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华业开关厂的技术部门工作了几十年,不过由于上级领导组建电器研究所的时候,我离开了自己的老??到了新的单位。我的同学在厂里从事着高压设计,开关柜设计,也有塑壳断路器的设计,在试验站工艺科也不乏其人。那只是局里办的专科学校;现在己不复存在,并入了上海电机学院了。新组建的学院比我原来的专科学校等级高了半截,但是我的毕业证是和新的学院没有什么关系了。
我们的专科学校,同学的学习成绩是可以的,我就是毕业于光明中学的。只是在讲究阶级成分的时代,我的出身倒是有着很多问题的。我的同学大致也是的。
也许是我的学习成绩尚被认可,我是分配到设计科实习的,后来成了一名科员,是从技术员一助理工程师一工程师一高级工程师。同届同学,大部分人到了工程师便止步了,只有几个人冠以高级两字的,退休后的养老金也增加了1千多元,体现了能者多劳,劳者多得的规则。
我师从交下毕业的刘老师,专攻励磁调节器。先是苏联仿制相复励调节器。老师不堪文革的痛苦,自尽以后,我便独自撑起了门面。我进入了这个领域,也便自学成材了。一次浙江省新安江富春江有个水电站的水轮发电站项目刚上,找到我们的厂,希望提供产品。记得是和华东水电设计院合作的。在厂务会议上,厂里确实没有合适的人去从事这个设计工作。领导考虑到了我,我的出身问题卡住了,我的人事资料是过了审的。还是总工程师的陆工在会上竭力举荐我,并且打了包票,政治上出现问题我负责,产品质量上出问题我也负责。德高望重的陆工是个华业的老职工老工程师,工??上下都很买他的账的。这件事的真相也是我好多年以后才得知的。也许是陆工在我不多的交流中,发现我有点小聪明,更大的可能是我的处世待人的随和和出手的大方有关吧。在一个低收入的环境里,能够帮助别人介决一辆出租车的车资,几个人坐在小店里吃几样点心随便给予买单的人,毕竟是少数,而我从来没有缩手缩脚的。
接到任何后,我便打了出差报告,到杭州设计院接洽工作事宜,会见了水电站的相关人员。于是我开始了工作。发电机的励磁细节装置,常用的发电机和水轮发电机不全是一样,和我曾经搞过的中频发电机又不一样的。有共性也有差异性。
查询了许多资料,确定了一个方案。基本思路“原理一结构一特性一应用”,这个框架主要任务是实时监测、精准调节发电机组端电压和无功功率。
沿着这个思路,解决主要难题,一是磁环,它是输出移相触发角信号动态响应特征的器具,工??尚在起步阶段,工??里军工产品生产需要的,正可合并使用。
我进而深入到绝缘车间磁环组一探究竟。不去不知道,一去吓一跳啊!那是个美女如云的好地方,便更坚强了釆用磁环的想法。
就这样我的工作,我的生活翻开新的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