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萌史

第14章 欧阳修:当主考官时,我把骈文党全送去了"冷宫"

加入书架
书名:
大宋萌史
作者:
在大学
本章字数:
4522
更新时间:
2025-05-13

公元1057年,大宋集团人力资源部迎来了一位"不走寻常路"的主考官——欧阳修。此时的科举考场就像个"骈文展销会",考生们个个都是"PPT达人",满篇堆砌辞藻,内容却空洞无物。欧阳修看着这些"花架子"答卷,拍案而起:"这哪是选人才?分明是选'文字裁缝'!"一场震惊大宋文坛的"职场改革",就此拉开序幕。

一、改革前的职场乱象:骈文党的"形式主义狂欢"

啥是骈文?简单说就是"古代版PPT文学"——讲究对仗工整、辞藻华丽,好比现在的报告非要用"高端大气上档次,低调奢华有内涵"开头,实则没半句干货。当时的考生为了考上进士,天天泡在"骈文速成班"里,把《昭明文选》当《职场话术手册》背,甚至发明了"隔句对""当句对"等二十多种"花式套路"。

欧阳修当主考官前,曾见过一份状元答卷,里面写"天回日转,皇帝垂衣",乍一听很霸气,仔细琢磨全是废话——就像现代员工写总结:"在领导的正确带领下,我们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具体啥成绩?没说。这种文风害得大宋集团招了一堆"天桥底下写对联"的人才,真正能办实事的没几个。

二、改革派的硬核操作:让"花架子"滚粗考场

欧阳修上任后干的第一件事,就是把考试大纲改了——以前考骈文,现在考"策论",要求考生写实实在在的治国方案,相当于把"PPT汇报"改成"项目落地计划"。他还特意在考场门口贴了张告示:"杜绝骈文,违者必究——阅卷组宣。"

这一改革捅了"骈文党"的马蜂窝。考试当天,有考生写了篇《刑赏忠厚之至论》,里面用了"当尧之时,皋陶为士,将杀人"的典故,欧阳修一看:"这才是真本事!"大笔一挥给了高分——这人就是后来的苏轼。而那些写"昆山之玉,阆苑之花"的考生,全被他扔进了"冷宫卷堆"。

最绝的是,欧阳修在阅卷时看到一篇堆砌典故的文章,首接批注:"你以为用典多就是文化人?我看你是'行走的《康熙字典》'!"这话传到考生耳朵里,骈文党们气得集体写"联名投诉信",甚至在街上拦轿抗议——堪比现代职场里老员工抵制新KPI。

三、改革背后的职场逻辑:打破"论资排辈"潜规则

欧阳修为啥这么刚?因为他看透了大宋职场的三大痛点:

1. 人才断层危机:骈文党只会掉书袋,遇到民生问题就抓瞎,就像现代公司招了一堆"名校光环"员工,项目落地时全抓瞎。

2. 创新阻力太大:骈文是"官场老油条"的护城河,他们靠这套话术混资历,新人很难突围——这和现代职场"老人占着位子不干活,新人没机会"如出一辙。

3. 集团战略转型需要:宋仁宗正想搞"庆历新政",急需务实人才,欧阳修的改革相当于"为战略找人才",站在了老板的需求点上。

所以,他提拔的不只是苏轼、苏辙、曾巩这些"古文派",更是在为大宋集团培养"改革派预备队"。就像现代HR在老板支持下推行"年轻化招聘",表面是换考核标准,实则是换血管理层。

西、改革的阵痛与回响:有人哭晕,有人逆袭

骈文党的眼泪:

某考生连续十年考骈文落榜,听说改革后转考策论,结果连题目都看不懂,当场哭晕在考场外;还有的考生把多年积累的骈文笔记一把火烧了,边烧边骂:"欧阳修你断我仕途!"——这场景,像极了职场里突然被告知"你擅长的技能过时了"的老员工。

古文派的春天:

苏轼拿着欧阳修给的高分卷,首接成了"大宋文坛顶流",粉丝从汴京排到杭州;曾巩靠着扎实的策论功底,从"基层文秘"一路升到中书舍人——这告诉我们,职场里真正的机会,永远留给能解决问题的人,而不是会玩文字游戏的人。

最有意思的是,几年后这些被欧阳修提拔的"改革派"成了大宋集团的中流砥柱,苏轼去杭州治水,曾巩主持编纂《元丰类稿》,个个都是"能扛事儿"的狠角色——这说明欧阳修的改革不是"心血来潮",而是"精准滴灌"。

五、职场启示:改革者的破圈法则

1. 借老板的势,办自己的事

欧阳修改革前,特意给宋仁宗写了份《论举官札子》,里面说"选才当以务实为本",深得仁宗之心。职场中,改革者必须先找到"顶层支持",不然分分钟被旧势力淹没。

2. 用结果说话,别扯虚的

欧阳修没跟骈文党打口水战,而是首接用录取名单证明一切——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这些人后来全成了"唐宋八大家"。职场中,与其争论"该不该改",不如做出"改了更好"的案例。

3. 给旧势力留条退路

欧阳修没把骈文彻底封杀,而是允许考生"二选一"——想考骈文也行,但只能去"特招岗位"。这招"软着陆"避免了正面冲突,比现代公司"一刀切"的改革温和得多。

六、历史彩蛋:改革者的自我修养

欧阳修其实也是骈文出身,年轻时还写过《秋声赋》这样的骈文佳作。但他后来意识到"形式主义"误国,果断转型——这告诉我们,职场里最怕的不是"曾经走弯路",而是"永远在弯路上狂奔"。

最绝的是,他退休后写《归田录》,里面调侃自己当年改革时:"我就像个拆戏台的,把骈文党辛辛苦搭的台子全拆了,现在想想,有点对不起他们,但大宋需要这样的狠人。"——真正的改革者,从来不怕得罪人,只怕耽误事。

结语:职场不缺PPT达人,缺的是欧阳修这样的"拆台者"

欧阳修用一场考试改革告诉我们:职场的进步,从来不是靠"漂亮话"堆出来的,而是靠"实在人"干出来的。当你还在研究"如何把报告写得更华丽"时,真正的高手己经在思考"如何让方案落地生根"。毕竟,老板要的是结果,不是排比句;公司需要的是解决问题的人,不是制造问题的"文字裁缝"。

(下章预告:王安石:我搞变法不是为了钱,是为了治治大宋的"懒病"——古代版"职场变革先锋"的破冰之旅)

错乱漏章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