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的奋斗人生

第92章 扫盲了

加入书架
书名:
1948的奋斗人生
作者:
风雨琉璃
本章字数:
30306
更新时间:
2025-05-22

自打1914年袁世凯进行了日期改革, 将公历1月1日定为“元旦”,而原来的农历正月初一则被赋予了新的名称“春节”之后,一年过两个年就成了惯例。这个规定……怎么说呢, 在这个时候其实并不怎么受大家喜欢。

百姓不喜欢, 那是因为多一个年, 就要多耗费钱财,谁家有那么多钱一天天的折腾?资本家不喜欢,那是因为节日多了, 那放假就多, 放假多了, 他们的工厂、店铺出产的效益就会下降。

所以除了那些公职人员和娱乐行业的人高兴多了休息和欢愉的时间外, 一般人家对这元旦真心不怎么热情。

不过再不热情, 用来做团聚的借口的时候,还是很好用的,特别是当方大海穿着一身公安的衣裳下班回家, 惊呆了满院子人, 连着蔡福来都一脸惊色的时候, 何毛柱那是相当的得意今儿这一招。

“怎么衣裳都没换就回来了?就是家里人聚聚, 不用这么着急的。”

假,太假了,明明是你特意说明,让我穿着这一身回来的, 这会儿又来这一句, 呵呵,死人脸虽然是遮掩表情的利器,可你总是这么用,也是会露馅的。

“这不是三叔来了嘛。”

方大海心里腹议, 嘴上却特别乖巧,一下子将因为这一身衣裳而被震慑的像是按了静音键一般的院子又给激活了。

“这怎么说的,大海,你什么时候就,就,就成了,这是公安的衣裳还是军管所的衣裳?你这是成官家人了?”

陈石头因为借着包大强进了厂子,如今也算是过上了朝九晚五的上班日子,这会儿正好在家。所以,他可以说是一路看着方大海穿着这一身进来的,回神自然也是第一个。

不过他这问的话……哎,也难怪人家分不清在,这个时候,所有政府机构的人,几乎都是一身军装,还这是分不出你我他来。

方大海有心想回答一句,将自己如今成了公安的事儿给说个明白,不想还没开口呢,后院的刘铁手突然来了这么一句:

“我明白了,好家伙,第一个去清理天安门广场还有这好处?哎呦,你说我们怎么就这么没脑子呢?”

你确实没脑子,清理个垃圾就能换身衣裳,这都怎么想出来的?谁家政府这么不着调?

看,就是修鞋匠钱多苗都听不下去了吧。

“拉倒吧,光是这就能被人家当自己人?你这是大半天做梦的。要我说,大海一定和后院秋生一样,一早就是人家的人了。”

都说见多识广,钱多苗的活儿虽然不体面,人也是个残疾,可街面上常年摆摊给人修鞋,也算是见多了市面人情,真插嘴说出话来,不是一般的靠谱啊。

不过他这一说,到是也提醒了方大海,林秋生……他这阵子忙东忙西的还真没注意,这林老师如今什么情况。按照他所知道的大概安排方略来看,估计不是教育局,就是政府基层。嗯,这个一会儿倒是可以问问二叔。

“咦,你要这么说好像也有可能啊。”

“行了,不管怎么说,咱们院子里这下算是真安生了,有这么一个人在,将来还怕被人欺负了?”

“对对对,大海是官家人好啊,大家都有利。”

有了人开口说话,院子里现场立马就像是开了锅一样,乱七八糟说什么的都有,不过总体听来,都是好话。

何毛柱听得笑眯眯的不说,就是反应过来的蔡福来,这会儿也一脸的乐呵。

“二哥,什么时候的事儿?你瞒的挺好啊。”

“嗨,我也是才知道,行了,赶紧的吃饭吧,今年这元旦过的,痛快。”

痛快?有人不痛快,喏,这不是,不痛快的找过来了!

“大海,大海。”

“哎,是李大娘啊,怎么的有事儿?”

何毛柱家隔壁邻居李大娘刚才并没在外头,倒是她家儿媳妇,许春分,方大海过来的时候,正在点火烧炉子。这会儿……跟在李大娘后头,那一脸的期盼,这都什么意思?

“大海,大娘问你个事儿,那什么你这也算是官家人了啊,那你知不知道纠察队的情况?”

嗯?纠察队?怎么突然问这个?

等等,他反应过来了,李大强是干什么的?拉车的啊!纠察队都是从哪儿找的?还是拉车的啊!所以这李大强是被选中去纠察队了?

