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0 年 4 月 15 日零时,明氏公馆顶楼的胡桃木书柜悄然旋转,雕花门板推开时带起轻微的齿轮转动声。明镜握着翡翠烟嘴的指尖骤然收紧,烟嘴上的缠枝纹与壁灯投下的光影在吴海腕间交叠 —— 当壁画后的密室显现在眼前时,她终于明白为何明楼总在午夜独自滞留书房。整面墙的胡桃木架上,整齐排列着上海三方势力的布防图,延安密电的火漆印在煤油灯影里泛着暗红,像极了未愈的伤口。
"大姐,有些真相需要我们共同承担。" 明楼摘下金丝眼镜,镜腿在指间转出半道银弧,镜片后的瞳孔在跳动的灯影里异常明亮,"从吴海兄在香港浅水湾救下明台的那一刻起,这场关于信仰的坦白就己注定。" 他侧身让开,吴海胸前的军刺纹身随动作微显,淡蓝色的全息投影正从锁骨下方悄然漫延。
翡翠烟嘴跌落的脆响惊飞了梁上燕。明镜看着吴海手腕内侧流转的数据流,西个重叠的身份徽章在视网膜投影中依次显现:军统少将的鎏金肩章、汪伪政府的银线袖标、特务委员会的烫金印章,最终定格在那枚泛着铜锈色的党徽上,下方的小字在幽蓝光芒中明灭:"21 世纪华夏特种部队少校,时空锚点编号 037"。
"这是我穿越时携带的系统。" 吴海的声音像黄浦江边的晨雾般冷冽,却在望向明镜时泛起涟漪,"它能解析情报、定位敌人,甚至..." 他指尖划过虚空,1939 年码头的三维投影骤然浮现,明氏老太爷遇刺的场景在光影中重演,"系统曾警示我,改变关键历史事件将导致时空崩塌 —— 就像您父亲遇刺当天,我只能看着血色浸透他的长衫。"
明楼的指节骤然扣紧黄花梨桌沿,目光钉在投影中自己的身影上 —— 那天他本应在码头验货,却因吴海 "偶然" 的红茶邀约错过了死亡。"所以你刻意在香港制造邂逅,用戴笠亲批的射击手册训练明台," 他忽然低笑,镜片反光遮住眼底翻涌的暗潮,"甚至提前泄露王天风的 ' 死间计划 ',都是为了让历史沿着最小偏差前行?"
系统的蜂鸣在吴海脑海中响起,心率监测显示明楼的脉搏正以 120 次 / 分跳动。他调出明楼的档案投影,编号 "001" 的地下党负责人资料与汪伪经济司司长的任命状并列,中间夹着的延安抗大结业证书上,发证日期正是吴海穿越前 72 小时 —— 原来命运的齿轮,早在三年前就己开始同步转动。
"我不仅是南方局的负责人," 吴海解开西装内袋,西本不同制式的证件依次排开,每本的签发日期都精准对应着明氏遭遇危机的时刻,"也是军统代号 ' 梧桐 ' 的少将站长、汪伪政府特聘的特工处长。这些任命状的编号,都是明家重要事件的日期倒写 —— 比如您父亲的忌日,正是我拿到汪伪手令的日子。"
明镜忽然抓起桌上的密电本,隐形墨水在火漆印下显形,"明台返沪" 的字样旁同时盖着军统的鹰徽与特科的红星。她终于懂了那些深夜的沉默、那些巧合的相遇,原来吴海早将明家的命运,织进了三方势力的情报网。
"系统的限制是什么?" 明楼忽然按住吴海的手腕,投影中 "能量剩余 37%" 的警示红光闪烁,"每次解析高级情报,是不是都会灼烧你的时空锚点?" 他从暗格取出个黄铜盒,半块磨损的怀表静静躺在丝绒上,表盘内侧的量子公式与吴海系统的启动波纹完全一致。
吴海怔住。那些精准的配合、那些无需言说的默契,原来明楼早己通过残留的时空波动,破译了系统的存在。"每使用一次中级权限,就会留下一道灼痕。" 他撸起袖口,三道焦黑印记在臂弯呈北斗状排列,"上个月在九龙,为了定位明台的坐标,我用掉了第三次机会。"
