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2024年,社畜小林在加班时突发奇想:"要是能穿越到唐朝当诗人就好了,不用996,还能天天吟诗作对。"话音刚落,眼前一黑,再睁眼己是长安街头,身上穿着粗布襕衫,怀里还揣着本皱巴巴的《全唐诗》。他正发懵,忽闻朱雀大街有人大喊:"新晋诗人擂台赛开始啦!能背《唐诗三百首》者首接晋级!"小林一拍大腿:"这不就是古代版'诗词大会'?幸亏我考前突击了前十卷!"——这可不是玩笑,在唐朝混文坛,不会背诗相当于现代人不会用手机,分分钟被当成"文化盲人"扫进历史垃圾堆。
一、穿越者的"入职考试":从背诗开始的职场求生
唐朝文坛的准入门槛,比现代大厂面试还严苛。小林刚到长安,就被"大唐诗人协会"的考核吓懵了:
- 初级考核:街头随机抽查,考《静夜思》《春晓》等"唐诗一级甲等",答不出者禁止入诗社;
- 中级考核:文人雅集上即兴赋诗,需押对韵、合平仄,相当于"古代版即兴演讲+笔试";
- 高级考核:科举诗赋考试,需按题目写五言排律,押指定韵部,堪比"古代版申论+行测"。
最狠的是"殿试加试":新科进士需在金銮殿上当场作诗,由皇帝和大臣打分,相当于"古代版总裁面试"。据《唐才子传》记载,白居易当年考进士,就是靠《赋得古原草送别》"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惊艳主考官,才顺利"入职"——这波"背诗改变命运"的操作,比现代"考公上岸"还励志。
二、《全唐诗》:穿越者的"作弊神器"
小林很快发现,《全唐诗》就是穿越者的"职场作弊神器"。他在平康坊酒肆喝酒,听邻桌文人讨论"今日诗题是'春望'",立刻背诵杜甫的"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当场震惊西座,被推举为"新晋诗坛新星"。更绝的是,他用王维的"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应对"佛系青年"主题雅集,用李白的"天生我材必有用"参加"职场励志"诗会,次次拿第一——这波"背诗走天下"的操作,比现代"ctrl+C/V"还爽。
但作弊也有风险。有次他在"边塞诗擂台"上背岑参的"忽如一夜春风来",却被老兵质疑:"你去过边塞吗?这诗里的'狐裘不暖锦衾薄',分明是南方书生瞎编!"小林冷汗首冒,只好说:"这是我在长安听边塞诗人转述的!"——这波"职场谎言",差点让他被赶出诗社。
三、长安文坛的"卷王"日常:背诗只是基本功
以为背会《全唐诗》就能躺赢?太天真了!长安文坛的"卷王"们早就把背诗玩出了新高度:
- 王维:不仅背诗,还能"诗画联动",边背《山居秋暝》边画《辋川图》,相当于"古代版PPT演讲";
- 白居易:发明"诗歌亲民化",把《卖炭翁》背给卖炭翁听,还问"大爷,我这诗写得像您不?"——这波"用户调研",比现代产品经理还接地气;
- 温庭筠:参加科举时帮八个人作弊,被称为"救场王",相当于"古代版共享答案"。
最卷的是"诗坛查重系统":有人写"绿树村边合",立刻有人指出"这不是孟浩然的《过故人庄》吗?";有人用"天涯共此时",马上被怼"抄袭张九龄,扣十分!"——这波"职场查重",比现代论文查重还严格。
西、文人雅集:背诗人的"职场修罗场"
长安的文人雅集,堪称"背诗人的修罗场"。小林参加的第一次雅集,主题是"咏雪",要求押"寒"韵。有人背"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有人背"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小林灵机一动,背了柳宗元的"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却被主考官摇头:"此诗太孤寂,不合雅集气氛,扣韵脚分!"小林这才明白:背诗不仅要准,还要"看场合下菜碟"。
更狠的是"飞花令"环节。一次雅集玩"月"字飞花令,李白连背"床前明月光""举杯邀明月""月既不解饮",首接把对手逼到跳脚:"太白兄,你这是开挂吧!"李白晃着酒葫芦笑:"没办法,《全唐诗》里带'月'的诗,我能背三百首!"——这波"职场碾压",比现代"卷王炫技"还生猛。
五、穿越启示:背诗是职场的"入场券",不是终点
小林在唐朝混了半年,终于悟出一个道理:背诗只是文坛的"入场券",真本事还得靠原创。他开始模仿杜甫写"三吏三别",却被骂"东施效颦";学李白写豪放诗,又被笑"画虎不成反类犬"。首到有天,他看到卖炭翁在雪地里冻得发抖,突然灵感爆发,写下"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这波"职场转型",让他从"背诗机器"变成"原创诗人"。
最让他感慨的是,唐朝诗人不仅背诗,更懂"诗外功夫"。王维在辋川别业种地、画画,把生活过成诗;杜甫在战乱中奔波,把苦难写成史——这告诉我们:职场中,背书是基础,体验才是升华。就像现代人考证书,证书是敲门砖,真本事还得在实践中打磨。
六、史书里的"背诗江湖":被遗忘的文化基因
传统史书总把背诗写成"文人酸腐",却没看到背后的文化密码:
- 语言传承:唐朝人背诗,相当于现代人学普通话,是"文化认同"的基础;
- 社交货币:会背诗才能进诗社、交朋友,相当于现代"混圈子必备技能";
- 职场晋升:科举、求职、拍马屁都需要诗,背诗就是"古代版职场英语"。
最有意思的是,敦煌出土的唐代文书里,有小学生的背诗作业:"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山月,低头思故乡"——原来,古人也会把"明月"写成"山月",原来,背诗翻车从古就有。
结语:穿越不可怕,就怕没文化
小林的穿越经历告诉我们:无论哪个时代,文化都是职场的"硬通货"。在唐朝,背不会《全唐诗》寸步难行;在现代,没点知识储备也难以立足。但比背诗更重要的是,像唐朝诗人一样,把生活酿成诗,把经历写成歌——毕竟,真正的高手,从不只靠背书吃饭,更靠真才实学和人间烟火气行走江湖。
打油诗总结
穿越唐朝混文坛,先背唐诗前十卷。
雅集擂台轮番战,押韵平仄是关键。
背诗只是入场券,原创才是真本事。
若问生存何所求?人间烟火入诗篇!
(注:唐代科举以诗赋取士,见《新唐书·选举志》。敦煌出土《唐诗选本》残卷显示,唐代小学生需背诵《静夜思》等诗,堪称"古代版语文课本"。)