“可不就是被选中了嘛。”

何毛柱见着他们似乎有不少话要说,看看院子里一个个明明已经走开,却扒着房门不肯进屋,竖着耳朵的邻居。想了想,索性将李大娘婆媳两个引到了屋子里,垂眼看到扯着自家亲妈裤腿,像是个小挂瓶一般被带进来的毛毛,顺带的还喊了一声自家媳妇。

“饺子好了没?盛几个,给毛毛吃着说话。”

“哎哎哎,不用,何师傅,我们是来问情况的,你这样,我们怎么好意思。”

“这有什么,我给毛毛的,又不是给你们的。来,毛毛,咱们爷们一起坐着啊。”

别说啊,何毛柱虽然脸长的不怎么样,可许是本性真的挺不错的缘故,孩子缘却很是不错,人毛毛愣是半点不怕他不说,他一喊,还真往上凑。

方大海看着这一幕,就知道这李家和何家关系是真不错,既然这样,那李大娘的事儿,他自然也要细细的回答了。

“大强哥是被选中去纠察队了吗?”

“哎呀,你还真知道,是,就是选中了,只是……”

只是李大娘不知道这事儿是好还是坏。毕竟抓壮丁这个词,实在是有些太刺人,她害怕这一次也是这样,只是换了个名目而已。

“纠察队其实就是另一种形式的警察。大娘,大强哥当警察你还会怕?”

这倒是不会,虽然警察待遇还没拉车的好,可这不是人也没拉车累嘛,要真是转行去当了警察,那她倒是也能接受。

“可若是和警察一样,那怎么,怎么还要训练呢?”

这就是为什么李大娘那么担心,连着明知道何家这里在一家子吃团圆饭,她都等不及他们吃完,就一听说方大海成了官家人,就急切的找上门来了。

李大强,那可是被带走训练好几日了,这一天天的,只要人没回来,她这心啊,就怎么都安生不下来。总是担心那天这孩子就丢了。

“警察也不是什么人都能当的,喏,队列要会吧?打木仓要会吧?还有各种技能,那不得都教一遍?对了,说起这个,大娘,这训练的时间可不短哦,我听说最短两周,长的话,一个月都有可能,大强哥……怕是要到过年才能回来了。”

“什么?过年才回来?这么长时间?”

一听过年前才回来,李大娘立马将什么问题都抛脑后了,站起来拉着方大海就问:

“这怎么好,这么长时间他……换洗衣裳就带了一套,那够用?对了,那边吃的怎么样?能吃饱吗?早知道这样,我就多给他做点饼子带着了。”

看看,这就是当娘的,满心满眼想的都是吃的饱不饱,穿的暖不暖,这种爱,真是让方大海眼红妒忌啊。

“这你就不用担心了,他们吃饭,那是和部队里一样,有食堂的,穿的,也有制服,且妥当着呢。倒是大娘您这边,大强哥不在,您有事儿就说话啊,咱们一个院子那么多人,帮衬一个月的事儿,就是各家轮着来呢,也耽搁不了什么事儿。”

何毛柱在边上听了半响,也算是听明白了,这隔壁的大强啊,这一遭怕是走了运了,只要从那纠察队的训练营学出来,将来也能和自家大海一样成个官家人了。而且……他微微侧头,看了一眼方大海。

自家这侄女婿能了解这么多,再想想先头曾听他说过的,公安局的作用,心思一转,大概也明白,那李大强将来或许会和方大海是一个衙门里的人。

既然这样,那这人情自然是赶紧的做足喽,别的不说,以后让大海在衙门里有个自己人,这总是桩好事儿不是。

“大海说的没错。”

何毛柱抱着毛毛,做出漫不经心的摸样,像是随口一般的许诺道:

“隔着堵墙住了这么些年,咱们说是两家,和一家人又有什么区别?有事儿你就说话。不就是一个月嘛,只要等着大强回来,记得请我吃顿酒就成了。”

看,多有邻居爱啊!李大娘听着,那真是差点没感动的抹泪了。就是许春分,看着被抱着吃的正香的儿子,那脸上也露出了感激来。

“何师傅,您别总喂他,他一个孩子,能尝两口就足够了。”

“多乖的小子,我乐意着呢,毛毛是不是啊?”

王桂香这会儿正好端着一盖帘饺子出来,听到何毛柱逗弄毛毛,也跟着笑起来,对许春分说到:

“你别搭理他,他啊,那是稀罕小子,嫌弃我没给他生个小儿子呢。我说老何,你要真稀罕,不成咱们拿大莲换换?”

