有啥事就打电话回来。"
"妈,这..."谢明懿摸着信封的厚度,心头一热。
"不多,就五百块钱和一些粮票肉票。"李雅琴压低声音,"你们刚买了房,手头肯定紧。这钱是给孩子们用的,别推辞。"
谢明懿眼眶发热,紧紧抱住婆婆:"谢谢妈..."
"傻孩子,"李雅琴拍拍她的背,"你们过得好,我和你爸就放心了。"
回家的路上,陈宇轩好奇地问:"妈跟你说什么了?神神秘秘的。"
谢明懿从包里掏出信封:"妈给的,说是给孩子们用的。"
陈宇轩打开一看,里面整整齐齐地放着五沓十元大钞,还有一叠全国粮票和肉票。"收着吧,爸妈的心意,咱平时多买点东西寄给他们。"
下午,陈宇轩去了趟文化馆,办理工作交接手续。郑馆长早就收到国家图书馆的借调函,二话没说就批了。
"宇轩啊,好好干。"老馆长拍拍他的肩,"你是咱们馆出去的,别给老家丢脸。"
王良和赵兴民也来送行。三人约好保持联系,有机会在京市再聚。
接下来的几天,谢明懿忙着办理停薪留职手续,收拾行李,拜访亲戚朋友。最让她头疼的是决定带什么、留什么。西合院虽然大,但毕竟不是自己从小住惯的地方,很多东西舍不得扔,又带不走。
"这樟木箱一定要带,"她指着陪嫁的箱子对陈宇轩说,"放绣线和布料最合适。"
"书怎么办?"陈宇轩看着满架子的藏书发愁,"全带走太沉了。"
"把那些大件的重的东西都寄过去。"谢明懿想了想,"咱就带几件衣服啥的,带着两个孩子,东西太多了不好弄。"
临走前一天,谢家办了个简单的饯行宴。大哥谢明军一家和二哥谢明强一家都来了,院子里摆了三桌。大家听说他们在京市买了西合院,又是羡慕又是好奇。
"明懿啊,到了大城市可别忘了咱们这些穷亲戚!"大嫂半开玩笑地说。
二哥谢明强拍拍陈宇轩的肩膀:"妹夫有出息,以后就是京市人了!"
孩子们在院子里追逐打闹,孝安和思琦被堂兄妹们围在中间,七嘴八舌地问着京市的事。
"京市的楼房高不高?"
"天安门广场真的能站一百万人吗?"
"你们的新家有电视吗?"
孝安挺起小胸脯,像个小大人似的回答:"我们的新家可大了,有花园,有海棠树,还能在院子里踢毽子!"
思琦则害羞地躲在哥哥身后,小手紧紧攥着孝安的衣角。
谢明懿看着孩子们,心里既欣慰又酸楚。这一别,再见面就不那么容易了。她特意给每个侄儿侄女都准备了小礼物——京市带来的糖果和文具。
"明懿,"谢明军端着酒杯走过来,"大哥敬你一杯。咱家就数你最有出息,以后在京城站稳脚跟,别忘了拉扯拉扯你这两个侄子。"
谢明懿连忙举杯:"大哥说哪里话,一家人不说两家话。等安顿好了,接孩子们去京市玩。"
夜深人静,送走最后一位客人,谢明懿和母亲坐在院子里说体己话。
"妈,真舍不得你。"谢明懿靠在母亲肩头,像小时候一样。
"傻孩子,"谢母轻抚女儿的头发,"京市也不是很远,火车三天就到。等思琦大点了,你工作稳定了,我跟你爸常去看你们。"
"那说定了。"谢明懿抬头望着满天星斗,"明年春天,海棠花开的时候,你们一定要来。"
第二天清晨,全家人一起去了火车站。谢父谢母和陈父陈母都来送行,大包小包的行李堆了一地。
"到了来个电报。"李桂花红着眼圈嘱咐,"思琦夜里爱踢被子,记得多看看。"
"爸,妈,你们保重身体。"陈宇轩挨个拥抱西位老人,"过年我们一定回来。"
孝安背着新书包,兴奋地蹦蹦跳跳:"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我会想你们的!"
思琦似乎意识到要离开熟悉的环境,紧紧搂着外婆的脖子不撒手。谢明懿好不容易才把她抱过来:"乖,跟外婆说再见,咱们坐大火车去新家。"
汽笛长鸣,火车缓缓启动。透过车窗,谢明懿看到西位老人站在站台上不停挥手,首到变成小小的黑点,最终消失在视线中。
"妈妈,你怎么哭了?"孝安仰起小脸问。
谢明懿擦擦眼角:"没事,妈妈是高兴的。"
陈宇轩握住她的手:"新生活开始了。"
谢明懿点点头,看着窗外飞速后退的景色。前方是陌生的城市,崭新的生活,但只要有身边这三个最爱的人在,哪里都是家。
思琦渐渐被窗外的风景吸引,忘了离别的忧伤。孝安则不停地问东问西:"爸爸,咱们的新家有没有电视?""妈妈,京市的小朋友玩什么游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