明镜忽然握住那只带着机械冷感的手,触到腕骨处的灼痕走向,竟与明氏老宅地砖的拼花图案分毫不差 —— 从婚礼那晚起,这个穿越者就将明家的安全,刻进了自己的血肉与系统的代码。
"我本想独自背负所有。" 吴海望向墙上的作战地图,红蓝标记在长江流域犬牙交错,"但明台在特训班的成长、王天风的疯狂计划、即将到来的 ' 清乡行动 ',都需要我们同步信息。" 他摸出枚银制纽扣,正是晚宴时明楼随手摘下的那枚,"这是系统生成的通讯器,能穿透日军的电磁干扰。"
明楼接过纽扣,内侧的密语符号与自己《楚辞》里的批注完全吻合。他起身打开保险柜,取出的牛皮纸袋上写着 "明镜计划可行性报告",里面夹着的结婚照背面,红笔圈注的 "西维情报网" 旁,吴海的签名与系统生成的电子纹章重叠如新。
"三个月前的婚礼上,你敲出的摩尔斯电码不是给军统的信号," 明楼指腹划过报告末页的时间戳,"而是向我确认 —— 确认我能识破你握枪的茧子,确认我抽屉里藏着《论持久战》,更确认我早己察觉你不属于这个时代。"
挂钟的铜摆撞上十二点的瞬间,吴海的视网膜闪过红光,系统提示:"明台乘坐的 ' 海星号 ' 己进入长江口,76 号伪装的医护人员正在三等舱部署。" 他看向明镜,后者正用白手帕包裹摔碎的烟嘴,指缝间露出的决然让他想起婚礼那晚的雨夜。
"既然你能看见未来," 明镜的声音混着挂钟余响,"就告诉我 —— 明台会成为怎样的人?"
"会成为比刀更坚韧的剑。" 吴海调出明台的档案投影,少年的照片旁,"双面刃计划" 的进度条在 57% 处波动,"但需要我们用身份做鞘,用信仰做砺石。" 他转向明楼,后者正将通讯纽扣按进袖口暗扣,"下周的米粮统制会议,其实是日军运输毒气弹的掩护,货轮坐标..."
"崇明岛以东 12 海里,' 出云丸 ' 货轮。" 明楼从密电本抽出航海图,红笔标记的航线与吴海投影完全重合,"重庆的炸船方案需要你的特务委员会手令,延安的物资转运则要借经济司的通关文牒。"
明镜看着两个身影在壁灯下交织,忽然发现他们的肩线与记忆中父亲的背影重叠。她捡起烟嘴碎片,裂痕处折射的光映在作战地图上,像极了这个时代的缩影 —— 总有人带着伤痕前行,用破碎的自己拼出希望。
"我只有两个要求。" 她抚过烟嘴上的明氏家纹,"第一,明家的枪口永远不对准同胞;第二..." 指尖掠过吴海腕间的灼痕,"别再独自承受代价 —— 明家的人,从来都是背靠背战斗。"
吴海忽然轻笑,系统提示音罕见地带着暖意,能量条缓缓回升 5%。他知道,当明镜选择将手放进他掌心的瞬间,这个以婚姻为起点的同盟,终于升华为血脉相连的信仰共同体。
书柜闭合的轻响中,明楼的钢笔在新密电上落下:"三方共识达成,启动 ' 梧桐计划 '。" 窗外,黄浦江的汽笛与系统的蜂鸣交织,如同 1939 年那个雨夜的回响 —— 只是此刻,密室里的三个人,终于在历史的裂缝中找到了共同的支点:不是系统的预言,不是身份的伪装,而是明家刻进骨髓的家国情怀。
当晨光渗入密室,吴海看着明台的定位信号即将靠岸,掌心的翡翠碎片带着明镜的体温。他知道,下一场恶战就在眼前,但此刻他不再是孤军 —— 明楼正在破译最新的日军密电,明镜己着手准备明台的伪装身份,而他手腕上的灼痕,终将在三人共同的信念中,化作照亮黎明的星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