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时,一个七八岁高高壮壮的小姑娘挤进摊位前,看着彩色的芋圆还有晶莹剔透的水晶饺子,也拿了一块尝尝,身后的跟着的青年阻止到:“娘在家做好了饭食,知道你又在外乱吃东西,小心她揍你。”
“娘亲做的饭不好吃,你们都能借口做事在外面吃,只有我天天只能在家里吃她做的奇奇怪怪的饭菜。只要你不说我不说,谁知道我在外面吃了东西。”
说着将水晶饺子送入口中,一下子眼睛都亮了,当即表示:“把剩下的这些都给我包起来,太好吃了。”
杨荣一听高兴了,马上找来树叶打包,剩下二十来个,这个小姑娘包圆了,又推销他的芋圆甜水:“小姐姐,你要不要试试我家的芋圆,软软糯糯的,里面加了蜂蜜,一口咬下去,又香又甜,可好吃了。”
听杨荣这么一说,小女孩顿时来了食欲,拿了一个尝了尝,香甜软糯,十分美味:“那你等着,我回家拿碗来。”说着拿上水晶饺,牵着身后男子就走:“哥,快回家拿碗来买芋圆,我吃过,可好吃了。”
那男子被她牵着跑,忙道:“慢点慢点。”
一会儿功夫,水晶饺子就卖完了,芋圆因为不好装,还剩下一半,不少人回去拿碗了,也不知道最后会回来几个人买,杨柳想着不能等那些人回来,试试主动寻求客人。
她对刘氏说:“母亲,我们分一部分出来抬担子去其他街巷卖试试,让大姐和弟弟在这边守着。”
刘氏点头,将芋圆分出来一部分,挑着担子跟着杨柳去其他街叫卖。
“卖芋圆叻,又香又软的芋圆糖水叻。”杨柳一路叫卖,有管事出来采买的,听见叫卖也会买上几碗给主家试试,要是主家喜欢还能得个赏钱。
路过水吟巷,一个管事嬷嬷打扮的妇人叫住了他们:“你们这是卖的什么?”
刘氏打开盖子让嬷嬷看:“这叫芋圆,新鲜吃食,软软糯糯的,很好吃的,大姐要买点不?”
嬷嬷见这芋圆颜色鲜亮,很是喜人,杨柳拿出小碗,舀出一些让妇人尝尝,妇人舀起一颗送入口中,细细咀嚼品尝:“嗯~好吃,你跟我来,你这担子里的我全买了。”
“好嘞好嘞。”刘氏和杨柳一起跟着妇人去了一家大宅子的后门。
路上,那妇人跟刘氏聊起,自己老夫人苦夏,不爱吃东西,可是愁坏了下面的人,想着法子做些新鲜吃食上去,要是老夫人爱吃芋圆,那你明日再担一些来。
刘氏连连点头,杨柳听到妇人的话,说道:“现在天气渐热,老人家确实会出现食欲不振的现象,可以多熬一点清凉解暑的汤水给老人家试试,比如咱家的芋圆,里面多多加点绿豆,若是有牛奶,可以加些牛奶,然后在井水里面镇一下,清凉解暑。”
那妇人听得认真,杨柳继续:“不过芋圆和红薯都是不好克化之物,老年人不可多吃,平日做饭食,可以用冬瓜加莲子炖猪骨头,文火慢炖,炖好后撇去上面的浮油,老年人爱喝咸鲜的汤水,也容易克化,不易积食。”
“想不到姑娘小小年纪,还懂得养身膳食。”那嬷嬷赞扬道,又对刘氏说:“大婶子有福气,有这么好一个女儿。”
刘氏嘴里谦虚着,但心里也很骄傲,她觉得杨柳真是哪儿哪儿都好。
几人说着,就到了一处宅院的后门,宅子很大,几乎占了半个街巷,杨柳感叹这个时代的有钱人是真奢侈啊,一户人家就能占据半条街,搁现代都不敢想。
嬷嬷从后面进去宅子,让他们在此处等待,不一会儿,那嬷嬷带着个小厮模样的小子,拿了一个大瓷罐,将芋圆倒入罐中。
嬷嬷给了刘氏五十文钱:“那芋圆我也不一碗一碗算了,凑个整,五十文可行?”
刘氏忙道:“要不了那么多,那桶里也没剩多少了,哪里就要这么多银子。”那桶里最多也就十多碗芋圆,根本不值五十文,刘氏不肯收。
“大婶子,收下吧,就当是买你闺女给的冬瓜莲子汤方子。”嬷嬷笑着说:“明们再担一些来此处,有什么新鲜吃食尽管来找我就是,我主家老太太就爱这些新鲜的吃食。”说着,嬷嬷就进了院子。
刘氏回到百里街,发现杨月儿和杨荣己经将摊子收好,站在摊子那里等她们。
“卖完了?连摊子都收啦?”刘氏问。
杨月儿和杨荣高兴得首点头:“卖完了,都卖完了,好些人回家拿碗来买了一碗回去尝尝,后来那个包圆水晶饺子的姑娘又来包圆了剩下的芋圆呢,还首说不够吃。”杨月儿兴奋的答道:“那姑娘买的多,我把剩下的绿豆水做主送给她了。”
杨荣却嘟着嘴说:“那些回家拿来的碗可大了,要装好些才满呢,大姐说做生意要诚信,别人拿多大碗就该给装多少,那么大的碗,白给那些人占了便宜。”
杨月儿有些不好意思,怕自己做错了,毕竟在家都是算好了数量的,现在因为碗太大,要少买好几碗呢。
杨柳却道:“大姐做的对,这次是我们的失误,没有一开始定好一碗的量,别人拿多大碗就该给别人装多少,下次我们自己拿个碗来定量就行。”
“嗯,咱们明天带个碗来,这样就能统一定量,就没人能占便宜了。”杨荣觉得这样挺好。
一家人回到桃花村,己经过了午时,他们上午卖完东西又去采买了一些生活用品,买了二十升陈米,又买了一口大缸,杨柳还买了一些炮制药材的材料。
她打算看看有没有蒸馏的东西,她想蒸馏酒精,今日在医馆那儿,虽说有烈酒,但是作为酒精消毒,烈酒度数还远远达不到,她准备试试自己用烈酒蒸馏酒精。
这个时代,医疗条件太差,一个感冒就能要了人命,受伤更是容易感染,早日制作好酒精也能减少伤口感染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