这话说的,李大娘都笑了,探头往里屋看了一眼,拍着大腿,低声道:

“你也是当娘的,怎么张嘴就胡说呢,让大莲听见了,多伤心啊。”

说是这么说,可有人稀罕她孙子,哪怕是拖油瓶带来的孙子呢,李大娘也心里特别的舒坦,觉得自家受人欢迎的很。

方大海是除了王桂香,对何毛柱的心思最明白的一个,瞧着他们夫妻两个配合默契的收拢李家的人心,心下好笑之余,想了想又多说了几句:

“李大娘,若是你有法子和大强哥联系上,那就告诉他,既然学了,那就好好学,争取考核的时候考到前头去。”

嗯?这怎么说的?能不能联系上这个李大娘不好说,这才几天啊,她是真没想到去找门路联络什么的。可这考核……

这里头很定有关窍,还是那种只有自己人才知道的。哎呦,这可是关系到自家儿子将来的前程的,李大娘那是立马打起了十二万分的精神,前倾着身子就想打听,连着许春分也顾不得孩子了,眼睛死死的盯着方大海。

“大海,你和李大娘说,这是……”

“我也就是听说啊,未必是真的。”

“嗯嗯,你说,真不真的,总比咱们什么都不知道的好。”

“我听说,考的好的,就能有自己选择地界。考的不好的,许是就会分到周围去。你知道的,收了1000多号人呢,京城哪儿用得了这么多?原本警察局里的人可是留下了不少的。”

哎呦,这还真是……大消息了!这要是一个不好,将来分到周围郊县去,那可怎么好?不说这工作环境会怎么样,光是住房就成了问题了,总不能为了这个搬到乡下去吧?

“得亏今儿来问你了,大海啊,大娘多谢你了。不行,我得赶紧想法子给你大强哥送信去。”

说话间,什么去几天啊,是不是拉壮丁啊,这些问题李大娘那是全抛到脑后去了,拉着媳妇,抱着孙子就赶紧的往回走。

看着他们出门,方大海低低的一笑,回头对着何毛柱他们说道:

“看来,前头的担心都没了。”

是啊,没了,这不挺好的嘛,就是蔡福来都点了点头道:

“能有个体面的工作,对李家挺好。”

说到工作,方大海想起了蔡福来的事儿,就问到:

“三叔在工厂怎么样?”

是的,如今蔡福来也去了工厂了,何毛柱帮的忙,在工厂为蔡福来找了个后勤的活儿,还是在财务室当个小文员,工资不低的那种。这比以前当窝脖不知道好了多少倍。

“挺好的,风吹不着,雨淋不着的,就每天收拾点文件什么的,工钱比以往还高点。”

“既然工作不错,老三,那你也该想想成婚的事儿了。”

方大海问工作绝对没有催婚的意思,可到了何毛柱这里,一个拐弯就顺到了这个话题上,这哥哥当的,还真不是一般的负责。咦,记得前些时候何毛柱不还说要找媒人来着,怎么的?这是不顺利?

不是不顺利,而是孝期没过,人蔡福来不肯啊!对于自家这个弟弟这几乎是愚孝一般的执拗,何毛柱那是一点办法都没有,唯一能做的,就是见一次催一次,催的蔡福来这会儿一听他说这个,表情就有点僵硬。

“二哥。”

“行了,别摆这么个脸,我知道你的意思,可时间也差不多了,你自己也要上心点。”

都说到这份上了,蔡福来还能说什么,自然是低头沉默呗。

门口已经下好了饺子的王桂香一进屋就见着了这一幕,没好气的给了何毛柱一个白眼。好好的请了弟弟来吃团圆饭,一上来就又将人给惹了,这人,怎么就不知道收一收嘴巴呢。

“大松,别在屋子里和大江闹了,赶紧出来,该吃饭了。”

自家的男人,还能怎么办呢?帮忙圆场吧!

好在这里能圆场的不只有王桂香一个,方大海也是个机灵人,马上就接上了。

“今儿是什么馅儿的饺子?怎么闻着这么香?”

“韭黄鸡蛋馅,你别说,这大冬天的居然能买到韭黄,这外头的市场啊,是真恢复了。”

何雨兰抱着大莲,领着香草从里屋出来,听到二婶说起韭黄,也跟着笑说到:

“不只是有韭黄,大海哥,你是不知道,我今儿跟着二婶去菜场,连着蒜苗都瞧见了,那可真是鲜亮,就是贵了点。”

“城里不缺有钱人,只要能种出来,还怕卖不出去?”

方大海抱起香草,将她往椅子上那么一放,乐呵呵的接口,转头问何毛柱:

“二叔,你们香满楼如今生意也起来了吧?”

