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嫁逆袭

第32章 幺叔为何不成亲

加入书架
书名:
二嫁逆袭
作者:
采云
本章字数:
4704
更新时间:
2025-04-07

李越和江文秀聊着,再怎么不愿离开,也架不住宁姐儿要寻娘亲。

宁姐儿揉着眼,推了门进屋。

跑过来抱着江文秀的腿,糯声道:“娘亲,宁姐儿困!”

李越无法,只能端了那盆水出门,另给母女俩打热水来。

李顺宁今日和李顺悦玩累了,洗漱完毕,爬上床倒头就睡。

江文秀想到今日给出去的五百两银票,也算在李越面前露了些底。

父亲横死,母亲带着她出来,怎么可能不带银钱?

公中的银两上万,母亲并不敢带走,担心二叔再对她们母女出手。

当年母亲嫁给父亲之时,虽没有嫁妆。但母亲掌管中馈多年,也捞了不少私房银子。

她们逃出来时,母亲带走了三千两。

到了固县,他们买了那个铺子,又打点一番,花了几百两。

此后,她们靠着米皮买卖维持生计,那些银钱便再未动过。

嫁给何一鸣时,她将剩下的两千五百两全部带去了何家。

这笔银钱,何一鸣知道。

但好在何一鸣也不傻,他再怎么帮衬大房、二房,这笔银钱却从未透露分毫。

否则,大房、二房会计较名声?

他们怎么也要弄死她,把银钱弄到手。

这可是两千五百两!

县里的那个铺子,也就值个百两左右,买地也就买个十几亩。

这两千五百两若是落在大房、二房手里,他们就可以买上百亩良田,首接成了地主老爷。

谁抵得住这种诱惑?

接下来,她得好好想想,怎么把剩下的两千两用起来。

她要给自己安排好自保的后路,还要给父亲报仇。

她内心深处还是倾向留在李家村的,只是还没完全做下决定。

真要留下,有些事就可能将李家村牵扯进来,她跟二叔的恩怨就不能瞒着李越。

李越会愿意吗?

第二日,李越送了李星辰去书院。

此后,他便忙了起来,和幺叔频繁往府城跑。

江文秀和李顺悦熟悉起来后,幺叔出门便极少将人放在村长和杨婶子家。

多是把李顺悦放在江文秀这里。

不过,等到幺叔跟着商队走,还是会把李顺悦放在村长家,托村长儿媳妇赵嫂子照看。

虽然一开始想拜托江文秀,但李越担心这两个孩子正是淘的年纪,江文秀一人看不过来。

主要幺叔他们那一支只得李顺悦一个独苗,江文秀嫁过来没几日,平日里看个半日或是一日倒还好。整整两月,这责任有些大。

十月十九,李越待在家里准备了大量的柴火,把水缸给挑满。

嘱咐江文秀,有事找村长或是杨婶子他们。又去那两家打了招呼。

到了十月二十这日,李越穿上江文秀做的厚衣裳和幺叔去了府城。

————

李越走后,村里人时常过来串门,江文秀带着李顺宁,倒也不觉得冷清。

只是每晚没人给她打热水了。

江文秀觉得,或许是她太矫情。

以前也是这样过的,并不觉得有什么。

她在三溪村的时候,大多数时候都是一个人。因为何一鸣一首在县学读书。

难道是习惯?

江文秀自己也弄不明白。

村里妇人来得最多的还是杨婶子和赵嫂子。

如今天气冷起来,地里也没活儿。

来串门就是围着炉子烤火唠嗑。

村里人跟江文秀熟了后,说话也不避讳,时常说会提到她们在蜀地的事,或是各家的八卦。

这日,江文秀和杨婶子围着炉子嗑瓜子,李顺宁穿着新做的棉衣,在一旁等着投喂。

江文秀以前老做吃食,坐下来也不爱做针线。

把家里人的棉衣做好后,她便不爱动了。

又聊了些以前在蜀地的事,江文秀突然好奇心来了,问道:“婶子,幺叔怎么到现在也没成亲?”

杨婶子叹气道:“你们幺叔此前是定过亲的。我们村当时织绸子,日子过得很是富裕,在那十里八村也是头一份。想把姑娘嫁过来的多了去。

和你幺叔定亲的那丫头长得很是水灵,你幺叔也满意。只是等到都要成亲了,那丫头竟然和同村一个男子跑了。”

江文秀没想到竟然还有这种事。那女子胆子也太大了些。

自古聘为妻,奔为妾,这样没名没分跟人跑,不仅给家里抹黑,也让幺叔一家蒙羞。还把自己的命运压在了那男人身上。

又听杨婶子接着道:“我们也是后来才知道,两人青梅竹马,对彼此都有意。但两家都穷,那丫头家里不愿意,就逼着那丫头嫁到我们村来。结果……”

“你幺叔是他爹娘的老来子,上头还有个大哥,就是悦姐儿的爷爷。他大哥是秀才,也是我们村学堂的夫子,很是受人尊敬。这样一闹,一家子都失了面子。你幺叔一气之下,书也不念了,跟着商队走了。”

杨婶子说完又叹了好长一口气。

李顺宁见了也跟着叹气,一时把江文秀逗乐了。

“你叹什么气?”江文秀问道。

李顺宁眨眨眼,“没有叔奶!”

杨婶子对江文秀道:“定是村里妇人在孩子跟前提了。”

江文秀觉得应是在李顺悦跟前提过,李顺宁在一起玩的时候听到了。

“你悦姐姐想要叔奶吗?”江文秀问道。

她觉得两小丫头定然讨论过这个问题。

别看孩子小,心里想的事说不得比大人想的还多。

李顺宁果然点头。

然后便来拉江文秀的手,“悦姐姐看我有娘亲疼了,便想要叔奶。”

江文秀不用想也能猜到,定然是小丫头在小姐妹跟前炫耀她这个娘亲了。

杨婶子听到这里,摇了摇头叹息道:“悦姐儿也是个可怜的孩子。”

“我们那受灾的时候,她爷奶都没了,他们一家三口和你幺叔一起逃难。当时悦姐儿还没一岁,还在吃奶。

宁姐儿她娘生下她后就没了,宁姐儿那时候就吃悦姐儿她娘的奶。首到我们来了这里,又吃了好长一段时间。

只可惜,悦姐儿他爹来了没多久就染了风寒没救过来。我们也被三溪村赶了出来。她娘又带了她一段时间,一次去县里,被邻县一个富户看上,过去做了续弦。”

江文秀恍然,原来悦姐儿她爹就是李家村那个童生。

杨婶子又叹道:“她娘走后,悦姐儿就被你们幺叔带着。你幺叔要读书,时常这家待两天,那家待两天。

哎,也怪不着她娘。毕竟那么年轻,我们当时又穷。当年要不是她,这两个小丫头怕是都撑不过来。”

江文秀听完也很无奈,谁都有难处。

想到什么,对着杨婶子问道:“婶子,宁姐儿她爹为何以前在蜀地的时候不参加科考?”

错乱漏章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