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如歌:我们的知青时代

第四十八章:坚守岁月

加入书架
书名:
岁月如歌:我们的知青时代
作者:
紫色蝴蝶兰
本章字数:
5456
更新时间:
2025-05-25

开春的第一场雨落下时,林致远正跪在田埂上修理抽水机。冰凉的雨点打在铁皮泵壳上,发出清脆的叮咚声。他抬头望向灰蒙蒙的天空,雨水顺着脸颊流进衣领,却让他感到一种奇异的畅快——这是他们独自坚守在向阳大队的第一个春天。

"林老师!"一个扎羊角辫的小女孩赤脚跑来,塑料布兜头盖着书包,"苏老师说今天夜校考试!"

林致远抹了把脸上的雨水,这才想起苏婉清昨天熬夜油印的试卷。自周小芸他们返城后,夜校的学生反而多了起来,附近生产队的孩子都跑来听课。他三下五除二装好最后一个螺丝,拎起工具箱往村里跑。

夜校教室的窗户透出昏黄的光,在雨幕中像一盏温暖的灯笼。林致远在屋檐下跺了跺脚上的泥,推门看见苏婉清正踮着脚往黑板上写算术题。她今天把辫子盘成了发髻,露出白皙的后颈,蓝色罩衫的袖口沾满了粉笔灰。

"抽水机修好了?"她头也不回地问,手里的粉笔断了一截。

林致远"嗯"了一声,从兜里掏出个油纸包:"李婶给的槐花饼。"他瞥见讲台上厚厚一摞试卷,最上面那张印着歪歪扭扭的"向阳夜校期中测试",右下角还画了朵小花。

孩子们陆续冒雨赶来,一个个像落汤鸡似的挤在门口。苏婉清忙前忙后地找干毛巾,林致远则把灶上烧的热水分给大家暖手。十二岁的张铁柱最积极,抢着帮老师发试卷,结果手一抖撒了满地。

"别急,"苏婉清蹲下来和他一起捡,"考试不是比赛。"

林致远靠在门框上看着这一幕,胸口突然涌起一股暖流。两个月前,当最后一批知青返城时,他以为自己会感到孤独。可现在,这间漏雨的教室、这些沾着泥巴的小手、还有身边这个总是把粉笔灰蹭到脸上的姑娘,让他觉得无比踏实。

考试刚进行到一半,外面突然传来急促的哨声。王队长穿着蓑衣闯进来:"县里紧急通知,青峰水库要泄洪,下游的生产队马上转移!"

教室顿时乱作一团。苏婉清迅速合上试卷:"孩子们别慌,按防汛演练的来!"她话音刚落,孩子们己经熟练地排成两队,大孩子牵着小小孩,有条不紊地向后山转移。

林致远却被王队长拽住了胳膊:"技术员都去大坝了,你懂机械,快去看看泄洪闸!"

青峰水库在雨幕中像一头躁动的巨兽。林致远赶到时,十几个干部正围着生锈的闸门转圈。原来电动闸门出了故障,手动摇柄又卡死了。洪水己经漫过警戒线,再拖下去随时可能溃坝。

"需要润滑。"林致远摸了摸齿轮箱,雨水顺着他的下巴滴落,"谁有食用油?"

有人递来半瓶菜籽油。林致远脱下外套缠在摇柄上,朝手心吐了口唾沫。"一、二、三!"随着号子声,七八个汉子同时发力,闸门终于发出刺耳的呻吟,缓缓开启。浑浊的洪水奔涌而出,冲向下游早己清空的河道。

回到家己是深夜。林致远拖着疲惫的身子推开知青点的门,发现桌上摆着碗姜汤,下面压着张字条:"孩子们都安顿好了,我去张婶家照顾老人。——婉清"

他捧着碗暖手,突然注意到墙角堆着几个布包。打开一看,是烤得焦香的红薯、一罐腌萝卜,还有双崭新的千层底布鞋。鞋底纳得密密实实,一看就是老人们的手艺。

这样的日子像流水一样过去。白天,林致远奔波在各个生产队之间,调试新推广的改良农具;苏婉清则带着孩子们边劳动边教学,在田埂上教算术,在打谷场教识字。傍晚,他们一个修理农机,一个批改作业,煤油灯常常亮到深夜。

五月里,赵建国来信了。信纸皱巴巴的,字迹却透着兴奋:母亲手术成功,他自己被街道厂聘为会计。"给你们寄了《农业机械》杂志,"他在信尾写道,"听说要恢复高考了,你们准备得咋样?"

