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萌史

第53章 【外卖起源】长安外卖:跑腿小哥"递夫",送饭用竹食盒

加入书架
书名:
大唐萌史
作者:
在大学
本章字数:
5042
更新时间:
2025-05-14

现代人靠外卖续命,唐朝人靠"递夫"拯救懒癌。当你在长安街头看到穿着短褐、腰挂铃铛的小哥挎着竹食盒狂奔,千万别以为是穿越了——这就是比欧洲早八百年的"大唐饿了么"。这些被《唐会要》称为"递夫"的跑腿达人,用一双快腿和竹制保温盒,撑起了盛唐的"懒人经济",甚至让李白、杜甫都成了忠实用户。

一、坊市制度催生"送饭刚需":关坊门?饿肚子?不存在的!

唐朝实行严格的里坊制,每个坊早晚准时关门,堪比现代小区门禁。要是加班到深夜,或者懒得出门吃饭,怎么办?"递夫"应运而生。这些小哥隶属"行署"(古代商会),专门帮人跑腿送饭,甚至能代购胭脂水粉、传递情书——堪称"古代版美团+闪送"。

订单高峰期:上朝官员的"早餐焦虑"

每天凌晨三点,朱雀大街的包子铺就热闹起来。三品大员们上朝时,会提前让递夫"代购"胡麻饼、粟米粥,边啃边往皇宫赶。有个叫李义府的宰相,曾因递夫送晚了早餐,上朝时肚子饿得咕咕叫,被御史弹劾"失仪"——从此,递夫行业多了条规矩:"上朝订单,迟到罚款三倍"。

深夜食堂:平康坊的"外卖狂欢"

晚上关坊门后,平康坊的歌妓们常点"夜宵套餐":樱桃毕罗(奶酪樱桃饼)、龙肝脍(生鱼片)、葡萄酒。递夫们背着带棉套的竹食盒,从坊墙上的"递物口"递进去,收完钱还会提醒:"姑娘慢用,给个五星好评呗!"诗人韦庄在《菩萨蛮》里写"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其实暗指递夫看到的酒肆老板娘颜值太高,差点忘了送饭。

二、递夫的"装备升级史":从竹篮子到"保温黑科技"

别小看递夫的行头,那可是经过无数次迭代的"送饭神器":

1. 基础款竹食盒:分上下两层,下层装主食,上层放小菜,盒盖刻着"长安递夫"字样,相当于现代外卖箱的LOGO;

2. 进阶款棉套保温盒:用棉布裹住竹盒,再塞些稻草保温,冬天送热汤能保持两小时温度,比现代泡沫箱还环保;

3. 豪华款驼铃挎包:长途送饭时用,骆驼铃铛既能吓狼,又能当"送餐提示音",曾有胡商听到铃声就知道"波斯烤肉到了"。

《酉阳杂俎》记载,有个递夫发明了"分层抽屉盒",能同时送西家的饭不串味,被同行尊为"递夫界爱迪生",还因此娶了米店老板的女儿。

三、明星客户与奇葩订单:李白是"差评大户",杜甫爱点"养生套餐"

诗仙的"傲娇外卖"

李白是出了名的"差评大户"。有次他在酒楼喝酒,让递夫送卤牛肉,结果嫌肉太咸,挥笔写"咸盐损滋味,不如归去来",要求退单。递夫无奈找老板哭诉,老板只好亲自上门赔礼,还送了坛美酒——从此,长安递夫接到"李白"的订单,都会备注:"少放盐,多带酒,否则差评!"

诗圣的"养生菜单"

杜甫则是"养生派",常点"槐叶冷淘"(凉拌槐叶面)和"茯苓粥",还附纸条:"少油少盐,请勿放蒜"。有次递夫送错成羊肉泡馍,杜甫写《丽人行》吐槽:"紫驼之峰出翠釜,水精之盘行素鳞"——表面夸菜好,实则暗讽"我要的是素粥啊!"

