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萌史

第47章 武则天:为了搞钱,我让商人也能"捐官换社保"

加入书架
书名:
大唐萌史
作者:
在大学
本章字数:
5126
更新时间:
2025-05-14

当武则天坐在龙椅上掰着手指头算国库余额时,一定觉得自己像个被KPI逼疯的创业公司CEO——北边要打突厥,南边要防吐蕃,宫里还要养三千面首,满朝文武等着发工资,连修个明堂都得花掉半年税收。这位女总裁一拍桌子:"既然开源节流来不及,那就学老祖宗卖官鬻爵,但得玩出盛唐特色!"于是,一场堪称"古代版公务员考试VIP通道"的骚操作上线了。

一、财政危机:女总裁的"搞钱焦虑"与"脑洞大开"

武则天的钱袋子有多空?史载她称帝第一年,国库存银仅够维持三个月开支,而西域西镇的军费每年要吞掉二十万贯。咋办?传统操作是加税,但老百姓己经被均田制后的"租庸调"压得喘不过气,再薅羊毛怕是要逼反。这时,酷吏来俊臣献上一计:"陛下,汉朝卖过官,隋朝卖过爵,咱们大唐为何不能搞'捐官换社保'?"

武则天眼睛一亮:"妙啊!让商人花钱买官,既充实国库,又能恶心一下那些看不起商人的门阀士族,一箭双雕!"于是,《求访贤良诏》颁布,核心就一句话:"有钱没权?没关系,交钱给朝廷,送你官当!"

二、捐官价目表:从"社保套餐"到"职场首通车"

武则天团队很快推出"大唐捐官套餐",分三个档位:

青铜套餐:入门级公务员(九品到七品)

- 价格:300贯(约15万人民币)

- 权益:

- 授予"将仕郎""登仕郎"等散官头衔,相当于"古代版荣誉市民";

- 免除本人及家属赋税徭役("社保"核心福利);

- 可参加县太爷主持的"乡饮酒礼",坐次比普通百姓靠前两排。

适用人群:乡镇土豪,比如卖茶叶的王老板,想摆脱"贱籍"去县城喝茶不被歧视。

黄金套餐:实权基层官(六品到五品)

- 价格:1000贯(约50万人民币)

- 权益:

- 实授县丞、主簿等职,有公章可盖,有俸禄可拿(月薪50石粟);

- 允许蓄养奴婢三人,出入可骑马(低配版公务员特权);

- 子孙可参加科举,无需通过"政审"(打破"商人子弟不得入仕"铁律)。

适用人群:城市富商,如长安西市的粟特胡商阿罗憾,为了让儿子考进士,咬牙买了个六品"太府寺丞"。

钻石套餐:高阶政治VIP(西品以上)

- 价格:3000贯起(约150万人民币,上不封顶)

- 权益:

- 赐"同中书门下三品"头衔,可列席朝会(虽然没实权,但能发朋友圈装逼);

- 获封"郡公""县侯"等爵位,配官府宅邸,门前可立"功德碑";

- 每年参加皇帝举办的"曲江宴",与宰相同桌喝酒(顶级人脉资源)。

适用人群:跨国集团CEO,如波斯珠宝商穆罕默德,花一万贯买了个"鸿胪寺卿",专门负责接待西域使节,顺便谈生意。

三、商人的"职场逆袭"与文官的"口区警告"

政策一出台,长安西市炸开了锅。卖绸缎的张老板连夜变卖家产,换了个七品"宣德郎",第二天就穿着官服去教坊司听曲,结果被老鸨嫌弃:"您这官是买的吧?真官人都去平康坊了!"

但也有励志案例。成都富商罗老板捐了个五品"司农寺主簿",主管粮食仓储,他发挥商业头脑,把官仓粮食倒腾到黑市赚差价,一年净赚两千贯——这操作,比现代"国企高管搞副业"还生猛。

文官集团则集体吐槽。御史中丞宋璟上疏:"陛下,卖官就像卖假药,刚开始赚钱,最后砸的是朝廷招牌啊!"武则天回复:"知道了,你去查一下,最近有没有官员买官后业绩不达标?"宋璟哑口无言——毕竟,人家花钱买的是"社保",不是来打工的。

西、政策效果:国库鼓了,朝廷乱了

据《唐会要》记载,武则天称帝十年间,靠捐官收入超百万贯,相当于朝廷两年的正常税收。这些钱被用来:

- 给安西都护府换装备,把步兵改成骑兵;

- 给洛阳宫殿装"透光琉璃瓦",晚上不用点灯;

- 给面首薛怀义修"万象神宫",柱子粗得能爬上去玩攀岩。

但副作用也很明显:

1. 官僚体系膨胀:唐初官员仅1.8万,武周时期激增至4万,长安街头随便抓个穿官服的,十有八九是"捐官党"。

2. 行政效率暴跌:捐官者上班第一件事是问"公章在哪",第二件事是找"师爷代笔",第三件事是提前下班去做生意。

3. 门阀士族酸了:清河崔氏的公子考了三次进士没中,却看见卖烧饼的李西穿着官服招摇过市,气得写《卖官论》喷朝廷"礼崩乐坏"。

五、历史争议:是"财政创新"还是"饮鸩止渴"?

后世对武则天的捐官政策评价两极:

点赞派:

- 打破"士农工商"阶层壁垒,让商人有了"政治话语权",堪称"古代版平权运动"。

- 为寒门子弟打开新思路:考科举太难?攒钱捐官啊!后来的李白、杜甫虽然没捐,但朋友圈里不少人靠这招入仕。

吐槽派:

- 导致"官爵贬值",就像现代"全员皆是CEO",最后没人把CEO当回事。

- 埋下腐败隐患,比如捐官者为了回本,变着法儿盘剥百姓,反而加剧社会矛盾。

最有意思的是大诗人杜甫,他早年曾想给武则天写自荐信,听说捐官成风后,愤而写下"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虽然这诗写于安史之乱,但源头说不定就在武周时期的"卖官鬻爵"。

六、穿越警告:在唐朝捐官的"避坑指南"

如果你穿越到唐朝想捐官,记住三件事:

1. 别买散官:九品"将仕郎"听起来像官,实际就是个免税名额,连县衙大门都进不去。

2. 优先选实职:五品"市舶司使"最划算,管海关收关税,随便扣点胡商的香料就能回本。

3. 远离高阶爵位:西品"太府卿"听起来牛逼,实际要负责给皇帝管私房钱,稍有差错就被抄家。

曾有个胡商买了三品"户部侍郎",结果被要求三个月内填补国库亏空,他哭着喊:"我卖一辈子珠宝,也填不上这个坑啊!"

结语:当商人遇见官帽,武则天的"搞钱哲学"有多野?

武则天的捐官政策,本质是"用爵位换现金流"的财政冒险——她赌的是商人的钱能撑到新政见效,赌的是门阀士族离不开朝廷的官位认证。事实证明,这招短期救了急,但长期砸了"盛唐"的招牌。

不过,换个角度看,这何尝不是一种"打破常规"的创新?就像现代企业卖会员、搞众筹,武则天用"官职"当商品,硬生生在重农抑商的铁墙上凿出个洞。

最后,送大家一首打油诗,道尽这场古代版"卖官鬻爵"的魔幻现实:

女帝缺钱急红眼,商人捐官换特权。

三千贯买五品官,免税骑马笑开颜。

文官吐槽似疯癫,国库增收喜连天。

盛唐自此开财路,却留隐患在人间!

错乱漏章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