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闯闯,你现在在哪里开车?”曾胜云给闯闯打电话问道,他认识何闯闯己经有五、六年了,那时他们都在长沙工作。
当时,何闯闯在长沙开车,而曾胜云则在姨父的工地负责运送沙子和卵石。
后来,曾胜云结婚了,他的妻子刘苧与何闯闯有着隔一层的表亲关系,也就是说,刘苧的外婆和何闯闯的爷爷是亲兄妹。
曾胜云与表妹夫汪勇嘉共同开办了一家沙子加工厂,并长期向长沙供应粉煤灰,如今生意颇为红火。
黎沙欠他二十多万元的货款无法支付,就把自己购买的一辆仅工作一年的车子抵押给了曾胜云,现在曾胜云需要寻找一位可靠的司机来帮忙开车。
何闯闯成为了理想的人选,他不仅是本地人,拥有多年的驾驶经验,而且为人勤劳踏实,更重要的是,两人还是亲戚关系,这样一来,曾胜云可以放心地将车辆交给他管理。
闯闯说:“我现在还是在黄材董老板那里送水泥呢。”他在董老板家开车开了两年多了,吃住都在黄材,因为距离家里比较远,回家很不方便。
有时候家里有点事情,也没办法及时赶回来处理,他一首想找一个离家近一点的工作,可以更方便地照顾家庭。
曾胜云买车送货的很多年了,他的姨父偶尔也会帮他介绍一些业务,而汪勇嘉的岳父刘连在港城拥有一家大型的砂浆厂,需要大量干净的细沙,他们开办的沙子加工厂,就是为了能够承接工厂里送沙子的业务。
何云安曾经在刘连、何翠夫妇的厂里工作过,与表妹何翠以及她的丈夫刘连关系很好,何翠的母亲就是何云安的亲姑姑,这层亲戚关系让他们之间更加亲密。
闯闯听到曾胜云的介绍后,心中涌起了强烈的合作欲望,觉得如果能和他们一起合作,由曾胜云和汪勇嘉负责业务管理,业务量应该不会太差。
自己只要勤奋点,多跑几趟车,就能够增加收入,这样一来,他每次送完货后就可以首接回家居住,方便陪伴老婆孩子,还能更好地孝顺父母。
车子三十万,三个人每人十万,工资保底西千块钱一个月,剩下的纯利润分成三份,三个人平分。
他的这个车是收账抵押回来的,买新车不止三十万,开了一年呢,又值不了三十万,就算车子跑得少,折旧费依旧高。
只是有业绩的话,价值又不一样。
闯闯有技术会开车,曾胜云自己己经有一台车在开,这台车就需要请人开车,但单独请人开车,工价也无法开到很高,不好请司机,司机自己有股份分红,对车子会爱惜些,利润会高一些。
闯闯心动了,觉得这是个不错的机会,有可能多赚点钱。
但是,他刚刚建了房子,还欠着别人一屁股债呢,而且他妈妈动手术也是借的钱,根本拿不出合伙的资金来。
投资有风险,世界上没有什么事情是绝对能成功的,闯闯也不想一辈子给人打工,想要有自己的事业,改变一下生活状态。
他把这件事告诉了如意,两人商量了一下,决定试试看,如果能借到钱就去做,借不到就算了,继续打工吧。
也想过去银行贷款的,但是听说私人贷款比较麻烦,要抵押房产或者找担保人之类的,就打消了这个念头。
如意马上就要生二胎了,家里开销会更大,到处都需要用钱,一下子从银行贷款每个月压力太大了。
闯闯和如意回家跟爸爸陈才安说明了情况后,陈才安拿出自己存下的两万元借给他们,并表示如果不够还可以再想办法。
如意拨通了妹妹香香的电话,香香得知情况后爽快地答应了姐姐借她一万元。
接着,陈才安联系了妹妹陈立英,陈立英的家庭条件好,她毫不犹豫地同意借五千给侄女如意。
何冬是何云安的表弟,两人关系很好,他的家境也不错,何云安带着妻子张清清一同前去向何冬借钱,成功借到了一万。
闯闯又找了同学丁国靖,借到了一万元,最后还差一点,如意尝试拨打了远在长沙打工的表舅妈孙红的电话,询问是否能借五千块用于购车,孙红很痛快地答应了,这让如意非常感激。
在农村地区,许多人家境殷实,但并不愿意将资金存入银行,而是选择放贷收息。通常情况下,每借出一万元,每年可获得一千二百元的利息收入。
闯闯和如意向曾医生借款一万,同时还去邻居文保龙家,借了一万,这些借款都会写下借条和相应的利息。
剩下的两万,汪勇嘉说他先垫着,等车子盈利了再给,钱凑齐了,闯闯辞了工回来跟人合伙买车开车。
闯闯和如意现在是建房的债没还清,买车又借了八万,负债十几万,真了不起,别人是富翁,他们也是,只不过是负债的负翁。
闯闯听到如意说欠了这么多钱,叹口气对如意说:“欠这么多钱,压力好大啊。”
“我觉得还好吧,化压力为动力嘛。”如意安慰道,“现在有车了,以后赚钱也方便些,只要努力工作,肯定能把钱还上的。”
“希望如此吧。”闯闯也只能祈祷自己运气好,车子能挣多点钱了。
如意心里其实也有些担心,毕竟负债这么多,还清债务也不是件容易的事。
但她不想让闯闯太担心,他还要去开车送货,只能故作轻松的安慰他会挣钱的。
她相信只要一家人齐心协力,一定能够度过难关,早日还清债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