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千年武林排行榜

第17章 玄武湖第一女诸葛(一)

加入书架
书名:
三千年武林排行榜
作者:
芳源之爱
本章字数:
3600
更新时间:
2025-06-06

蒙古大军如退潮的海水,暂时撤离了襄阳城下,只留下遍地狼藉与空气中尚未散尽的硝烟血腥。城头,“郭”字大旗在秋风中猎猎作响,虽显残破,却依旧昂扬。暂时的喘息,对这座浴血孤城而言,弥足珍贵。

郭靖伫立城楼,古铜色的脸庞写满疲惫,更烙印着坚毅。他望向城外莽莽原野,那是蒙古铁骑暂时蛰伏之地。龙象天师王(如今的法号“明觉”)侍立一旁,灰白僧袍在风中微动,神情平和,再无半分昔日的睥睨之气,只余下洞察世事的深邃与一丝对郭靖夫妇的由衷敬意。

“蓉儿…这次多亏了你。”郭靖的声音低沉而充满力量,目光转向身旁的爱妻。

黄蓉鬓角己微染风霜,那双曾让无数英雄折腰的明眸,此刻少了少女时的灵动跳脱,却沉淀下如渊如海、洞彻乾坤的智慧光华。她浅浅一笑,眼波流转间,仿佛己将天下大势尽收眼底:“靖哥哥,莫说这些。蒙古人虽退,其势未衰,蒙哥虽亡,忽必烈更非易与之辈。这喘息之机,正是我辈励精图治之时。”

她顿了顿,目光扫过城下忙碌着修补城墙、救治伤员的军民,声音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决断:“兵法、武功、乃至窥探天机之道,皆需更进一步!方能保这襄阳一方净土,护我大宋黎民苍生!”

运筹帷幄著兵书。

守备府的书房,彻夜灯火通明。案头堆满了竹简、帛书、乃至敌我双方斥候送来的最新军情图册。黄蓉埋首其间,时而奋笔疾书,时而凝眉沉思,时而起身推演沙盘。郭靖处理完军务,常伴其侧,以其深厚的内功修为和实战经验,为黄蓉的推演提供最坚实的支撑。

《武穆遗书》摊开在案,字字珠玑,闪烁着岳飞将军的忠魂与兵家智慧。黄蓉对之早己烂熟于心,但此刻,她要做的是融会贯通,更上层楼!

“靖哥哥你看,”黄蓉指着沙盘上襄阳周边的山川地势,“岳帅遗书重‘正’,堂堂之阵,以势压人。然我襄阳孤悬,兵微将寡,须得‘奇正相生’,以‘奇’补‘正’之不足,方能以弱抗强,久守待变!”

她提笔蘸墨,在崭新的绢帛上写下标题——《郭黄兵法秘要十三篇》。字迹娟秀中透着金戈铁马的锋芒:

* **《庙算篇》**:开宗明义,强调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将天时(星象气候)、地利(山川城池)、人和(军民士气)、敌情(蒙古动态)乃至潜在盟友(如可能的江湖义士)皆纳入精密计算,推演万千可能。

* **《虚实篇》**:承袭《孙子》精髓,结合襄阳实际,详述如何以疑兵、佯动、信息迷雾,使敌莫测我之虚实,疲于奔命。其中“城头草人借箭”、“地道疑兵惑敌”等法,皆是黄蓉结合守城实践与奇门遁甲之术的妙想。

* **《奇正篇》**:此为黄蓉核心创见。正兵者,郭靖统帅之精锐,倚城坚守,如山岳不移;奇兵者,黄蓉亲掌,或为小股精锐(如杨过、小龙女般的江湖高手),或为巧妙机关陷阱(得自桃花岛真传),或为散布谣言乱敌军心之术,神出鬼没,专攻敌之要害、粮道、士气。

* **《九地篇》**:细化襄阳城防体系。不仅论城墙、瓮城、护城河,更将城内街巷、民宅、水井、乃至不起眼的角落,皆化为杀敌战场。何处可设伏,何处可火攻,何处可藏兵,何处可断敌后路,皆有精妙设计,使襄阳城本身化为一个巨大的战争机器。

* **《火攻篇》、《水战篇》**:结合襄阳临汉水之地利,详述如何利用水火之威,化自然之力为守城利器。其中更有利用星象推算风向、潮汐,以助火攻水淹之精妙法门。

* **《用间篇》**:黄蓉尤为擅长。不仅反间、死间、生间运用炉火纯青,更独创“星语间”——利用特定星象变化传递绝密军情,纵使蒙古人截获,亦如读天书。

* **《励士篇》、《安民篇》**:强调人心向背乃守城根本。如何凝聚军民死志,如何安抚百姓,如何公平分配物资,皆有细致入微的论述,饱含仁者之心。

* **《应变篇》**:总揽全局,强调为将者须有“羚羊挂角,无迹可寻”的机变之才。无论敌出何等奇招、遭遇何等突变,皆能从容应对,寻隙反击。

* **《天机篇》**(初稿):此篇最为玄奥,仅列纲要。尝试将星象占卜所得之“天机”征兆,融入兵势判断与决策之中,虽言“天机不可尽泄”,但己显露出黄蓉欲以人力参透天道的宏愿。

这部《郭黄兵法秘要十三篇》,字字心血,篇篇珠玑。它既是对《武穆遗书》的继承与发扬,更是黄蓉结合襄阳血战经验、自身无双智计以及日益精深的玄学造诣所创的绝世兵家宝典。其精微奥妙之处,常令郭靖拍案叫绝,更让在一旁偶尔得以观瞻的明觉大师(龙象天师王)叹为观止,深感此女之智,实乃天授,远超他毕生所见的任何智者。

错乱漏章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