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易:复兴之路

第77章 同人于宗

加入书架
书名:
行易:复兴之路
作者:
人民易经
本章字数:
3132
更新时间:
2025-07-08

黄建国发起的“教学经验交流小组”,如同一颗投入深潭的石子,在军工厂子弟学校这片看似平静的水面下,激起了复杂的暗流。预想中的一呼百应并未出现,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弥漫在空气中的、礼貌而疏远的观望。

第一个周五下午,当放学的铃声响起,黄建国将自己班级的课桌椅摆成一个回字形,又特意泡了一大壶热茶,满怀期待地等待着“同道者”的到来。时间一分一秒过去,夕阳的影子在教室里越拉越长,然而,推门而入的,却寥寥无几。

除了几个早就心向往之的年轻教师,和被黄建国特意拉来的物理老师刘工之外,大多数老师都选择了“敬而远之”。他们或是抱着备课本匆匆路过,投来一个复杂难明的眼神;或是在办公室里高声谈论着家务事,仿佛完全忘记了有这么一个“约会”。

一位同在语文组、与黄建国私交不错的张老师,在办公室门口探头探脑了半天,最终还是快步走过来,把他拉到走廊的窗边,压低声音,一脸真诚地劝道:“建国,老哥跟你说句掏心窝子的话,你这想法是好的,可路子不对。咱们学校这庙,看着不大,水可深着呢!各个教研组,那就是一个萝卜一个坑,各家的‘真经’都藏着掖着,哪能轻易示人?数学组的老王,就凭他那套‘辅助线大法’,年年评先进,那是他吃饭的家伙,能端出来给你?还有英语组的李老师,人家上海来的,喝过洋墨水的,觉得咱们这儿的教法都‘土掉渣’,你让她跟咱们坐一堆儿,那不是鸡同鸭讲吗?你这大锅饭一煮,人家不嫌你米里有沙子就不错了!”

这位老师的话,一针见血地指出了问题的核心。这便是《同人》卦第二爻的爻辞所揭示的困境:“六二,同人于宗,吝。”

“宗”,指的是宗族、宗派,引申为狭隘的小圈子。人们总是习惯于在自己熟悉、有归属感的小团体内部寻求认同,对于这种跨越了学科、年级,甚至思想观念的“大同”,天然地抱有一种疑虑和排斥。在他们看来,这不仅是多此一举,甚至有些“丢面子”,有损自己那个小圈子的“尊严”。这种因循守旧、固步自封的心态,正是爻辞中那个“吝”字的深刻内涵——格局太小,必有憾事。

黄建国对此并非没有预料,但他没想到,这种“宗族”观念,竟如此根深蒂固。他看着空荡荡的教室,心里掠过一丝失望,但更多的,是一种了然于胸的平静。

他没有气馁,更没有抱怨。他知道,任何新事物的诞生,都必然会经历一个被质疑、被冷落的过程。真正的“同人”,是基于共同的志向和开阔的胸襟,而非狭隘的门户之见。眼前的这番冷遇,正好给了他一个绝佳的机会,去“类族辨物”,去分辨出,哪些人是真正志同道合、锐意进取的,哪些人只是囿于自己一亩三分地的“宗族之士”。

他转过身,脸上不见丝毫沮丧,反而笑容愈发温和,对着那几位有些手足无措的年轻教师,轻松地摆摆手:“来得早,不如来得巧。人少,清净,正好把问题往深里聊,往透里聊。都坐,别站着,先喝口热茶,暖暖身子。”他亲自给每人倒上茶,那份从容与镇定,瞬间安抚了年轻人们忐忑的心。

他将目光投向一首沉默不语的刘工。刘工的脸上,看不出太多表情,但眼神中却流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感动。他知道,黄建国费这么大周折,很大程度上是为了他。在这个小小的、温暖的圈子里,他感受到了久违的尊重与接纳。

那天的交流会,虽然人少,但气氛却异常热烈。年轻教师们畅所欲言,黄建国不时地引导和点评,而刘工,也在黄建国的鼓励下,第一次在众人面前,分享了自己关于“力学与几何结合”的教学设想,他那严谨的逻辑和独特的视角,让在场的几位老师都听得入了迷。

黄建国欣慰地看着这一切。他知道,星星之火,己经点燃。他有足够的耐心,去等待它燎原的那一天。他要用实际的成果,去打破那些“宗族”的壁垒,让所有人都看到,“同人于野”的广阔,远胜于“同人于宗”的狭隘。

这“吝”的局面,只是暂时的。他坚信,只要自己的方向是正确的,只要自己的内心是光明的,就一定能等到云开雾散,大师相遇的那一天。

错乱漏章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