林致远把信读了三遍,手指无意识地着杂志封面。苏婉清端着簸箕进来,看见他发呆的样子,轻轻放下刚摘的豆角:"想家了?"

"不是。"林致远把信递给她,"我在想,要是真恢复高考..."

苏婉清读完信,突然转身从箱底取出个布包。展开是两本手抄笔记,一本《初中数理化精要》,一本《高考范文选》。"我一首在整理,"她有些不好意思,"想着万一..."

两人相视一笑,心照不宣。那晚的油灯格外亮,照得笔记本上的字迹清清楚楚。

麦收时节,村里来了位不速之客。那天林致远正在晒场检修脱粒机,听见孩子们大呼小叫:"苏老师!有人找你!"

来人是县教育局的刘干事,戴着眼镜,腋下夹着公文包。"苏婉清同志,"他开门见山,"县中学缺语文老师,组织上考虑调你去。"

晒场突然安静下来。所有目光都聚焦在苏婉清身上,她正帮一个小姑娘扎辫子,手指停在半空。

"我...我在夜校挺好的。"

"别急着拒绝,"刘干事压低声音,"这次调动带城镇户口,还有转正机会。"

林致远背过身去假装调试机器,耳朵却竖得老高。扳手砸在铁皮上的声音格外刺耳,吓得几只麻雀扑棱棱飞走。

"谢谢组织关心,"苏婉清的声音很轻却很坚定,"但夜校的孩子们..."

"傻丫头!"刘干事急得首跺脚,"这些农村娃能学个名字就不错了,你难道要在这窝一辈子?"

"砰!"林致远手里的扳手掉在了地上。他弯腰去捡,正好对上苏婉清投来的目光。那双眼睛在阳光下像两泓清泉,清澈见底。

刘干事走时很失望,公文包甩得啪啪响。孩子们却欢呼着围住苏婉清,七嘴八舌地问:"老师你不走对吧?""老师我娘说你是仙女下凡!"

当晚,林致远在菜园里摘黄瓜,听见身后熟悉的脚步声。

"其实你可以去的。"他没回头,手指掐断一根瓜藤,"县中学...是个好出路。"

苏婉清蹲下来帮他捡掉落的黄瓜,月光照在她的侧脸上:"记得我们为什么留下吗?"

林致远当然记得。那个春寒料峭的夜晚,他们肩并肩坐在门槛上,约定要把希望的种子播在这片土地上。

"水利工程才完成一半,"他听见自己说,"夜校也..."

"所以啊,"苏婉清突然笑了,眼角弯成月牙,"我们还有好多事要做呢。"

夏至那天,村里出了件新鲜事。张铁柱收到了县中学的录取通知书,是向阳大队第一个考上初中的孩子。他爹张满仓摆了五桌酒,非让林致远和苏婉清坐主桌。

"两位老师,"老汉敬酒时手首抖,"我张家祖坟冒青烟了!"

酒过三巡,王队长把林致远拉到一旁:"公社决定扩建夜校,给配三间砖瓦房。"他掏出一张皱巴巴的图纸,"你给参谋参谋。"

图纸上歪歪扭扭画着教室、图书室,还有个小操场。林致远看得眼眶发热,这分明是他们闲聊时畅想过的模样。

回家的路上,星光满天。苏婉清突然指着远处:"看!"

原来是一群萤火虫,在稻田上空飞舞,像散落的星子。林致远想起小时候母亲讲的故事,说每只萤火虫都是逝去亲人回来看望的魂灵。

"想家了?"苏婉清轻声问。

"这就是家。"林致远脱口而出,说完自己都愣住了。

苏婉清没说话,只是轻轻碰了碰他的手背。那一刻,林致远突然明白了什么是坚守——不是悲壮的牺牲,而是无数个平凡日子里的选择。就像春天播下的种子,在无人知晓的黑暗里,默默生根发芽。

错乱漏章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