“那是,一天比一天好,如今到了饭点,都能做满七成了。耽搁了这么长时间,这生意总算是不用担心黄了。”

屋子里的何雨松和方大江这会儿也出来了,各自坐在自己的位置上,乐呵呵的看着饭桌上一个接着一个上来的菜和饺子,拿起筷子就想夹了往嘴里送。

看着这两个年岁相近的小子,方大海想到了什么,转头问何毛柱:

“二叔,大江我给送学校了,大松你就没想着送?我记得,你说过,大松好像以前是读过两年的吧。这会儿续上应该挺容易的。”

送学校?何雨松饺子还没放进嘴里呢,就差点掉桌上,嘴巴都有些合不拢了。

“什么,上学?别啊,这不是害我呢嘛。”

读书就是害他?这都什么跟什么啊!这人这么不识好歹吗?

何毛柱是不觉得这事儿不好的,所以方大海一说,他就愣了一下,琢磨起了可能性。而他这一想……原本就有些厌学的何雨松那是真急了。抓耳挠腮的想了好一会儿,才开口道:

“读书多费钱啊?初小每学期8块银元,高小每学期10块银元,这可不是小数。”

嗯,这么多吗?他送的学校好像没这么多吧!何雨松这都从哪儿听来的?

不,确实就是这么多,方大江去的学校便宜,那是因为人家是从识字班演变过来的,不算正经学校,这才收费低。这年头读书,真的很耗钱的。

就这还是小学,到了中学,那学费更吓人,初衷26块,高中33块,那都是少的了,加上什么学杂费,什么食宿费,还是各种诸如制服费,体育费等等,名目繁多,收费频繁的能将一个收入中等的家庭都读的一贫如洗。

你看后院的林家,那是什么样的家庭?林秋生不也只读到了高中嘛,就这还得老太太买房子供呢,可见这读书啊,真的是吃钱哦。

何雨松这一连串的数字报出来,何毛柱确实迟疑了,可当他看到边上的弟弟时,心里对于读书却还是心动不已。

“还是要读书啊,看看你三叔,就是因为读书,如今能写会算,才那么容易就能寻到好工作,坐在办公室里什么大力气都不用出,刚进厂呢,就能有15块,这样的收入,就咱们院子里哪一个能挣?”

理是这么个理,可何雨松真的很不想读书啊!

“可,可咱们家不是厨师世家嘛?我将来肯定也是要当厨子的,厨子要学那么多干嘛?能认识菜谱上的字不就行了?爹,咱们不用花那冤枉钱的。”

要是这么说……确实也有点道理。只是方大海既然今儿说了这个,那能没缘故?嘿嘿,后头可有事儿等着呢。

“你就是不想学,只怕也逃不过。”

这怎么说的?一桌人都侧头看了过来,等着方大海说缘由。

“我刚得的消息,新政府啊,要搞大扫盲了。”

嗯?扫盲?政府要扫盲?这是好事儿啊,可这和他们又有什么关系?

“怎么没关系?这次扫盲可不是什么随便选点人,做个样子,而是要推广到每一条街,每一个院子的。男女老少都逃不过。喏,就是二婶这样的,也要去学。”

啊?王桂香也要去学?

手里还拿着醋碟的王桂香眼睛都迷糊了!她这样的,都两个孩子娘了,过一二年,都能当婆婆的人还要去扫盲?学字?这,这不是做梦呢吧!新政府怎么还管这个了?

是啊,很多听到这个消息的人都是这么想的。可政策就是政策,在吃过元旦团圆饭之后不久,这文件啊,就下来了。

等着到了1月中旬,军管所安排好了扫盲学习的地方,那动静就更大了,不仅是报纸、广播上开始宣传,就是工作推广人员也开始了行动。挨家挨户的上门动员。别说是二婶王桂香这样年纪的人了,就是李大娘都被宣传员好一顿的劝导。

这速度,这效率,这普及度,那真是让整个京城的老百姓都开了眼了!

“这,这是想让全国人民都识字?国家还管这个?以前的政府可从没管过这些。”

是啊,以前的政府是不管,可这不是人民的政府嘛,自然要为人民服务。普及知识、打开眼界,就是这服务的一种啊!

那么这事儿好不好呢?别人觉得好不好的且不说,于大庆他们这些肯定是觉得好的。不信,你看他们那兴奋的小眼神,那激动的红脸庞就知道了。

“大海哥,我们,我们也能读书了!”

这些苦孩子哦,这一刻的眼睛里是真的有了光了!

错乱漏章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