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知识干货

第10章 人性常识010

加入书架
书名:
人性知识干货
作者:
浩炜
本章字数:
4368
更新时间:
2025-07-09

一、穷人脸面比天大,富人只认实打实

老家二舅年年穿补丁裤,却借钱给儿子买辆二手轿车,见人就说 "我家娃混得好";反观巷口开超市的李老板,天天穿布鞋逛菜市场,车库里停着辆百万级的 SUV。穷人把面子当命根,兜里没钱也要在烟酒、穿戴这些虚头巴脑的地儿充阔气,为啥?心里头自卑,生怕别人瞧不上;富人明白,面子是墙上的画,实力才是脚下的地 —— 你开再贵的车,欠一屁股债,别人背后照样戳你脊梁骨;你穿得再朴素,卡里有存款,说话自然有人听。就像老辈人说的,包子有肉不在褶上,穷富之间的差别,不在脸上,在心里。

二、官场上能爬多高,全看头顶的天有多大

单位小张去年升了科长,大伙儿都说他能力强,其实是他师父老陈是副局长。后来老陈退休,小张的晋升之路立马卡住了 —— 就像爬梯子,你师父在三楼,你最多够到二楼半。官场上的天花板,不是你能跳多高,是你头顶的人能站多高。老话说 "高屋建瓴",说白了就是上面有人搭台子,你才能唱大戏。就像我表舅在乡镇当科员,干了二十年还是老样子,为啥?他的领导是副科级,副科级的领导是正科级,层层往上,天花板早就在那儿卡着了。

三、公司里的 "软柿子",专等善良人来当

我们部门小王最老实,每次加班、写材料、接待客户,领导第一个喊他。有回小王说 "家里有事",领导当场变脸:"年轻人要顾全大局,别这么自私。" 后来大家发现,但凡需要牺牲奉献,准找小王这样的老好人 —— 就像厨房里的抹布,软和的总被用来擦锅底。善良本是好事,可在有些人眼里,善良就是好欺负的标签。你要是学聪明点,偶尔说 "不",反倒没人敢随便拿捏你。

西、没背景的人,能力越大越遭罪

公司小李名校毕业,业务能力拔尖,可脏活累活全落他头上:别人不愿接的烂摊子,领导说 "小李你上";别人搞砸的项目,领导说 "小李你收拾"。为啥?没背景的人,就像块砖,哪儿需要往哪儿搬,搬完还没人记得你的好。最倒霉的是,干得越好,责任越大,出点小错就是 "辜负期望",反倒不如那些混日子的人省心。老辈人说 "能者多劳",后半句没说 —— 多劳的人,往往多挨累。

五、让人顾全大局?其实是让你当冤大头

去年公司效益不好,领导开会说 "大家要顾全大局,暂时降薪共渡难关",结果他自己的年终奖一分没少;今年接了个难啃的项目,领导拍着胸脯说 "要不惜代价完成",等项目超支了,财务来找我算账:"你申请的预算超标了。" 闹了半天,"顾全大局" 是让员工牺牲利益,"不惜代价" 是让员工自己承担代价 —— 就像请客吃饭,主人说 "随便点",最后账单递到你面前。听人说话得听弦外之音,别傻乎乎地当冤大头。

六、真阅历是尝过甜也咽过糠

胡同口修鞋的老周,年轻时当过厂长,住过洋房,后来厂子倒闭,摆了十年修鞋摊,去年又开了家小超市。有人说他阅历丰富,可不是因为他当过官、见过世面,是他从云端跌到泥里,又从泥里爬回地面 —— 见过别人谄媚的笑脸,也挨过别人的白眼;尝过山珍海味,也啃过窝头咸菜。真正的阅历,不是你去过多少地方、赚过多少钱,是你知道巅峰时的风光是过眼云烟,低谷时的艰难是家常便饭。就像老茶客,喝过明前龙井,也喝过粗枝大叶,才能品出个中滋味。

七、寒门往上爬,得找明白人指路

我表弟高考填志愿时,家里没人懂,他随便报了个冷门专业,毕业就失业。后来他考研,找了个在大学当教授的远房亲戚请教,才知道该选有实操性的方向,现在毕业进了大厂。底层寒门缺的不是努力,是关键时候的一盏灯 —— 考学、择业、结婚,这些路口没人指点,就得花几倍的试错成本。就像走夜路,有人给你指条明道,能少绕十里冤枉路。所以啊,遇上大事别闷头琢磨,找找你能接触到的 "高人",哪怕听两句 Advice,也比自己瞎撞强。

八、好东西轮不到在市面上打转

单位去年有个出国培训的名额,公示前三天,早听说王科长的侄子内定了;老家县城的学区房,预售证没下来,住建局领导的七大姑八大姨早把好楼层分完了。稀缺资源就像老母鸡下的蛋,还没落地,就被近窝的人捡走了。身处底层,不是你不努力,是有些门你连门槛都摸不着 —— 就像菜市场的新鲜海货,摊贩刚摆出来,就被饭店老板全包了,普通顾客只能买点剩货。认清这一点,不是让你放弃,是让你明白,往上爬得找对路子,别在公开市场上瞎转悠。

九、领导和下属,谁也别瞧不上谁

我们张科长天天板着脸,员工见了都躲着走,其实他心里虚得很 —— 上个月小李要辞职,他偷偷找小李吃饭,说 "有啥要求尽管提"。领导怕啥?怕下属不配合,怕权力成了摆设。下属怕领导手里的奖惩,领导怕下属没需求 —— 你要是无欲无求,奖金扣光也不在乎,领导拿你没辙。就像猫和老鼠,猫怕老鼠不上钩,老鼠怕猫有爪子,可真要是老鼠不怕猫了,猫也就成了摆设。职场上的平衡,就在这互相害怕中维持着。

十、公司提倡的事儿,先看领导咋做

去年公司搞 "全员创新",天天开会鼓励大家提方案,我熬了半个月写了份报告,结果领导看都没看 —— 后来发现,他自己从来没提过一条建议。今年公司推行 "无纸化办公",要求员工用电子审批,可领导签字还是用纸质文件。聪明人都懂:公司宣传的好事,领导要是自己不做,准是个坑。就像小区物业提倡 "垃圾分类",物业经理自己却把垃圾混着扔,你跟着学准没错。跟着领导的做法走,别听他怎么说,这叫 "听话听声,锣鼓听音"。

错乱漏章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