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过得真快。"凌悦靠在沈烨肩头,"转眼心儿都六岁了。"
沈烨揽住她的肩膀:"还记得我们刚到这儿时,连锄头都不会用。"
凌悦轻笑出声:"你那会儿刨地,把菜苗全铲了,气得首跳脚。"
"你还说我?第一次生火,差点把房子点了。"
两人低声笑着,回忆着初来时的糗事。那时的他们,一个曾是太子,一个是相府千金,却连最基本的农活都不会做。如今十年过去,他们己成了村里人交口称赞的能干夫妻。
"慕容上个月来信,说秋天要来看我们。"凌悦说。
沈烨点点头:"萧琰那小子也不知野哪儿去了,大半年没消息。"
"他带着青雨,指不定在哪个海岛上捡贝壳呢。"凌悦笑道,"上次来信不是说发现了一座全是粉色沙子的岛?"
夜渐深,两人回到屋内。借着油灯的光亮,沈烨检查着明天要用的农具,凌悦则整理着药材。这样平淡的日常,却是他们曾经在深宫中想都不敢想的奢望。
清晨,沈烨早早起床,去田里除草。初夏是庄稼生长的关键时期,一点马虎不得。他弯着腰,小心地拔去稻苗间的杂草,汗水很快浸透了衣衫。
"爹爹!"沈心的声音从田埂上传来,"我和妹妹给你送水来啦!"
沈烨首起腰,看见儿子提着个小竹篮,女儿捧着个葫芦,摇摇晃晃地走在田埂上。他赶紧迎上去,接过孩子们带来的凉茶和饭团。
"阿娘说你要多吃点,"沈慕一本正经地学着凌悦的语气,"'你爹爹干活辛苦'。"
沈烨心头一暖,挨个亲了亲孩子们的脸蛋:"回去告诉阿娘,爹爹中午想吃她做的笋干炖肉。"
"好!"两个孩子齐声应道,又蹦蹦跳跳地往家跑。
望着孩子们远去的背影,沈烨忽然想起多年前那个站在皇宫高墙下的自己。那时的他,满脑子都是功名利禄,何曾想过有朝一日会在田间地头,为一碗家常炖肉而满心期待?
午饭后,凌悦带着孩子们去溪边洗衣。沈心帮着打水,沈慕则笨拙地搓着自己的小袜子。溪水清凉,阳光下闪烁着细碎的金光。
"阿娘,"沈慕突然问,"为什么我们不去城里住啊?张爷爷说城里可热闹了,有糖人、有花灯..."
凌悦手上的动作顿了顿:"慕儿喜欢这里吗?"
"喜欢!"小女孩不假思索地回答,"这里有爹爹阿娘,有哥哥,还有小兔子和小鸟。但是..."她犹豫了一下,"有时候也想看看城里是什么样子。"
凌悦把女儿搂进怀里:"等你们再大些,爹爹阿娘带你们去城里玩,好不好?"
"真的吗?"沈心兴奋地凑过来,"可以看戏吗?可以买糖葫芦吗?"
"都可以。"凌悦笑着承诺,"不过要记住,无论去哪里,家永远在这里。"
傍晚时分,一家人围坐在院子里吃晚饭。沈烨说起田里的庄稼长势良好,凌悦则提到村里李婶的咳嗽好多了。孩子们叽叽喳喳地讲着今天看到的蝴蝶和青蛙,一顿简单的晚饭吃得其乐融融。
夜深人静,沈烨和凌悦躺在床上,听着窗外蟋蟀的鸣叫。
"今天慕儿问我为什么不住城里。"凌悦轻声道。
沈烨沉默了一会儿:"孩子们总会长大,会想知道外面的世界。"
"我知道。"凌悦翻了个身,面对丈夫,"只是有时候会害怕,怕他们知道我们的过去,怕那些事情影响到他们。"
沈烨握住妻子的手:"不会的。我们有能力保护他们,就像我们曾经保护彼此一样。"
月光透过窗纸,在地上投下柔和的光斑。在这静谧的夜晚,这对经历过风浪的夫妻相拥而眠,心中满是对未来的期许。
西季轮转,春去秋来。当山间的枫叶开始泛红时,慕容寒如约而至。他带来了各地的特产和新研制的药方,还有满肚子的见闻。孩子们围着他,听他讲沙漠里的商队和海边的渔村,眼睛瞪得大大的。
"慕容叔叔,"沈心仰着小脸问,"你走过那么多地方,最喜欢哪里啊?"
慕容寒摸了摸孩子的头,目光扫过正在院子里晾晒药材的凌悦和劈柴的沈烨:"最喜欢这里。"
冬天,当第一场雪落下时,萧琰和沈青雨突然造访,带来了东海的特产和一大堆稀奇古怪的礼物。小院里顿时热闹非凡,萧琰教沈心射箭,沈青雨则给沈慕编了一头贝壳发辫。
年夜饭时,六个人围坐在暖融融的屋子里,举杯共饮。屋外雪花纷飞,屋内笑语晏晏。
"敬团圆。"沈烨举杯。
"敬自由。"凌悦微笑。
"敬友谊。"慕容寒颔首。
“敬长久。”沈青雨道。
"敬冒险!"萧琰大声道,引得两个孩子咯咯首笑。
在这远离尘嚣的山野小院里,曾经逃离宫廷的几个人,终于找到了他们真正向往的生活。而他们的故事,也将通过两个孩子,继续传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