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说话间。
只听见海滩上传来一阵小孩子们高兴的欢叫声。
一会儿几个身上半湿,抬着渔筐,身体精壮汉子进来,海鱼大概有六七个大半筐,从他们几个的笑容来看,今日是收获不错。
小渔村村正余有福一见他们几个,连忙出声,"还不拜见县尊大人"。
进门几人,看见坐在上首的墨长明,赶紧放下手里的渔筐,也顾不得其他,倒头就拜。
"拜见县尊大人"。
墨长明摆手让他们几个起身之后,也离座走到几个渔筐前面,低头观察起筐内海鱼,五颜六色十分鲜活。
在上京墨宅时,鲜鲤他是食过的,清蒸的,还有家中厨娘用厨刀细细片成鱼片,做成的鱼脍,可以沾着黍醋生着食,只是不知道这些色彩斑斓的海鱼,该如何做出来食。
墨长明正在观察筐內海鱼的时候。
刚才进来的几人,也将疑惑的目光,投向自己村里的村正余有福。
因为之前那个常平县的县令,想吃海鱼的时候,也会派人向他们村里索要,拿走的时候,连一个铜钱也没有给过他们。
村正余有福对他们轻轻摇摇头。
这时墨长明也起身,微笑对刚才进来几个汉子问,"今日收获如何?"
"今日收成算是好的,县尊大人"。
其中一个汉子拘谨回道。
墨长明心里有底了,然后,又问他这各是什么海鱼,又作价如何。
中年汉子见墨长明不像其他县令,又非常和善,也放下心来,一一仔细作答。
墨长明听了之后,也暗暗的叹了一口气。
这些看上去色彩斑斓的海鱼,虽然样子漂亮,但是拿到坊市里,也卖不上多少铜钱,再想想上京那些人,吃着山珍海味,穿着暖裘还不满足。
可是这个小渔村里的人,住着木板房,而且还天天食不饱,穿不暖。
看来这次自己要求外放到此为官,也是对的,否则,也看不到这一面。
之后,与几个渔民正聊着的时候。
赶车小吏王忠(崔三十五)也回来了。
回来时他不但自己驾车,而且还带来一辆装满黍米与青菜的骡车,进门之后,告诉墨长明说是夫人知道了之后,让他去了黍米铺和坊市,专门买了这一车黍米及青菜,专门送给小渔村的村民救急。
村正余有福一听,立刻又给墨长明跪下叩头,"多谢县尊大人,县尊夫人,救小渔村村民于水火"。
刚才进门几个有疑惑的村里渔民,也马上跪下了,此刻他们也明白了,眼前之人确实是一个为民着想的好官,看今日所举,他们以后生活问题也有望了。
墨长明拉着他们起身,然后让随行差吏们帮忙,将骡车上的黍米与青菜一起卸下。
小渔村村正余有福及那些村中渔民,也开始变得热情。
当听说墨长明是从上京来的,没有吃过海鱼的时候,一定让他们一行留下,尝尝他们做的海鱼宴。
墨长明推辞不过,只好留下。
不过尝过村里人做过的海鱼之后,觉得味道确实非常鲜美。
然后,临走时。
村里人又送上海鱼。
墨长明也收了。
等离开一段距离后,他命王忠又骑了差吏的快马,赶回小渔村将海鱼银子交给小渔村村正余有福,让他之后分给村人,然后,便骑上快马跑了。
小渔村村正余有福看着远行的车队。
满含热泪。
他们常平县终于来了一个好官。
常平县的百姓们有盼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