宫廷订单:皇帝的"爱心外卖"

最牛的订单来自皇宫。唐玄宗曾让递夫给杨贵妃送荔枝,特意叮嘱:"晨兴理红妆,日高荔枝到"。递夫们快马加鞭,从岭南到长安,荔枝居然还是鲜的——这速度,比现代生鲜冷链还狠。后来安禄山叛乱,唐玄宗逃亡蜀地,还惦记着让递夫买胡饼,感慨:"此味曾供圣人餐,今落民间亦快哉!"

西、行业潜规则:从"好评返钱"到"职业歧视"

五星好评换优惠

递夫们深谙"用户运营"之道,常搞"好评返钱"活动:"晒单返五文,集十单送胡饼一个"。有个叫王七的递夫,靠好评积累,三年攒钱在西市买了间铺子,转型当老板,堪称"递夫逆袭典范"。

职业歧视:士大夫的"送饭羞耻"

但递夫地位低下,属于"贱籍"。有个进士考上状元,却被人揭发曾当过户部递夫,结果被取消资格。诗人刘禹锡看不下去,写《送李策秀才还湖南》为递夫鸣不平:"割鸡不足称,屠狗乃无伍"——意思是"送饭怎么了,比屠狗的还不如?"

跨国递夫:粟特人的"跨境配送"

丝绸之路开通后,粟特商人也加入递夫行列,搞"跨境配送":从长安送丝绸到波斯,再把香料带回长安。有个粟特递夫娶了长安姑娘,生的儿子能说流利的汉语和粟特语,被称为"递夫界翻译官",专门负责"胡商订单"。

五、数据党上线:递夫行业的"GDP贡献率"

据《唐六典》记载,长安递夫高峰期超过一万人,人均日送单量5-8单,每单收费5-10文,月收入约150-240文,相当于九品官员半个月俸禄。西市的"递夫行署"每年向朝廷交税十万贯,比一个小县城的税收还多。诗人元稹在《估客乐》里写"递夫千万家,皆仰蜀麻饶",说明递夫行业带动了竹编、棉纺等周边产业。

六、穿越警告:在唐朝点外卖的"避坑指南"

1. 看清坊门编号:长安坊名奇葩,比如"道德坊""兴化坊",曾有递夫把"光德坊"错送"崇德坊",被客户骂"眼瞎";

2. 慎用"加急单":加急费是普通单的三倍,曾有人为了赶时间加钱,结果递夫跑太快摔了一跤,饭菜全洒了,最后只能"退款不退货";

3. 别惹"递夫头子":每个行署有个"都头",管理数百递夫,曾有不良少年抢递夫的饭钱,被都头带人追了三条街,最后送官治罪。

《唐律疏议》规定:"盗递夫财物者,加二等论"——可见递夫行业有多重要。

七、从递夫到驿站:古代物流的"基因传承"

递夫虽然是民间跑腿,但为官方驿站提供了灵感。唐玄宗时期,驿站系统升级,除了送公文,还能帮官员代购物品,甚至传递家书,这才有了"一骑红尘妃子笑"的传奇。到了宋代,递夫演变成"急脚递",专门送紧急文书,速度可达"日行西百里"——这基因,妥妥的"古代顺丰"。

结语:当竹食盒遇见唐诗,送饭也能成文化

递夫们用双腿丈量长安,用竹盒传递烟火,让盛唐的清晨有了胡麻饼的香气,夜晚有了葡萄酒的微醺。他们是史书里的小人物,却是生活中的真主角。下次读唐诗时,不妨想想:李白笔下的"金樽清酒斗十千",说不定就是递夫刚送来的;杜甫写的"夜雨剪春韭",可能是递夫冒雨送来的新鲜蔬菜。

最后,送大家一首递夫打油诗:

长安坊市深似海,递夫快马送羹来。

竹盒层层藏美味,驼铃阵阵响天街。

李白差评常爆表,杜甫养生菜单开。

莫笑跑腿身微贱,撑起盛唐"胃"时代!

错乱漏章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