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易:复兴之路

第143章 休复

加入书架
书名:
行易:复兴之路
作者:
人民易经
本章字数:
3562
更新时间:
2025-07-08

黄建国所等待的“春雷”,并没有让他等得太久。

几天后的一个傍晚,当全家人正围坐在一起吃饭时,收音机里突然传来了一段慷慨激昂的音乐,随即,播音员那清晰、有力、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的声音,响彻了整个房间,也响彻了整个中国。那个振奋人心的消息,如同一道划破夜空的闪电,瞬间照亮了亿万人民压抑己久的心灵。

一瞬间,整个北京城都仿佛从一场漫长的噩梦中惊醒。窗外,不知从何处传来了第一声压抑不住的欢呼,紧接着,是第二声,第三声……最后,整个胡同,整个城市,都沸腾了。压抑了整整十年的情感,如同积蓄己久的火山,在这一刻猛烈地喷发出来。人们从各自的家中涌上街头,自发地汇成一股股庆祝的洪流。锣鼓声、鞭炮声、口号声、欢笑声、哭泣声……交织在一起,汇成了一曲震天动地的、属于人民的交响乐。

黄建国的家里,也迎来了十年来最热闹、最酣畅淋漓的一天。

当播音员念完公报的那一刻,林素音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她喜极而泣,紧紧地抱着黄建国,泪水像断了线的珠子,滚滚而下,浸湿了他的衣襟。那泪水里,有委屈,有辛酸,但更多的是释放和喜悦。黄卫国和黄卫红兄妹俩,也激动地拥抱在一起,又笑又跳,年轻的脸上洋溢着从未有过的光彩。这个在风雨飘摇中坚守了多年的家庭,终于迎来了属于他们的、云开雾散的晴天。

门槛都快被踏破了。物理老师、老校长,还有那些在最艰难的岁月里,曾与黄建国一家相互扶持、抱团取暖的老朋友们,一个个都带着满面的红光和灿烂的笑容登门拜访。大家仿佛有着某种默契,不约而同地带来了自己珍藏多年的好酒,有茅台,有五粮液,还有自家酿的土炮。那张小小的八仙桌,很快就被各种酒瓶和林素音端出的菜肴挤得满满当当。

黄建国亲自下厨,系上围裙,做了几道拿手好菜。他不再是那个需要时刻保持警惕、言辞谨慎的“守护者”,而是一个沉浸在亲情与友情之中的普通男人。他压抑了多年的情感,在叮当作响的锅铲声中,在氤氲的烟火气里,得到了最彻底的释放。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大家的话匣子被彻底打开。他们追忆往昔,那些荒唐的、痛苦的、不堪回首的岁月,此刻都成了下酒的故事。他们感慨万千,为那些逝去的亲人、错过的年华而唏嘘,但更多的是对未来的无限憧憬。每个人的脸上,都焕发着一种劫后余生、重获新生的光彩。

黄建国坐在人群中央,脸上挂着久违的、发自内心的、毫无保留的笑容。他与老友们碰杯,听他们畅谈着各自的打算:有人准备重拾旧业,有人计划申请平反,有人则激动地规划着如何把被耽误的十年追回来。这热气腾腾的场面,这发自肺腑的欢笑,正是《复》卦六二爻辞最生动的写照:“休复,吉。”

黄建国在心里默默地解读着这句爻辞。所谓“休复”,就是美好的回归,是恰到好处的回归。它不是一种激进的、盲目的反弹,而是一种顺应天时、合乎人心的、安详而从容的拨乱反正。就像一场大病初愈,需要静养和休息,才能慢慢恢复元气。眼前的这一切,正是最好的“休”。朋友们安然无恙,家庭团聚和睦,社会的秩序正在以一种令人欣喜的方式重建,这本身就是一种莫大的“吉”。

夜深了,客人们带着醉意和满足,尽兴而归。黄建国送走最后一位朋友,关上院门,整个世界仿佛都安静了下来。

他没有立刻休息,而是独自来到书房,打开了那台承载着无数秘密的半导体收音机。他熟练地将旋钮调到一个极其隐蔽的频率,在一阵轻微的“沙沙”声后,一段熟悉的、由古典音乐片段加密而成的“密码”如约而至。

这一次,旋律一改之前的悲怆、压抑和沉重,变得激昂、欢快,充满了蓬勃的生机和力量,仿佛是贝多芬的《欢乐颂》与维瓦尔第的《春天》的交响。黄建国凝神倾听,手指在书桌上随着节拍轻轻敲击。他那经过特殊训练的大脑,迅速地将音符还原成一组组信息。

很快,他便破译出了电波那头传递来的核心内容:“冰消雪融,万物复苏。静待春光,伺机而动。”

他知道,这是“守护者”网络发出的、蛰伏多年后的第一次复苏信号。在经历了漫长的严冬之后,这个庞大而隐秘的、致力于守护华夏文明火种的系统,终于也迎来了属于自己的春天。

黄建国关掉收音机,走到窗前,推开窗户。一股清冷的、带着桂花余香的空气涌了进来,让他精神为之一振。他仰望着深邃的夜空中那轮皎洁的明月,心中充满了无限的希望。他知道,一个旧的时代,连同它的荒谬与创伤,己经无可挽回地结束了。而一个新的时代,正伴随着这美好的“休复”,缓缓地、坚定地,拉开序幕。

错乱漏章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